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随机整体分层抽样的300名农村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学业成就归因(MMCS)量表和中文版考试焦虑量表(TAI)进行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考试焦虑的问卷调查,探讨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特点、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倾向于内归因,存在性别及年级间的差异。(2)当前初中生考试焦虑状况良好,年级差异显著。(3)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的相关。为引导初中生合理归因、保持适宜考试焦虑,提出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大学生无聊倾向、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320名学生进行无聊倾向量表(BP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无聊倾向总分、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无聊倾向量表的创造力因子外(分别为5.26±1.50,6.02±1.50,p〈0.05),其他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也不显著。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得分显著相关,抑郁在焦虑和无聊倾向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98%。结论: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关系密切,焦虑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  相似文献   

3.
使用青少年感恩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邯郸市189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初中生感恩、学习投入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感恩、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感恩与学习投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就;学习投入在感恩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求网络成瘾(以下简称IAD)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有效干预,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整群分层法抽取至少有一年网络使用经验的1~4年级高等院校大学生341名,使用网络成瘾量表、状态焦虑问卷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2)网络成瘾对焦虑和抑郁均有极为显著的预测作用,网络成瘾对焦虑的解释度为14.3%,对抑郁的解释度为13.6%。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网络成瘾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旨在探讨西南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2)西南地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较高;(3)不同网络成瘾程度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264位大学生(男115人,女149人)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呈现显著差异,(2)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类型。(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抑郁、人际关系、二年级、掩饰性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学校联结问卷、学业成绩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对410名四、五和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早期青少年感恩与学业成绩、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学校联结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感恩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学校联结在感恩与学业成绩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感恩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574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发现:1小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男生较女生更为普遍;三年级小学生学业拖延得分最高,其后依次是六年级、五年级和四年级;独生与非独生、城乡小学生学业拖延不存在显著差异;2父母关爱、鼓励型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而控制型教养方式则与其显著正相关;3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4母亲关爱对学业拖延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控制则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管理对学业拖延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幸福感指数量表(IWBS)、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CSIRS)、自尊量表(SES)对512名高职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交际困扰、异性交往困扰的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的独生与否主效应差异均不显著;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各因子及总分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职生异性交往困扰、交谈困扰、自尊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具有重要关系,异性交往困扰、交谈困扰、自尊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0.
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C型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C型行为的关系。分别采用网络成瘾量表、C型行为问卷对300名山东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中网络正常使用者占绝大多数,为82.7%,网络使用过度者为16%,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为1.3%;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网络依赖程度与焦虑、抑郁、愤怒有显著正相关,与理智、控制、乐观和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年级、性别、愤怒和理智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317名青少年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试,并从中选取高网络成瘾倾向组和低网络成瘾倾向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在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健康因子、其他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倾向和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受惩罚和其他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社交焦虑和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采用中国大五人格简式版(CBF-PI-B)、社交焦虑量表(IAS)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3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大五人格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3)神经质、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4)社交焦虑、宜人性、外向性、神经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表明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以及社交焦虑的缓解有助于降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借助家庭教养方式问卷(EMBU)、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长沙市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瘾倾向组和正常组的大学生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上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某小学40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小学生数学教师支持、数学学业成就与数学焦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数学教师支持与数学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与数学焦虑呈显著负相关;(2)数学焦虑可以部分中介数学教师支持与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317名中学生进行感恩问卷和亲社会倾向量表调查,以探讨中学生感恩对亲社会行为这种效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感恩深度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2)感恩深度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城乡中学生在感恩深度、感恩频度、亲社会行为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测量法,以495名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社会性问题解决、社交回避和苦恼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积极问题解决倾向、理性问题解决与社交回避和苦恼以及网络成瘾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与社交回避和苦恼、网络成瘾倾向之间以及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交回避和苦恼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回避型问题解决、消极问题解决倾向、社交回避和苦恼均可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倾向;(2)社交回避和苦恼在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理性问题解决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解决可通过社交回避和苦恼间接影响其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现状,探讨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文章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职校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比例为18.21%,并在性别、学校、年级、生源地等因素上差异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和非网络成瘾倾向者自我和谐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职校学生上网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现象,自我和谐对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256名小学生生活适应性和学业成就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在生活的目标分量表、行为成熟度分量表和量表的总体得分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小学生的学业成就与亲和力、社交技巧、社会适应、行为成熟度、情绪稳定性、适应感和总体得分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社会适应和适应感能够解释18%左右的学业成就变异,学业成就变异能够分别解释适应感11.6%的变异和生活适应9.6%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从济南市某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02名中学生为样本,采用Shek等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量表、陈淑惠等编制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查。结果:(1)1年之后,父母的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均有显著增加。(2)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女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3)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1年后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女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结论: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预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