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事物所作出的反应与教师的意愿相悖的一种心理现象。据我们对62名4年级小学生、420名5、6年级小学生和618名初中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的,4年级小学生占8.06%;5、6年级小学生占21.67%;初中生占30.91%。5、6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一般在以下4种情况下发生:1.学生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是正确的,教师尚没有认识到,但不讲道理,过分地运用自己的“权威”对学生实行  相似文献   

2.
逆反,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时期的儿童逆反的行为影响有很大差异。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对立情绪,"反其道而行之"是逆反心理最突出的表现。小学是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其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自身倔强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高职学院学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对高职学院学生成长的影响和危害;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消除、矫正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在学校,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听话""顶牛""对着干"等,深为教师所头疼。笔者认为在学生成长中极端的逆反心理才是有害的,一般性逆反心理是有益的。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老师们完全可以将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正向引导,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正常健康发展中的心理现象,其指向性既包括正确方向,也包括错误方向。教师必须抓住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肖成琼 《今日教育》2012,(10):67-67
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合理疏导。一、正视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不够。因而,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或轻或重,不一而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较多,教师应注重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消极逆反心理表现为其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有悖于教师、家长等权威者的正面意愿和期待,严重者体现为行为上的另类乖张。中小学学生群体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定的逆反心理,教育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对健康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和学生自身成长的负面影响,并建立起健全治防结合的逆反心理疏导机制,注意预防和消除青少年心理隐患,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最切近、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乃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逆反心理,对小学生的心智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课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会有一定的独立意识,逆反心理就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作为班主任,在这一年来,笔者首先了解了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其次分析了他们逆反心理的成因,最后确定了一种方法,就是鼓励学  相似文献   

11.
职校学生逆反心理是由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存在极大的危害,笔者通过调查探索职校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用良好的沟通来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使学生快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王艳丽 《小学生》2012,(11):72-72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影响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能否正确处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下面,我将着重谈一谈逆反心理的处理,以期对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一、谈逆反心理及其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抗拒心理,是指人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与某些人的言行和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是反抗别人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如在小学,我们常常看到个别学生"不受管教"、"不听话",常与教师"对着干",老师要求这样做,他偏偏  相似文献   

13.
如何克服音乐专业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从事音乐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正确指导音乐专业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基本保证.笔者从音乐专业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等方面入手,从而探讨出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困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就可以得到调适,使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而且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会出现很多不良的思想,其中尤其是以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对学生的身心和健康的成长有着诸多的不良影响以及负面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初中生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上也要正确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可以以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成长和学习。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的拓展,以及自身需求的增加,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深广度也随之增加.可我们也看到,初中生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中,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较为普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若不认真对待,听之任之,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可知: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及行为变化快,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其中逆反心理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当他们的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不相符合时,主体就会产生的一种抗拒的心理活动和对抗行为.这就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所以教师必须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效地防范和消除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问卷》,对961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68.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29.5%的学生"经常存在"逆反心理;不同年级、性别和学习水平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生状况存在群体差异;亲子关系、他人的尊重、生活满意度、性格特点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66.6%的中学生认为逆反心理对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有较大影响,消除或克服逆反心理倾向的策略以选择亲人、朋友帮助为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正确开展中学生逆反心理疏导或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职生大都是初中的中下游学生,又由于中学时期学生辨别力差、思想波动大等诸多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使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的与教师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我,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一听到或谈到共产主义,首先就表现出玩世不恭、怀疑一切的情态。有的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有紧密的关系,健康心理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