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的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从问题引入到猜测、实验、总结、验证这一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课前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边的重要性质,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引导学生任意选3根小棒进行围三角形的操作实验,探索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本课教学给出了新思路,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利用尺规作图方法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二是从已知的基本数学事实出发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尺规作图是直观几何向欧几里得几何过渡的重要桥梁,利用尺规作图选作三角形,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简单记为:两边之差(取绝对值)<第三边<两边之和.它是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巧用三边关系定理求线段的取值范围是常见的题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无从下手,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个简单的定理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巧用该定理解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让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在建构中理解,打造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单元中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新课程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反映,看似简单的三边关系其实并不容易教。学生虽然最后能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这节课就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元生 《初中生》2006,(27):42-44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个简单的定理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巧用该定理解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与导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四年级的学生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3、34页"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2)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猜测验证、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  相似文献   

13.
正"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引领学生对三角形进一步探究,从而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深层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  相似文献   

14.
学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通过比较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的。二是利用欧氏几何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上面两种方法中的第一种方法,学生重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与其有关的问题在数学中考和竞赛中经常出  相似文献   

16.
李凯 《湖北教育》2010,(4):38-40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个知识点属于三角形的特性,教材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学习中唯一一个不见图形,却要对边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数学内容。教材安排旨在引导学生从摆小棒围三角形入手,逐步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而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据此探寻其中的规律,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进行了两次磨课,发现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忽略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我做了调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主导,分层次设置思考路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是初中平几的重要内容,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巧用  相似文献   

19.
<正>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要求,是要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建立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学会运用数学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呢?为此特将自己在"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课堂教学实践做以剖析。一、备足学情,找准思维难点课堂之初,我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调研后发现,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概念模糊,而且大部分学生热衷小组合作学习。基于此,我让学生探究在什么情况下,三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正  相似文献   

20.
"抽象"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全景式数学教育团队对"抽象"这个概念进行追根溯源,对古今中外词典、专著以及专家的解释进行梳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中"抽象"的理解。同时,提出进行数学抽象教学的基本流程,即选材→生象→概念化→回象,并提供范例《认识三角形》,旨在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