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传播》:《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引发一场“地震”,但也颇受争议,在你看来,其他报纸(新闻网站】是否会跟进?收费的利弊是什么?李光明:《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会在新闻和网络界引发讨论甚至争议,我个人把它理解为新兴媒体的探路和对报业转型的思考,绝大多数报纸和新闻网站会持一种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2.
报纸网站收费阅读一直是传媒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时代》总编辑沃尔特·艾萨克和《华尔街日报》原首席执行官彼得·卡恩都赞同新闻网站的付费阅读,传媒大亨默多克也多次公开表示赞成报纸网站收费.但其实施过程困难重重:1996年,《纽约时报》网站尝试付费阅读,随后不久便停止收费.2005年,《纽约时报》网站对《时报选粹》实施收费,2007年恢复免费,现在又收费.《纽约时报》网站付费阅读的波折、《华尔街日报》网站对付费阅读的坚持,以及其他新闻网站在利益与风险之间选择的焦虑,都凸显出新闻网站付费阅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报业协会(NAA)的数据显示,美国已有5000家报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报纸网站复制报业的赢利模式实行阅读收费,但多数以失败而收场。从2000年开始,经济增长的低迷导致网络广告收益飞流直下,电子商务也一直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无奈,越来越多的报纸网站开始放弃商业收费模式。经济学理论认为,报纸网站退出订阅模式,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璜  苏世峰 《东南传播》2013,(11):52-53
分众传播时代早已来临,"分众化"乃至"小众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一趋势在网络为最大传播工具的今天尤甚。媒体应该针对不断变化的受众趋势合理整合和分配资源,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受众提供符合需求的信息。这种信息需求由于其本身小众化的特点,资源可能是难求的、独家的,对于目标受众其价值将是极高的,是不能被市场抛弃的,因此甚至可以是收费的。这就为报纸网站以信息直接售给用户提供了可能,从而为目前部分报纸网站摆脱负盈利状况,脱离单纯依靠广告现状,实现"双腿走"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以国外报纸网站广泛应用的收费模式Freemium为例分析报纸网站收费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国内报业状况,提出我国报纸网站收费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2006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浙江在线网站推出数字报刊以来,全国已经有70余家报社的200余份报纸采用了数字报刊系统,先后有安徽日报、重庆日报等实施收费(重庆日报在收费两年后变回免费)。这些报纸的数字收费发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值得鼓励和支持,但是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如果不能快速成长的话,最终会被埋葬在互联网的坟墓中。  相似文献   

6.
报纸网站的"收费vs广告"争论由来已久,今年5月初,当默多克对外宣布其拥有的新闻集团要停止提供"免费午餐",向报纸网站的读者收费时,报纸网站经营模式争论再次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知名科技网站报道,默多克宣称,“在未来12个月内”开始对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网站收费,这项收费计划将从最强的几家开始。  相似文献   

8.
肖珺 《网络传播》2010,(3):35-37
今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数字版通过人民网开始向网络用户收费。新闻网站收费并非新鲜事物:远在海外,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自1996年起就对个人用户收取100美元的年费,其后,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自2002年起开始对网站部分内容收费,二者采取的不同收费模式均成为国内外新闻网站模仿的对象;近在国内,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自2007年起就或为国内首家对数字报纸收费的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9.
国际媒介     
在报业和报纸网站不景气的时期,"读者要为新闻付费"与"信息倾向于免费"的激辩一直在持续。本期《报纸新闻网站收费之辩》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数字版实行收费模式,作为报刊新闻网站改革的一个方向而备受关注,同时也在传媒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认可和鼓励者有之,称之为“内容供应商自信的表现”、是“报纸从要价到自我定价的转变,彰显主动的版权意识”,“为防止盗版侵权提供技术保障”,“为报业集团向内容提供商转型迈出了第一步”,是“有益的尝试”。不看好者有之,认为“网民已经习惯了免费阅读新闻信息,若能从其他渠道免费看到新闻,收费模式会造成用户流失,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人民日报》数字版开始收费。之前《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坚持网上收费阅读,英国《卫报》推出iphone收费读报服务,德国有报纸网络版尝试收费,《纽约时报》等也相继要对网站进行收费。实际上,我国有的地区如温州主要报纸早就尝试报纸网上发行,各地先后创办的手机报也已经成功建立收费模式并多数赢利。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报纸消亡了”、“拯救新闻”等声音不绝于耳的时代。 很多报纸纷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行收费阅渎制度,或者在其他电子终端媒体上进行在线收费订阅。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线新闻收费就曾有过失败的记录。2000年美国新经济危机爆发后,  相似文献   

13.
动态     
美国收费报纸网站读者大增美国报业协会称,今年9月人们对报纸网站的日平均访问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1%,综合浏览量增加10%。该协会人士说,人们花在报纸网站上的总浏览时间增加了11%,来自独立IP地址的访客人数增加了9%。美国报业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罗琳.利特尔在一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纽约时报》引领下的美国报纸网站收费潮的效果、特点、背后的原因以及面临的风险。文章指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涉及到三个相互依赖的关键变量:内容、技术和受众/使用者消费心理,报纸网站收费潮是否能获成功,取决于报纸内容能否为受众带来价值(独特的、权威的或高质量的)、技术能否充分发挥其媒体特性、收费能否迎合网民消费心理。笔者认为,以上三者中,为读者创造具有价值的内容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美国报业近些年受到来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挑战。青年读者的流失以及广告特别是分类广告的分流,让报纸的管理者不断尝试着新媒介环境下的战略选择。报纸触网,设立报纸网站,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02,(4)
目前美国有许多报纸网站在实施内容浏览收费,比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商业周刊》等。美国最大的新闻网站MSNBC.com执行主编西尔伯曼近日表示,坚持免费看新闻策略,不向网民收费。 MSNBC.com有大量原创新闻,具备足够的收费条件,但该网站依然采取免费看新闻、免费登记注册聊天及收新闻邮件的策略。MSNBC.com执行主编西尔伯曼声称,网站重点的赢利模式是投放  相似文献   

17.
无形资产的损害与流失如果报纸说假话,不坚持真理,舆论不公正或制造错误的舆论,这家报纸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它就会失去读者的信任,它的无形资产就要遭到损失。如果报纸内容平平,不敢触及重大社会问题,不关心群众的痛痒,群众就会对这家报纸失去兴趣,这家报纸的社会影响就会日渐消退,它的无形资产就会逐渐流失。报纸无形资产是通过以下渠道流失的: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浙江在线网站推出数字报刊以来,全国已经有70余家报社的200余份报纸采用了数字报刊系统,先后有安徽日报、重庆日报等实施收费(重庆日报在收费两年后变回免费).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9,(6):4-4
据新华网:在新媒体的挑战下,许多美国报纸都面临生存危机。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报纸的窘境是由于它们提供报纸电子版的“免费午餐”而造成的。传媒大亨默多克日前宣布,其拥有的新闻集团要停止提供这样的“免费午餐”,要向报纸网站的读者收费。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的生死存亡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河 《今传媒》2011,(5):90-91
平面媒体的生死劫,关键不是死亡问题而是转变问题。报纸本身不会消失,而是报纸传播信息的媒介——纸张要消失。以后报纸存在的形式不再是一张张的纸,而是在互联网上以网站形式存在的电子报纸。平面媒体存在形式的转变必将带动着赢利模式的改变。传统平面媒体以广告费为主体的赢利模式也将被"新闻定制"服务费、手机报收费、会员制服务费等等收费方式替代或部分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