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一、电容器静电场能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利用微元积分思想,将平行板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等效为把微元电荷dq依次一份一份地从一个极板移到另一极板的过程。在移动过程中电源要克服电场力做功,使电能转化为电容器的静电场能。设充电过程的某一时刻,两极板已充电荷量为q,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为了衡量一个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我们把在单位电压作用下,每一极板所能储存的电荷量叫做该电容器的电容量。用字母C表示,即 C=Q/V 当电容器充好电后,我们把电源拆去,由于电容器储存了电荷,我们可以把电容器当电源看待。如果我们如图一将电容器和小灯泡连接成一闭合回路,则电容器原来带负龟荷一极的自由电子就会通过导线和小灯泡流向带正电的板板上,此时在电路中形成放电电流,小灯泡就会由亮  相似文献   

3.
浅析电场能     
中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电场能这一概念是在现行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电容器的电容》一节:充电后的电容器,“两个极板上都保存有电荷,两极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放电后,两极板间不再存在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至于怎样理解电场能,教材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这也正是教学研究中经常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在高中教材中,平行板电容器这样引入: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做平行板电容器.把平行板电容器与一个电源相连进行充电,电容器两极板就充上等量异种电荷.充电后电容器的两板间有电势差,这个电势差跟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有关.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我们把比值Q/U定义为电容器的电  相似文献   

5.
程顺刚  肖华 《物理教师》2003,24(9):16-16
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能的电子元件,是电路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基本元件,若把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的两个极用导线短路而放电,则可见到放电火花,放电火花的能量是由充了电的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转化来的。那么,如何计算一个电势差为U、电容为C的电容器它所储存的电场能呢? 这可以从电容器带电的过程来分析。 如图1,可以等效地认为,电容器的带电过程就是  相似文献   

6.
把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与另一未充电的电容器并联连接后,它们各自所带的电量、电压和储存的电场能都发生了变化.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两电容所带电量的总和没有变化,那么两电容所储存的电场能的总和有没有变化呢?  相似文献   

7.
于其泰 《物理教师》2002,23(9):38-38
《物理教学》2 0 0 1年第 1 0期刊载了《两带电导体板的电荷分布》一文 ,读后很受启发 ,文中从静电平衡条件入手 ,运用大学普通物理知识 ,对电荷重新分布的规律作了充分的论证 ,理论性很强 ,确为名师之作 .本文想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更易让学生掌握的分析方法 ,与大家商榷 .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相正对侧面上总是带上等量异号电荷 ,此时电容器到底储存了多少电荷 ,可以通过“将两极板短接 ,让电容器放电”这一假想过程来检测 .很显然 ,在“短接放电”过程中流过短接导线中的电荷量就是当初电容器的带电量 ,亦即两极板内侧面上的电荷量 ,…  相似文献   

8.
根据能带论和电磁学理论讨论了影响电容器电容的因素,认为电容器电容与电容器负极板内价电子最高占据态,即电容器极板的脱出功有关,在同一温度条件下,脱出功大的金属材料做成的电容器电容大。给出了温度对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及电容器热击穿的原理,给出了阴极放电的正确物理图像。分析了电容器电容与正对面积成正比、与板间距离成反比的物理意义,认为极板面积表明容纳电荷的数量,板间距离反映了电势作用的规律。分析了电容器充电过程的能量转换过程,结果表明,正极板上的静电能在数值上等于正极板内价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斥力势能的减少量;负极板上的静电能在数值上等于负极板内价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斥力势能的增加量;正负极板上静电能的总和为零;为电容器充电的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将非静电场能量转化两极板之间的静电场能量,由此证明了长期以来电磁学理论无法证明的电磁场能量是由谁携带的问题。提出了研究电容器极板材料的初步思路,认为半金属、半导体材料或者绝缘体掺杂材料有可能成为大电容的电容器极板材料,这对于人类目前正在研究接收雷电能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刊 2 0 0 0年第六期刊登了“电容器充电时的半能损失”一文 ,该文用几何与积分的方法 ,讨论了如图 1直流电路中电容器充电时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和电路电阻消耗的能量各占电源提供能量的一半 ,且无论电容与电阻如何改变 ,这种能量分配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  但该文没有说明 :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与电路的电阻消耗的能量为什么总是各占一半。这里对此想作一点补充。这是因为无论电阻和电容的量值如何改变 ,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电容器的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压 ) ,电容器的正、负极板总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  相似文献   

10.
用推理法讨论平行板电容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编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136页,有两个“思考与讨论”问题:1.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继续保持电容器的两板与电源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那么,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有何变化?2.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d,则U、Q、E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11.
RC电路由电阻R,电容C和电源组成的简单的冲、放电电路。在RC电路中,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所储存的能量来自于电源,但它又不等于在此过程中电源上所消耗的能量,而刚好为其值的一半,电容器在放电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则等于电容器上所储存的能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静电场能量的讨论张瑞玲在教材[1]中,对于电场能量都是根据功的原理,带电体在充电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应等于带电体所具有的能量──电势能。即:W=A=常以平行板电容器为例,得到电容器的能量公式:由此可得到电场能公式:或这种处理方法不作繁...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电容及电容器,尤其是平行板电容器的应用极其广泛,因此学生掌握电容器的知识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进行电容与电容器的有关例析,希望能助于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解质,就组成一个简单的电容器,叫作平行板电容器。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比值Q/U是一个常量。不同的电容器,这个比值一般是不同的,它表征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公式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荷量小)固定在P点,如图1所示。以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U表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W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那么()。(1989年高A考.·U全变国小卷,E)不变;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下册实验一、有关平行极电容器的几个实验1.如何使平板电容器带电使平板电容器带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用带电导体(如起电盘)或带电绝缘体(如带电有机玻璃)直接跟一平板接触,另一种方法是用直流电的正负极分别接到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用第一种方法使平板电容器带电时,另一块平板必须接地,才能使两极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图1)。  相似文献   

16.
平行板电容器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的电学元件,它内部的电场是匀强电场,它能储存电荷和电能,它能通交阻直等一些独特性能,使力学、电磁学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电容器问题上进行结合;另外,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它能很好的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电容问题系统的归类分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课本下册四十九面练习六题2要求对图1—36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定性解释。图1—36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接在静电计上平行板电容器的板间距离增大时,静电计指示电容器二极板电势差增大。其解释如下:极板距离增大,平行板电容器电容量减小,因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故两极板电势差增大。对这一解释有学生提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量不可能不变,当极板距离  相似文献   

18.
<正>在直流电路中,当部分电路发生变化时,电容器充电和放电,导致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两板间的电压、电场强度、电场的能量、两板间的电荷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类问题是难点也是易错点。问题一:分析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荷的运动分析这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电容器是一个储能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当电路达  相似文献   

19.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35面有一演示实验,用以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在各项操作中始终强调保持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不变,但未说明是如何保持不变的.据笔者推测这里的“不变”就是将平行板电容器充好电后与电源断开,如是这样,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真能保持不变吗?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说清楚,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20.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三册(选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一节中,当讲到“带电粒子的加速”部分时,课文中(P199)有这样一段话:“·由·于·在·带·电·平·行·板·之·外·没·有·电·场,从右孔穿出的带电粒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它们碰到别的物体或者进入另一个电场为止.”这句话常常是我们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场等问题的理论依据.然而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有时却会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结论.例:如图1所示,两极板各钻有一个小孔图1的平行板电容器,经充电后两极板分别带上了电量为Q的异种电荷.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