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批评既是沟通文学创作和社会接受的中介性活动,又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它对读者接受、社会进步和文学理论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批评家以文学方式传递美感印象,对读者具有审美吸引力,批评家的思想艺术分析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当批评家的眼光从艺术和美学的领域引向社会生活的空间,引申发挥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时,批评又具有干预生活、影响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育属于美学的范畴,准确地说是美学的一个分支。美育的任务是全面培养人的感知美、鉴赏美和进行评价的能力,以后逐渐形成人对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审美活动。对于所有审美对象都可以用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检验。艺术一方面应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媒介,另一方面则是肯定自我、陶冶性情、进行自我教育的手段。一般地说,美育有三种职能:认识评价作用,审美联想作用和美感教育作用。美育的认识评价作用,即以审美方式在个人精神物质生活中和国家政治文化、社会关系范围内起情感净化和思想疏导作用;审美联想的观点则着重于在审美中的想象的展开,把同时代的艺术潮流和反艺术潮流联  相似文献   

3.
<正> 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有一个突出的美学贡献,就是非常重视读者的欣赏心理和审美情趣,并通过《三国演义》的大量章节的艺术描写,进行独到的美学评点与总结,论述了相应的审美处理经验。而他在《读三国志法》中归纳的十二条叙事方法,就集中体现了他的美学思考,有许多精辟之论,独创之言,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中的审美处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没有运用美学术语,但却是很富有美学创见的美学论著。  相似文献   

4.
影视艺术鉴赏是现代生活重要的审美活动,完成这一审美活动,就是要把握艺术鉴赏的本质和特征;遵循审美元素构成和路径;提升美学品位,体味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研究,主要是关于文学阅读的理论。他把阅读过程作为文本与读者的一种活生生的关系来掌握和描述,认为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只是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动态地被构成的。文学作品有两极,艺术的一极是作者的文本,审美的一极则是由读者完成的现实,作品是本文与读者的结合,所以伊塞尔的理论就是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本文与读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学问题,建国以来,有过两次较大的讨论;五讲四美活动开展后,人们更为关注。但对其中许多重大问题,仍众说纷纭。本文拟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能否用艺术审美代替现实审美美学的对象问题,多年来争论不休。我认为美学的对象是审美关系,特别是对现实的一般审美关系(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艺术)。有的同志却认为现实审美主要体现为艺术审美,美学的主要对象并不是现实的审美关系,而是艺术。美学研究艺术,又反过来指导艺  相似文献   

7.
李凯  付瑞阳 《考试周刊》2009,(37):30-31
诗歌翻译不是纯语言转换和内容传递,还应将原诗中所包含的审美艺术与价值也传递出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相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从分析翻译与美学的关系出发.探讨在诗歌翻译中,译音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原诗中的美学艺术与审美价值,并在译诗中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8.
王朝闻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他从艺术实践、艺术欣赏出发,探讨审美规律,并将之与人的审美生存紧密联系起来,加速了当代美学研究的深化,切入到美学与人的生存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在审美关系研究、审美研究对象开拓、审美特性确立、当代生活艺术化尺度等美学问题上都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的观察视角不同,决定了观察距离的不同。但艺术观审中的“距离”则是一种超实用的审美距离;是日常心理距离向审美距离的跨越。由悲喜剧中的距离审美和假定性心理图式,展开接受美学的距离视野,以此论证艺术与生活中观审距离的生成。接受美学系统阐述了审美距离的生成在于“意义”与“自我感受”的连续性,即审美最佳效果的适中距离,而悲喜剧的艺术接受,最为典型地解释了审美距离的复杂性质;同时,从“生活”中的观审跃升到“艺术”中的观审,也需要心理“距离”的产生,它是两者转化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10.
万巨红 《文教资料》2009,(36):19-20
自黑格尔以来.艺术终结的论调始终不绝于耳。然而,舒斯特曼比较乐观地认为,如今“艺术的终结”的美学现状只不过显示了一种旧有的哲学框架的衰落.一种身体和精神两分、艺术和生活两分模式的崩渍和不合时宜。正像其著作《生活即审美》副题“艺术终结后的审美选择”所提示的那样,舒斯特曼认为,对于今天的审美选择来说,审美复兴最有前途的选择应该是发现并扩大艺术的领域,使得审美经验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并最终朝向艺术和生活的整合。身体美学正是这样的一个领域。一方面,艺术、审美经验与身体的特殊关系需要得到正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当代文化中的身体转向也催生了这一美学理论。而正是在身体关切这一点上,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与中国古典关学对于身体的理解共生出许多相似之处,如对身体的整体式理解、对身体实践和情感的注重等。  相似文献   

11.
杜威美学的重要贡献首先在于颠覆了西方美学传统,确立了审美经验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重建了艺术与生活经验在美学上的深刻联系。他对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审美特质的细致观察以及基于经验与自然的连续性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重新界定,对当代美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世界美学的当代转向可以追溯到杜威在1934年撰写的《艺术即经验》(亦译《作为经验的艺术》)一书。虽然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有不少缺陷,但它在很多情况下能更有效地解释当今的艺术实践,甚至能为文物保护、城市建筑设计和自然景观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王朝闻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他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吸收阐发,在这个过程中,王朝闻对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的审美关系的共同规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对古代艺术理论中审美关系特征的归纳和总结,也使王朝闻自己的审美关系理论逐渐丰富。形成了中国当代美学中比较独特的审美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3.
美学自1750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事实上只是一种以欧洲审美文化为依托的美学理论。尽管它有无可争辩的优点,但是由于它完全撇开了东方古老而灿烂的审美思想而无法使自身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著名美学家托马斯&;#183;门罗说过:东方艺术包含了西方艺术所没有的重要价值,这就可能在东方美学中发现可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艺术与审美经验的重要悟性。事实确实如此,东方美学与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与艺术的另一种美学理论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4.
美育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围绕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和育人目标,学校以美学校园环境营建,引领师生学会发现和感悟美;以审美为核心建构美育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在个性审美中提升美学素养;通过课本剧大赛、艺术社团活动等,引领师生体验与展示美育成果,促进师生教育生活的审美化。由此,以美学精神构建校园生活,成就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5.
审美地掌握世界,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法,要求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作出审美的评断,从中获得审美愉悦”。读者是构成图书馆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活动的主体,而图书馆则是客体,审美活动的对象。图书馆美学就是通过对图书馆建筑、环境、人际关系(工作人员同读者)的美学特征的研究,从而在图书馆的审美创造活动中,塑造图书馆物质形象和精神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接受美学理论,从对读者的分析入手,剖析了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认为读者与作者在政治上的视野遇合促成了五、六十年代战争小说数量的丰收和艺术上的粗糙,读者的审美期待孕育了八十年代战争小说在思想与艺术上的创新但又不免过于肤泛,而九十年代读者审美的多元化则使得战争文学回归文学本体,体现出史诗化的美学追求,并对学术界普遍流行的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为军事文学创作的两次高峰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人生论美学根植于中国古代美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人的生命活动与艺术的生命精神”、“生活与生活的艺术化”、“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美”、“文化理想与艺术—审美境界”。这些方面基本涵盖了审美、艺术、人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具有民族特征的中国现代美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学的重建是当代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重建美学需要有两个出发点,现实的人类生命活动是美学研究的现实出发点,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逻辑出发点。美学的研究对象可描述为:第一,全面研究人类是如何创造审美文化的;第二,人类又是如何在自己创造的审美文化氛围中生活的。因此,基础美学研究的范围大致是: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文化哲学;审美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学在抚摸过伤痕并进行反思之后,新潮迭起,旌幡林立,种种“主义”纷至沓来,各家路数变幻无穷,风云际会,蔚然大观。陆文夫自带着《献身》复出文坛后,眼看着五花八门的旗号轮番过场,呼啸奔涌的潮头此消彼长,他却始终坚守着现实主义的美学基地,努力追求艺术本身所相对独立的美学价值,时有佳作获得读者的青睐而显示出艺术生命的活力;同时,他对小说美学的理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建树。他的小说美学观是对小说审美表现的经验描述,凝聚着他自身创作的甘苦和心血,因而我们可以从他的审美机制的嬗变过程中,探讨小说创作的美学规律和价值表现,无疑是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审美发现——艺术批评的核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艺术批评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语言学美学等视角考察,其核心功能是审美发现。即:a.发现艺术创造者所未发现;b.发现艺术接受者所未发现;c.发现艺术批评、艺术理论所未发现。本文同时认为;语言一符号批评在对艺术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符号信息的具体的技术操作的分析过程中,有助于审美发现,然而这种批评以及语言学美学方法均有较大限定性,不能上升为普遍有效的艺术本体论与方法论而涵盖整个艺术领域及其艺术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