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港澳台之窗     
台湾出版业新书难销 台中华图书出版基金会企划负责人说,台湾经济不景气,大家转而更关心民生问题。过去,台湾人爱读文学书,如今新书能卖光一版已经非常好了。有些出版社甚至逐渐减少文学书出书数量,因为书出得少,赔钱的机会就减少。 在今年台北书展上,曾出现了半价销书现象,这也是书商求生存的一种方法。这次书展虽然号称规模最大,但台湾参展单位仅增加一家共886个出版社参展。 去年,大名鼎鼎的文学出版社“大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出版业陷入困境。学术著作的征订数固然没有上去,一般读物征订数也上不去,甚至连一向被社店共立为“看家书”的工具书也前景不佳。据河南某出版社统计,1989年上半年征订63种新书,95.5%要赔钱,其中47.7%的征订数不足1000册;就连一般的学生用书,也竟然达不到3000册的起印数。其他地方也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我国出版社图书自办发行数量,迅速增长,新华书店征订数大大萎缩,特别是一些高层次的科技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软件工程——方法、工具和实践》一书,全国新华书店的征订数仅500册,而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出版社自办发行了1.5万多册。如果还是按照老办法,即主要据新华书店征订数确定印数,已到了影响书的出版命运,压抑学术出版物的出版,短版活大量增多的严重地步。问题的症结正是传统的印数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讨论出版改革的时候,有些同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放在经济效益上。另外一些同志对此表示担心。怕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什么书嫌钱就出什么书,会降低出书质量,损害读者利益,败坏出版社的形象。注重经济效益的同志则认为:现在订货萎缩,大量的书赔钱甚至无法开印。只有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以丰补歉,出那些社会效益好但要赔钱的书;否则,书都出不来,还谈什么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概在出版业呆过十年以上的朋友,多少都会碰过,一本默默无闻的书,上市以后,忽然就莫名奇妙地吸引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出版社什么事也没做,就看见书卖起来了,有人为它写评论,书店订单持续不断,销售量开始升高,出版社惊喜莫名,向他们询问为什么会如此时,他们比较诚实的答案通常是:"我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陈颖青 《出版参考》2007,(11S):28-28
大概在出版业呆过十年以上的朋友,多少都会碰过,一本默默无闻的书,上市以后,忽然就莫名奇妙地吸引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出版社什么事也没做,就看见书卖起来了,有人为它写评论,书店订单持续不断,销售量开始升高,出版社惊喜莫名,向他们询问为什么会如此时,他们比较诚实的答案通常是:“我也不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出书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说,出版社作为纯事业单位,我们过去搞过,那样虽然没有后顾之忧,但出版社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知识分子的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出版机制 ,出版社出书 ,新华书店卖书 ,分工明确。尤其是地方出版社 ,所出的书都归新华书店包销。新书即将出版时先征订 ,按订数开印 ,新华书店全部收入库存待销。当时出版社不设仓库 ,出的书全备在新华书店仓库里 ,每半年书店与出版社结一次账 ,年年如此。目前情况大不一样 ,书店实行了零库存 ,即一段时间内卖不掉的书全部退还出版社 ,社、店一家变为社、店分家。出版社就只好建起了仓库 ,采取自己承担风险 ,主动备货的策略。一个中小型的出版社 ,库存常达到数千万码洋 ,压力很大。这里有几个原因 ,一是书店实行了零库存 ,迫使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图书出版宏观调控二法苗润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出版社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必然受到价值规律的作用而不愿生产那些没有利润的书;那些赔钱的书就会被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把它从出版计划中拿掉。当然,如果赔钱的书是平庸而无使用价值的书,那就...  相似文献   

11.
李方 《编辑之友》1999,(2):39-41
一次和书店的一位朋友闲聊,扯起许多新书征订效果不佳的话题,书店的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出版社只怨我们书店征订不上印数,其实,对有些编辑写的订单,本人实在不敢恭维。长长的一页文字,不是艰涩难懂,就是套话连篇,让人看后不知所云,这让我们怎么向读者介绍好你们的书呢?”  相似文献   

12.
问题与对策     
问题与对策杨昌竹大学出版社的基本任务是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但众所周知,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既费时费力,从经济上说也往往是要赔钱的。多年来,大学出版社一直处于任务重与财力弱的矛盾之中,尤其是一些建立时间短、经济基础薄弱的出版社,这一矛...  相似文献   

13.
一,引子——少儿出版社的编辑核心竞争力问题 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在今天少儿图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现状下,要想求生存和进一步求发展,一靠编辑核心竞争力,二靠营销手段。前者主要关系到如何把书编好,后者关系到如何把书卖好。 编辑核心竞争力,对一个出版社来说,是能否编出好书、  相似文献   

14.
目前印刷厂的经营方式弊病很多。特别是承印各类文件一律实行国颁定价标准,不但使出版社、印刷厂之间的矛盾长期不得解决,而且影响了工厂生产的发展。由于长版活与短版活在价格上没有区别,一般讲,印刷厂都愿做长版活,不愿做短版活,因为做短版活确实赔钱。我们厂今年一至九月承印126种书,50%以上赔钱。因此,这种计价的方法不改变,势必影响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鲁迅研究界同人中,经常谈起鲁迅研究著作出版难,但据笔者所知,很多出版社都愿意出版研究鲁迅的著作,只是难在征订数上不来,订数上不来,就难以付印出版。这从出版社方面,似可多考虑一下如何改善图书的宣传和发行;但从作者方面,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写的书不受广大读者所欢迎,应该考虑改变一下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方法,使自己的作品既  相似文献   

16.
谌嘉 《编辑学刊》2004,(6):12-14
一、学术书未必不赚钱 出版学术书到底赚不赚钱?这一问题时时困扰着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和它们的编辑.我个人的体会是,学术书的读者尽管是"小众",但只要认真去做,巧妙去做,那就未必不赚钱.根据有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科学水平,加速教材建设和专著的出版,在经济日益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数十家大学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大学出版社有其特殊性,在开创和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必然会陷入困境。现仅就大学出版社在选题方面,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谈一点体会。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大学出版社的宗旨是“以出版大学教材为主,出版学术专著为重点”。不言而喻,就是以出版本校教师编著的教材和专著为主。这些图书的绝大多数是学术水平较高,销售量较少的赔钱书。为了出版这些图书,必须出版一部分经济效益好的图书,以便“以丰  相似文献   

18.
现在台湾新书筛选十分残酷,文学书所处的萎缩状态短时间内亦难以改变。有些出版社甚至减少文学书出版数量,一些出版业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书出得少,赔钱的机会也就小。随着台湾经济近来不景气,大众对书籍的需求转而更关心民生问题。而在以往台湾民众更爱读文学书,如今新书出来能售完一版已经很不错了。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以前台湾的出版社总有一点孤芳自赏的心态,很少在新书促销上下功夫,觉  相似文献   

19.
一、出版社加强图书宜传的重要性图书宣传是出版工作的延续。过去,一谈出版工作,就是编、印、发“一条龙”。其实不然,“出版社出了书,只算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还有“评”、“读”两个环节。这是检验出版发行工作质量的试金石,也是社会主义出版发行事业区别于资本主义出版发行事业的一个重要标志。过去,一些出版社只管编书,不管宣传、发行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制度上的“大锅饭”,责、权、利不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二是购销形式上,书店征订包销,出版社对书的销路如何不怎么关心,反正  相似文献   

20.
图书购销形式的改革,促进了图书征订方式的改革。近年来,许多出版社与发货店联合举办图书看样订货会,把30多年一贯制的“隔山买牛”变成了“产销见面,看样订货”。新华书店天津发行所在看样订货的基础上,吸取年画发样征订的经验,从1985年开始对部分图书试行发样书征订,成效显著。以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干部小百科》一书的发行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