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将其理论研究视角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形成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源头。邓小平突破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时代局限 ,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 ,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新特点出发 ,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为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新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为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燕尾服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不断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言的, 它着眼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 着眼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二者一脉相承。邓小平不仅继承而 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探索社会历史发展之谜、把握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工具。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前瞻性阐释,对于我国探索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初步研究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特殊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针对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大国在实现跨越以后该如何建设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科学的扬弃与合理的创新,实现了全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以及未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为后来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准备,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合理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转向和新探索。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史前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并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与东方国家实际提出了"跨越理论"。东方的俄国、中国实现了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独具深刻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和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主要源于实践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之间,有两方面的关系值得研究。第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在更大的历史跨度中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社会发展如何进行跨越的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中众说不一。本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加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形式与条件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但是,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它所产生的背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就拟从这种背景上的差异性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明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明学说的重大发展。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明的集中体现。从立法、司法、树立公民的法律信仰等方面进行政治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政治明的理论创新加快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现实经济条件讲授马克思经济理论,要突出其建设性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性,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本质和活的灵魂是其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论唯物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着重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把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教学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教条主义的理念,充实和创新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了全面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手段和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系统论,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发展过程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历史主体论,即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社会自然统一论,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是统一的,人类史和自然史彼此相互制约。世界一体论,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历史愈将成为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理论,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从而赋予了唯物史观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具有求实性、国际性、创新性、系统性的理论特色,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是对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