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亚运场馆建成后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州亚运场馆建设即将大规模地展开。亚运会结束后,场馆面临如何继续开发利用、收回投资的问题。鉴于此,对建设、使用广州亚运场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分散政府投资风险、避免赛后大量场馆闲置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利用亚运场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胡斌 《体育学刊》2005,12(5):26-28
根据亚运会对场馆的严格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认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要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比赛和训练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3.
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以往奥运会、亚运会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时,应着眼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旧场馆,适当修建新场馆,尤其要考虑亚运场馆的会后利用问题,避免“后奥运现象”。同时,将亚运场馆建设与广州市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联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广州大型体育场馆无障碍标识设置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场馆群、广州新体育馆场馆群、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群、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群4大场馆群的无障碍标识进行实地调查.调查表明存在以下5大问题:无障碍设施及无障碍标识均缺失;有无障碍设施但缺乏无障碍标识;无障碍标识不清晰;日常标识与无障碍标识不匹配;无障碍标识的匮乏.在剖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基础上,提出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营造安全畅通的无障碍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包含8个体育馆和1个体育场,在第16届亚运会中承担了亚运会42个大项目中绝大部分的比赛和训练任务。对各个大学城亚运场馆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高校亚运场馆顾客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瞬间     
《游泳》2010,(6):15-15
广州亚运会游泳跳水馆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的造型让人耳目一新,但在华丽的外表之下,场馆建设者却将更多的心思和资金用在了场馆的竞赛功能上,这个游泳馆很多智能化设计让人喷啧称赞。  相似文献   

7.
简讯     
《网球天地》2011,(2):128-130
2011年由场馆资源网主办的中国场馆业CEO年会论坛暨2010年度场馆行业评选活动于2011年1月14—17日在三亚举行,广州(吴骏)恰好时体育设施有限公司以成为中国网球公开赛官方指定比赛器材供应商获得“十大影响力事件”荣誉,恰好时总经理欧旭亚先生及销售总监常晶晶小姐获邀出席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8.
<正>本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广州大学城共新建了10个场馆、一个游泳馆,广东省为此投入14亿人民币,为本届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了最好的场馆和设施,大运会后这些场馆将如何利用?是否向社会和广大青少年开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大运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  相似文献   

9.
亚运消息     
《体育师友》2010,(5):31-31
广州亚运会官方网站10月16日报道:10月16日上午,3989枚广州亚运会奖牌由上海武警负责押运,顺利抵达广州火车东站。奖牌放置于穗保公司金库,将于10月底配送至各亚运会决赛场馆。  相似文献   

10.
广州亚运会大多数的比赛和训练都将安排在广州高校和大学城各校区的体育场馆进行。而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作为新建的地区性体育中心,新建8个体育馆和1个体育场,全部安排用于亚运会的比赛和训练。加之原有的3个场馆,构成了大学城体育馆群。  相似文献   

11.
亚运会后场馆如何利用提上日程,作为亚运场馆的主体之一,广州高校拥有非常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其开发利用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州地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研究,探求其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州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率较高、开放度却不高。主要由于体育教学及训练任务较重及未有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并提出必须出台政策、引进经营管理人才等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阳 《精武》2012,(25):70-71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有着其他社会场馆不可比拟的优势,场馆也是高等院校师生学习体育活动,运动锻炼的主要学习场所。高校大型体育场馆不仅可以承担学校和社会的体育活动,还能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华南师范大学游泳馆,在2010年圆满的完成了广州亚运会所布置的重要体育赛事活动,开创了广东省高校举办大型赛事的先河,其成熟的运行管理模式是完成大型赛事的关键。华南师范大学游泳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游泳馆集体育教学、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育赛事、体育科研、场馆运行、经营开发、场馆管理六维一体的大型综合游泳馆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
对2010年亚运会广州城市体育发展的解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10年亚运会城市规划建设及主要场馆规划建设进行研究,在分析2010年亚运会主要场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广州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些不足。研究认为:2010年亚运会给广州城市体育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但应进一步加强将公共体育设施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把体育设施建设与小区住宅建设同步进行;适当配置服务设施,焕发体育场馆的活力;加大旧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建立新的体育行业,形成体育产业链、加强各社区体育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体育师友》2009,(2):F0003-F0003
2008年12月31日上午,2010年亚运会省属四个新建场馆中的广州体院体育馆开工典礼在广州体育学院隆重举行。省代建局、亚组委和广州体院的领导以及本项目的代建、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代表约40人参加了开工典礼。典礼上项目代建单位广州市城规院和使用单位广州体院的领导对广州体院体育馆的开工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致辞,省代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段海金同志宣布广州亚运会广州体院体育馆项目正式开工。  相似文献   

15.
《体育师友》2009,(4):F0002-F0002,F0003
中新社巴黎七月二十四日电(记者 卫中)广州市副市长、广州亚组委常务副秘韦长许瑞生二十四日下午在法国巴黎表示,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目前正全面推动各项筹备工作,场馆建设和亚运会宣传推广等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6.
往年7月的广州是高温潮湿的,但今年例外,为了迎接来自四大洲的朋友,广州的天气也变得异常良好,气温不高,空气清新宜人。驻地景星酒店和比赛场馆──天河体育场内外彩球、彩旗飞舞,到处呈现出一片节日景象。广州人为能有这样多的花样游泳界客人前来自己的家乡感到高兴,他  相似文献   

17.
梁静 《网球天地》2014,(12):16-17
政府要解决国有大型场馆大赛后的运营问题,认为开办网球培训机构可行,还可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有多年网球工作经验的陈祺分析当下“网球热”的大形势。认为时机很好,可以开办网校,但要有特色。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广州开发区国际网球学校经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萝岗区政府正式批准,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备案,于2011年1月挂牌成立了。  相似文献   

18.
场馆     
《游泳》2010,(3):6-6
在广州亚运会进入倒计时200天之际.新建的亚运会场馆揭开了神秘面纱。奥体游泳跳水馆是12个新建场馆之一,该馆主体建筑为白色、蓝色相间.采用双色螺旋流动造型.由33个形状不同的砌体有机组合而成.如同象征生命的双螺旋DNA组织。这种设计既巧如地隐喻了广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又体现出了生命与运动的微妙关系.很好地彰显了体育运动与人文历史紧密结合的公共建筑特性。该游泳跳水馆还引进了与“水立方”一样的水循环系统。并通过离侧窗采光最大限度地节约用电.其建设过程充分体现了“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岭南特色”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广州大河体育中心位于市区东部,地处广州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带,总占地向积51万平方米,始建于1987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该中心原主要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场馆组成。六运会后,体育中心不断拓展,相继兴建了棒球场、网球场、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14,(5):89-96
公共建筑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较注重对公共建筑物客观质量标准的评价,而对其主观性评价较少,然而使用者的主观体验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评价结果,且更能体现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意义。本文在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POE)研究和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上,首次尝试大型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体系构建,探讨其概念解析、评价方法选择、评价因素组成等方面,并以广州天河体育场、广州新体育馆和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三大场馆为例,进行大型体育场馆环境质量评价的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