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人别称     
媒妁:一说,春秋战国时期,从事说媒的男子称媒,从事说媒的女子称妁,后人即以“媒妁”泛指媒人。例如《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极富特色的“媒妁”形象,其中“亲属为媒”、“市井之人为媒”,反映了封建伦理与社会礼教束缚下的封建婚姻形态;而“丫鬟为媒”、“以物为媒”、“自媒”,则反映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媒妁”形象反映了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思想倾向,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媒”,是由婚姻习俗派生出来的专门职业,操此职业者即称“媒人”,古代称“媒妁”.《说文》云:“媒,谋也,谋合二姓”;“妁,酌也,斟酌二姓也.”古代嫁娶必用媒,它和“父母之命”一样.是构成婚姻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使婚姻合乎道德的一个楔子.因为照儒家的观点看,婚姻用媒可以“隔男女,防淫佚,养廉耻”,《孟子·滕文公上》就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送,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婚姻之重媒如此,所以“媒”就成了我国古代婚姻习俗的重要传承之一.《金瓶梅》在反映我国古代婚姻习俗方面可谓精彩绝伦,据笔者归纳所知,约有“官媒”、“私媒”、“牵头”、“牙婆”  相似文献   

4.
古代青年男女缔结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封建社会里长期存在着“婚必媒”的传统。如《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相似文献   

5.
王璞尔 《英语广场》2023,(33):19-22
本文将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其不同英译版本的使用情况,并借助Lexis Nexis新闻数据库收集语料,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研究方法,探讨“一带一路”不同英译版本在外媒平台间的传播效果,研究其背后隐含的外媒态度倾向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红叶题诗”故事以红叶为媒、以赋诗传情,以其鲜明生动的意象、浪漫巧合的情节,令后人津津乐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论文以“红叶题诗”故事情节及文化意蕴随时代演变轨迹为研究对象,从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着眼于论述“红叶题诗”故事的文本流传情况,并围绕其具体情节要素演变进行解读和分析。第二部分,从宫怨主题、“媒妁”文化、“婚姻天定”观三个角度来探讨“红叶题诗”故事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社会,媒介不仅是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名词,也是维系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最初,“媒介”并不是一个固有名词,“媒”和“介”是分开使用的。“媒”最早出自“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指的是撮合男女婚事的人。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媒”基本维系着这种含义。相较于“媒”字义的单一,“介”则含义丰富,  相似文献   

8.
一、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四溟诗话》)。自然之景本是无情  相似文献   

9.
阐释了高校推进融媒思政建设的演进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行动逻辑。从平行到交叉再到耦合的发展进程,是融媒思政“由何而来”的演进逻辑;适应信息技术所驱、落实政策要求所指、解决现实问题所需的重要意义,是“为什么要”的价值逻辑;多因素的劝服传播、多通道的认知加工、多要素的价值塑造的学理支撑,是“为什么能”的理论逻辑;培育核心队伍、整合优质资源、完善运营机制的路径方法,是“为什么行”的行动逻辑。此四重逻辑中,要在“由何而来”的时空坐标里,将“为什么要”的必要性、“为什么能”的必然性、“为什么行”的现实性有机结合起来,为高校推进融媒思政建设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1.
影视剧中“以血还血,以命偿命”的行为 逻辑;网络游戏中无休止的决斗、搏杀……媒 体中涉及“暴力行为”似乎越来越习以为常。在 日前举行的“年度青少年发展论坛”上,青少 年因频繁接触“虚拟暴力”从而产生“脱敏”的 现象引起了与会专家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南国农先生近半个世纪所倡导的电化教育事业 ,以“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深入学科”为突破口 ,构建了其丰富的媒传教学观。本文认为对南先生现代教育技术思想及其媒传教学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 ,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科面向未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师专业课“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配合”为研究中心,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具体教法为典型范例,以多媒运用为辅助手段,对中师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化机制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社会革新多元的冲击下,广州婚俗以西化为根本特征,在婚姻观念和行为上变化如下:媒家馆、相睇等趋于社会化公开化的媒介形式出现;主婚权力下移带来自主择偶和择偶形式多样化;离婚现象增多以及女性获得离婚权等。婚姻礼仪上,六礼向三礼、四礼的简化;“阻头”“验贞”“开叹情”等陋俗渐趋势微;婚礼服饰西化等。新式婚俗尚未成为当时婚姻生活的主流,但中西混杂、新旧并存恰恰寓示着广州婚俗正历经革新而逐步开启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伞在我国南方各民族旧婚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伞在我国南方各民族的旧婚俗中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伞为媒”;用作嫁妆;避邪祈福,增添喜庆气氛;“积阴德”。各民族打伞的婚俗不尽相同,它们都表达了对婚姻的期望和祝福之情,但其中也有消极迷信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谈“多媒体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谈“多媒体热”李祺(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3)自90年代以来,“多媒体”这个名词以极快的速度和频率传播开来。多媒技术设备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计算机技术领域和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领域的报刊、杂志中关于多媒体的文章连篇累牍。据介绍,近几年...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技术已由“教”转向对“学”的关注 教育技术领域比较早地把自己关注的重点由教师“教好”转向到努力让学生“学好”这一问题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戴尔“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论只强调使用视听媒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媒”力四射?笔者以为: 一、借“媒”激趣,驱遣好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纪小,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  相似文献   

19.
吕文娟 《中学文科》2009,(1):143-143
一、婚姻仪礼在《牡丹亭》中的表现 《礼记·昏(婚)义》:“昏礼者,礼之本也。”婚姻仪礼涉及每个人,是人生仪礼中最重要的仪礼之一。古代的婚姻形式虽有多种,但主要还是媒聘婚。《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必须经过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虽后世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更,但对明媒正娶的要求却是如一的,所谓“聘则为妻奔则妾”也,  相似文献   

20.
江敏  黄华军  李琳 《科教导刊》2024,(7):115-117
专业课程教学“自媒化”是由单一借助多媒体手段转向同时借助自媒体手段辅助专业课程教学。将自媒体手段引入“环境监测”这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实现教师教学手段自媒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自主化,强调学生学习逐步由教师依赖走向自主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更符合国家需求的环境领域人才。同时,促成评价增值化,对课程持续产生的自媒化产品的评价逐渐向增值评价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