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三册(选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一节中,当讲到“带电粒子的加速”部分时,课文中(P199)有这样一段话:“·由·于·在·带·电·平·行·板·之·外·没·有·电·场,从右孔穿出的带电粒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它们碰到别的物体或者进入另一个电场为止.”这句话常常是我们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场等问题的理论依据.然而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有时却会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结论.例:如图1所示,两极板各钻有一个小孔图1的平行板电容器,经充电后两极板分别带上了电量为Q的异种电荷.我们…  相似文献   

2.
用推理法讨论平行板电容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编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136页,有两个“思考与讨论”问题:1.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继续保持电容器的两板与电源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那么,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有何变化?2.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d,则U、Q、E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物理《电场》一章中,尽管《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一节的内容不多,但却有着较为特殊、较为重要的地位:教材在引入电场强度描述电场的力的特性以及引入电势描述电场的能的特性后,又建立起电势差与电场强度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构建电场的“力”与“能”这两个侧面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整体的认识电场。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有关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中的“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问题 ,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 ,不是去理解它的意义 ,而仅仅是记住它的结论而己 .下面 ,笔者从分析现行教材出发 ,就这一内容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高级中学课本 (人教社 1 994年版第二册 )中有关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叙述的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 :既然变化的磁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 ,那么 ,变化的电场也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在给电容器充电的时候 ,不仅导体中的电流要产生磁场 ,而且在电容器两极板间周期…  相似文献   

5.
电子感应加速器是回旋式加速器的一种.它是利用变化的磁场激发感生电场而达到加速电子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圆形电磁铁的两极间,有一环形真空室,在交变电流激励下,两极间出现交变磁场,这交变磁场又激发一感生电场。从电子枪射到真空室的电子受到两个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电场的存在呢?许多老师在讲授“电场”这一概念时,常常通过与重力势能的类比,提出电场的存在: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作用力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物质即重力场作用的,同样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物质即电场作用的.这种方法显得有理无据.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电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高中教材中,平行板电容器这样引入: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做平行板电容器.把平行板电容器与一个电源相连进行充电,电容器两极板就充上等量异种电荷.充电后电容器的两板间有电势差,这个电势差跟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有关.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我们把比值Q/U定义为电容器的电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两个"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继续保持电容器的两板与电源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那么,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各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9.
1.特点 (1)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两极间电压升高时,电容器充电.反之则对外放电.此时,电路中有充电或放电电流. (2)电容器对稳恒直流电路起断路作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相当于导线,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中物理教材中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一示意图能反映出洛仑兹力使荷电粒子做圆周运动,但图中用“每两半圆的半径差相等”的画法,却并不能表明粒子经电场加速每次所增动能相等,只表达了“粒子经电场加速后每次所增加的速率相等。”然而粒子速度越高时,它经电场所增加的速率越小。由于该示意图存在着这种错误,因此本文对示意图的作法,提出修  相似文献   

11.
关于静电场能量的讨论张瑞玲在教材[1]中,对于电场能量都是根据功的原理,带电体在充电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应等于带电体所具有的能量──电势能。即:W=A=常以平行板电容器为例,得到电容器的能量公式:由此可得到电场能公式:或这种处理方法不作繁...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电容器充电时储存的电场能为E电=1/2CU2(式中C为电容、U为两极板间电压)。另外,一个理想电源ε和一个电阻R及一个电容C串联成一个"RC电路"。在闭合开关充电后,电流i=(ε/R)e-(t/(RC)),由最大值ε/R衰减到零,电量q=Cε(1-e-t/(RC)),由零增大到最大值Cε,其中"电容时间常量RC"表达了电荷从零增大到其终了值的63%所需的时间。在下面两个求金属棒运动的最终速度的经典电磁  相似文献   

13.
一根磁棒有两极,平凡又神奇.成双成对地出现,像恋人一样形影不离.不管你怎样分割,N极总相伴着S极.电和磁是一对相似的好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正、负电荷能单独存在,N、S极却不肯分离,这是多么不合清理.周密地思索,科学地推理,193I年,狄拉克发出坚定的预言:“自然界中一定存在着磁单极.”这预言如催征的战鼓,激励人们寻找单个磁极.从茫茫大海,到遥遥天际,从落入木星大气中的“苏梅克——利维9号”童星碎片,到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同一个声音在呼唤:神秘的磁单极,你在哪里?60多年的艰苦寻觅,仍未发现磁单极的踪…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第七册《电从哪里来》一课教学目标要求制作叠层电池,按教材所示方法(如图1),均不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用万用表测得发光二极管两极间电压为0.5V。很多学校的师生反映按教材所示方法实验不能成功,很多改进的办法都失败了。笔者困惑之余,试作了如下探索和改进。a.在砂纸打磨过的铜片和锌片间夹上在饱和食盐水中浸透过的吸水纸,制作电池5层,每层用吸水纸隔着,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测得二极管两极电压为0.75V。b.将每层电池间的吸水纸拿掉,使铜片、锌片直接接触,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测得二极管两极间电压为0.7…  相似文献   

15.
为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LC振荡电路图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掌握以下三点:1电磁振荡的本质是电场能与磁场能之间周期性的相互转化过程;2电磁振荡的过程是利用电容和线圈的共同作用通过振荡电流和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的变化实现的;3把电磁振荡中涉及到的七个物理量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电容器有关的物理量(电容器的带电量Q、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u、电容器内部电场的电场强度E和电场能EE);另一类是与线圈相关的物理量(振荡电流i、线圈内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能EB)。这两类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都按…  相似文献   

16.
“电偏转”与“磁偏转”的比较南京市金陵中学朱建廉为了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常使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或磁场,在电场力或磁场力的作用下.使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就是所谓的“电偏转”和“磁偏转”.电场与磁场相比较,由于其基本特性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场能(以下简称电能)的电学元件.用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实质上是通过电源做功,将电荷从电容器的一极板上搬到另一极板上,即把电源提供的部分能量以电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内.对电容器来说.两极扳何的电压U和它所带的电量q成正比,U-q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所示.电源对电容器充电过程中,将电荷从电容器的一极板上搬到另一极板上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容器的电能,  相似文献   

18.
1 教学内容分析 电场和磁场是统一的电磁场的两个方面,高中教材已在前面分别研究了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并学习了“电生磁”的现象与规律,初步认识了电磁之间的联系,电磁感应则在另一方面进一步揭示了电磁现象的联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发展,又是后面学习“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等内容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在电学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是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电磁场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而传播出去形成电磁波.而这一内容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做好课本第139页图 6—5的实验(如图1所示)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中学物理实验室中一般没有演示这一实验的专 用器材,如果采用上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88页图4 -2的实验(如图2)来替代,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通过实践发现, 采用实验室中已有的器…  相似文献   

20.
1实验教学中的问题高中物理教材中一直保留着"用静电计测量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这一演示实验,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能够很直观的看到:随着电容器电容的变化,静电计指针会发生偏转,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