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倾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就要准确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自觉将三者统一到工作实践中去;就要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加强党建工作,以保障“三  相似文献   

2.
坚持民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强调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原因。坚持民主思想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实践和实现民本思想的根本途径以及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性、兴趣性、自觉性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步步深入的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党集规律性、时代性、先进性于一身,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只有从矛盾分析法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及价值观的高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才能使青年一代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并且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反思,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们的工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哲学反思,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不断将其“化为方法,化为德性”,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威力,不断提高共产党人的觉悟和精神境界,塑造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6.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政治教学的始终。主要把握“三个结合点”。即。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经济常识教学的结合点;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哲学常识教学的结合点: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各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时代性、先进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和执政为民的价值准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和系统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一篇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自觉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不断推动  相似文献   

9.
7月30日,高校学者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袁贵仁同志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全文另发)。袁贵仁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讲话深刻阐明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本质要求;深刻阐明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我们要通过学习,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胡锦涛同志讲话上…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又拓展了唯物史观的新视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在深厚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基础上,具有深刻的科学性.高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断,非常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性质和历史方位,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这一论断昭示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一、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教师头脑教师尤其是政治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推动者之一,教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课堂的实际效果。因而教师自身必须率先学习和研究十六大报告,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形式,深入研讨与全面把握十六大精神,领会与吃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深刻体会才能为“三个代表”进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教材相结合教师在授课时可从自身的学…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典范,具有理论的严谨和完整性。大学政治课教学中,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教育部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这一重要的辅助材料,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总体上全面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理论和邓小平教育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本《纲要》准确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精神本质,提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锦涛同志的讲话,为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本质提供了指南,同时也为我们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主线,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和推动一切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深刻内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特别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当前高校“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的一项新任务。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澄清学生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使其在学习中避免简单化、片面化。一、说理要深刻透彻 ,切实克服学生在认识上的简单化。在目前的学习中 ,一部分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得过于简单化 ,如认为“三个代表”思想仅仅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对党的先进性的一个新概括 ,谈不上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落实到以下几个方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善 思想作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改进工作作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彻底改变学风;围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  相似文献   

20.
<正> 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高州讲话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我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经验,为回答和解决在新时期如何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党的问题而提出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建党学说的一个重大丰富和发展,对党的建设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