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特质运动员自信心量表(ASCI)及运动可能自我量表(EPSI),对我国优秀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运动任务自信心、运动应对自信心以及目前与未来的可能自我状况进行测查,分别从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特征和游泳项目特点两个不同视角,分析自信心与积极的可能自我对于发挥成绩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特质运动员自信心对运动可能自我预测作用,以此提高我国优秀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训练和参赛的动机,为我国优秀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的调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运动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本文通过对举重运动员的心理分析,得出系统的心理训练是克服“过度紧张”提高运动成绩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省男子举重曾经是一支取得过辉煌成线贩运动队,培养过多名在世界、亚洲、全国优秀运动员,先后几十次打破亚洲、全国记录和取得亚洲、全国冠军。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省运动员运动成绩、比赛成绩与全国各省市运动队相差较大,九、十运会没有一人取得金牌,引起了山东体育界各级领导,举重界全体上下的重视,如何改变目前这种不利因素,是我们山东举重界、举重教练员尤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教练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怎么能够重新振兴我们山东男子举重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运动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华彬 《体育学刊》2007,14(6):103-106
以我国现役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分析达到各运动级别的最佳年龄段,并以此勾画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材轨迹.结果表明: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年龄意义上的成材轨迹表现为:15~18岁是成为一级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17~22岁是达到健将级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2025岁时的竞技能力已经过渡到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水平.另外,通过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的年龄分布情况的分析,证明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与各等级运动员最佳年龄段的分布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查访问与文献资料纵向对比法,对31名优秀少年举重运动员成绩增长过程中的各种特征、成因、现象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成绩的增长是受选材、社会环境、生长发育、训练安排、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和比赛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提示了优秀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绩增长规律,为举重选材与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女子举重运动队目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队之一。自1990年10月女子举重项目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我国运动员几乎囊括了历次比赛的所有金牌,但是在训练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举重竞赛以运动员抓、挺举的成绩最终确定名次.抓、挺专项力量是支撑抓、挺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科学化训练的开展,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与运动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