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年教育》2002,(10):17
1931年,因派系斗争的缘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于汤山.胡汉民的亲家林焕庭欲替其报仇,便潜赴上海,找到人称"暗杀大王"的王亚樵,予以重金,嘱其行刺蒋介石.而刺蒋原本就是王亚樵的一个心愿,所以他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蒋介石真心主和、汪精卫利用了蒋介石的主和线索、汪精卫叛逃后蒋介石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汪精卫叛逃并非蒋介石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对汪精卫1938年12月8日叛逃投敌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汪精卫的民族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的恶性膨胀是其叛逃的根本原因,日本的诱降是外因,而蒋介石为汪精卫投敌铺平了道路。有的则认为主要原因是汪精卫和蒋介石之间的政策分歧。还有的把汪精卫的叛逃看成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和亲日派的公开分裂。我认为,汪精卫的叛逃不是偶然孤立的事件,是抗战以来中日矛盾,国际关系,特别是中国内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斗争的结果。而汪精卫叛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野心严重发展和他要与蒋介石争夺对日妥协的领导权;直接原因则是日本的诱降谋略。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山舰事件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一个重大步骤,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阴谋事件。一般史籍都称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汪精卫事前一无所知。但据当时和蒋介石朝夕相处的夫人陈洁如在其未出版的《自传》中回忆(载湖南人民版《蒋介石女婿传奇》),此事与汪精卫有关。在1925年3月之前,蒋介石与当时身为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  相似文献   

5.
汪精卫出走原因剖析——"中山舰事件"新探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舰事件"爆发一个半月后的五月九日,汪精卫离粤出走欧洲.对于汪精卫的出走,一般人很少去研究其原因,不少论著对此往往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譬如说,汪精卫秉性软弱,不敢撄蒋介石之锋芒,但又不愿受蒋挟持,负气出走.笔者以为事情远不那么简单.只有从探讨各种政治力量在这一个半月内的较量过程和结果着手,方能对汪的出走原因做出一个比较完满的解释.的确,汪精卫并不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但把他的出走完全归咎于他的软弱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之死     
《历史学习》2010,(12):20-20
关于汪精卫的死因和经过,20世纪80年代就有蒋介石谋害汪精卫致死说。根据《周佛海日记》,汪精卫确死于日本名古屋。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有三 :特定历史条件下与蒋介石的权力争夺和政见分歧是内因 ,日本的“扶汪弃蒋”诱降政策是外因 ,汪精卫特殊个性和其阶级基础是根本原因。三个原因的合力致使汪精卫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公开逃叛。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有三:特定历史条件下与蒋介石的权力争夺和政见分歧是内因,日本的“扶汪弃蒋“诱降政策是外因,汪精卫特殊个性和其阶级基础是根本原因.三个原因的合力致使汪精卫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公开逃叛.  相似文献   

9.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遽失,权力斗争骤然加剧。结果,胡汉民“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8月,“廖案”以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中央权力结构重心再由汪精卫移至蒋介石。蒋介石意外地成为中央权力重组的最大赢家。中常会成为新的党权核心。这是党权内争、党权与军权博弈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汪精卫 190 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 ,192 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 ,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 2 5年当上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 ,地位比蒋介石高。但蒋介石在19 2 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 ,迫使汪精卫出国 ,当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 ;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 ,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 ,排挤了汪精卫的势力 ,地位在汪精卫之上。汪精卫也大搞政治手腕 ,在19 2 7年当上了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等要职。蒋、汪叛变革命后 ,宁汉合流 ,国民党各派势力为争权夺利而激烈斗争 …  相似文献   

11.
"剿共"为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域与视角。以蒋档、蒋日记等新资料,还原1931年初蒋调原西北军孙连仲部赴赣"剿共"过程,有助于深化"剿共"场域中蒋对地方实力派策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孙中山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蒋介石反其道而行之。孙为左派,蒋为右派。中共与左派合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蒋介石发动内战,翻身农民大量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勇敢作战,经过几年的激烈战斗,不仅解放了冀察地区,还解放了整个大陆地区,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共产国际“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罗易一直被认为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其实不然。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只不过是忠实地执行了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五月指示”泄密事件是当时共产国际右倾指导思想的必然产物。在革命危急关头,罗易冒险将指示内容告诉汪精卫,冀以争取汪精卫,亦是万般无奈之选择,但此时的汪精卫却正在同国民党右翼握手言和,欲以共产党人的鲜血作为对蒋介石的晋见礼,便抓住这个电报成了他反共的理由。共产国际“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的发生有其背景:一、“五月指示”是共产国际应罗易之请求而作出的给汪精卫以全力支持的“保证”;二、罗易之所以泄密是执行共产国际右倾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三、汪精卫反共乃历史必然,罗易泄密只不过成为了汪氏推卸责任、委过于人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14.
孙奇逢以道学融会朱学与王学,以超越的姿态审视两家之言,并相互汲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学体系。孙奇逢在本体论上偏程朱,吸纳周敦颐之太极学说,建立起以天理为核心的本体论;在认识上近王,完全接受王学之道德认识论,并以王学之认识论消化朱学之认识论。  相似文献   

15.
清代戏剧家王墅的传奇<拜针楼>,孙楷第先生在<小说戏曲提要>中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它是清人制曲高出明人的典范.但<拜针楼>在戏剧史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文作者试从情节安排、结构制形、人物塑造上体味戏剧家的匠心,以使<拜针楼>这块戏剧史上的璞玉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国际上频频向盟国展开外交攻关,极力争取盟国采取"先亚后欧"的战略,先打败日本,再解决德国。这一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但也反映了蒋介石的外交动机,首先是要为日后反共保存实力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考量,但同时的确有维护中国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7月开始,日伪在中国华中地区推行清乡运动,在实行反共政策的同时,日本妄图实现其“以战养战,速战速决”的目的。但由于政策倒行逆施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加上汪伪内部的腐败纷争等等诸多因素,清乡运动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8.
孙犁与汪曾祺的小说都通过集中塑造美好的女性形象,张扬了优美的人性,同时也不回避对悲剧人生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浸润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这些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独特内涵,但他们的小说创作的内在精神特质仍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我国传统文献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们在古书通假字发明方面有成就亦有不足。其成就乃明确提出"因音得义,不拘形体"的释读标准,为借字的发明和本字的揭举建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始终坚持"立足于音,证以成训"的标准原则,使借字的发明与本字的揭举允当可信;坚持运用连类而及、触类旁通的研究方式,将单个通假字的发明演绎成为一组通假字的辨识。其不足则为探讨字与字的关系缺乏严格的深层辨析,有时不免将通假、异体、同源等不同的字词现象混同一体;在术语运用方面也有失严密,随意性较大;在实践操作中,也不免拘泥古训、以偏概全,时有轻言假借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