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塔河一厂451口机采井中泵挂大于2500 m的深抽井178口,占机采井井数的39.5%的情况,开展了深抽井效益评价。通过评价分析:深抽工艺技术成功,但效益偏低,针对评价结果探索了深抽工艺替代技术:针对储层污染的油井可考虑实施酸化作业,对物性较差的油井可实施压裂改造,对潜力较小的油井层位可实施补孔改层,对弱能量河道砂油藏可实施注水开发,通过实施实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马德祥 《内江科技》2006,(1):131-131
研究了连续杆在油井配套使用效果及其技术特点,为深抽油井提供了可靠的工艺保证,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吴英 《内江科技》2013,(10):56-57
<正>石油勘探开发不断向深层发展,深层油藏数量在增多,已开发油藏能量在降低,油井深抽将成为这类油藏开发的主要手段。对深井人工举升方法,单一的举升方式随着举升高度的增加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低效性。组合式举升方式联合使用两种举升工艺,通过优化可以同时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解决单一举升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既实现深抽又保证深抽工艺系统具有良好的工况,有必要深入研究复合式举升工艺的适应性、工艺原理、综合参数调整、快速优化设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王冲平  赵会云  徐芳 《内江科技》2007,28(7):102-102,157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抽油井的井况会发生变化,抽油井偏磨现象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滨采一矿抽油井偏磨现状,分析了造成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偏磨井治理配套技术,提出了下一步防偏磨治理工艺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针对渤南四区油井油层物性差,油井单井产液量低;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油井受效不均衡;纵向上开采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油井泵挂深、负荷重、冲程损失大、结蜡周期短等具体特点,我们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渤南油田四区抽油机井工况”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作:①加强井下工艺配套,重点推广油管锚、强磁防蜡器、小泵深抽等一系列切合渤南四区特点的配套工艺措施,同时不断优化杆管设计,把影响油井工况的消极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②认真开展日常性的油井工况调查诊断及优化工作,通过地面调参对油井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协调供排关系;③加强日常管理。抓好现场管理,延长油井免修期;④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改善供液不足区,提高油水井对应率。  相似文献   

6.
抽油井的抽油杆、油管偏磨现象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存在较普遍且抽油杆偏磨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偏磨现象导致油井检泵周期缩短,作业成本增加,本文在对渤南油田抽油杆偏磨躺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诸多因素,列出了防治偏磨的一些工艺,为今后治理渤南油田抽油井的管杆偏磨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深抽井抽油杆偏磨的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注水开发期,油井管杆偏磨现象日益严重,管汗偏磨不仅造成油井减产或停产,增加维护井工作量,而且导致井内管杆磨损,断裂,甚至管杆落井,增加了作业施工的难度。特别是随着油田持续开发,油层能量不断被释放,在一些老井和低渗透性的油层中,油井套管动液面和静液面逐渐下降,地层供液能力变差,不可避免的要采用深抽的方式。主要是指直径38mm,44mm的泵径,下深深度均在1500m-2000m之间,以此来维持油井  相似文献   

8.
从油藏管理的角度,保持地层能量,不主张放套压;从采油工艺的角度,为了保持抽油井有合理的沉没度,减少气体影响确保深井泵正常工作,需要对套管气进行控制;从采油现场管理角度,为了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对不同泵况的抽油井需要采取不同的套压进行生产.从油藏管理、采油管理、日常现场管理的不同角度分析,合理控套对油井平稳生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低液面抽油井间抽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找出了合理的井产时间和生产时间的确定方法,对间抽的可行进性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油井井筒多相流的温度是研究多相流压力和其他参数的基础,同时也是油井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油井井筒多相流温度的因素较多,主要通过对井下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油井井筒流体温度与地温梯度、产液量、含水等因素的关系,这对认识抽油井井内温度变化的规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军  吕玉圣  王翠红 《内江科技》2009,30(2):118-118
抽油杆是油井有杆抽汲的基本设备,同时也是抽油设备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生产中,研究、推广应用了一级杆、二级杆、连续抽油杆等诸多特殊油井杆柱形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油套管穿孔漏失井,其漏失段地层水由套管损坏处流入油井中,导致油井不能正常生产,且易污染油层。为此,开展了套损井产量恢复技术研究。其工作原理是先下入丢手封堵管柱将油层与上部漏失井段封隔开来,然后下入上部泵抽管柱,泵抽管柱通过插入密封管插入丢手封堵管柱上部的密封工作筒中,在生产和检泵时能阻止套损处漏失水进入抽油管柱和油层,不仅能够恢复油井生产,还可防止油层污染。8井次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能够恢复套损井的生产,平均增油5t/d左右。  相似文献   

13.
孙新铭  黄卫  曹利 《内江科技》2007,28(8):125-125,142
本文对北三台油田各类典型示功图的分析对比,总结出该地区抽油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为选择合理的采油工作制度和修井检泵措施,保证油井长期稳产、高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生产自动化建设的开展,大量的抽油机示功图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时率。为了提高数据存储率和检索效率,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后期软件二次开发打下了基础。开发了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示功图数据网上发布,方便用户通过同一平台获取功图资料。引进抽油井故障诊断软件,有助于对抽油井故障进一步定位,提高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5.
边瑞华 《内江科技》2007,28(8):129-129,165
本文对系统效率理论、直观控制图版、节点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抽油井系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寿礼 《内江科技》2010,31(2):71-71,108
闵桥油田是1989年投入开发的老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采期,油井均采用有杆泵举升工艺生产。管杆偏磨、结蜡、结垢、腐蚀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油井免修期。本文分析了影响闵桥油田油井免修期的原因,针对油井的具体情况,综合应用防偏磨、防蜡、防垢、防腐和优化抽汲参数等技术措施,有效地延长了油井免修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抽油井光杆腐蚀严重的实际问题,研究设计耐腐蚀,多功能高压井口装置,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塔架式抽油机是无游梁式抽油机的一种,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耗能少和占用空间少等优点,使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存在调整参数复杂,存在信号死点等缺点[4]。通过实施变频调速技术,在抽油机上安装冲程差速控制器,采集油井上下行负荷及上下行死点信号,判断油井是否正常运转,从而自动调节油井上下行速度,解决油井上行负荷过重或下行脱抽造成的设备损坏及钢丝绳跳槽等问题,保证油井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压力降低,油井中脱气现象非常严重,准确测试脱气油井的流量和含水率,有效指导开发动态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溢气型同轴线相位法找水仪在脱气油井中实际测试的开展情况和资料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心明 《内江科技》2006,27(2):146-147,159
油层能量下降导致的供液不足的低产油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长冲程低冲次生产参数对旧电机实施变极改造.降低电机转速是降低抽油井冲次的有效措施,而且成本低廉,推广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