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来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政治制度(村制)变革及其政治社会化进程。村制变革引起乡村社区政治的变迁:基层建制的调整、社区权力结构的变化和人事嬗递。国家与社会的交错造成了乡村社区政治中社区权力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之间不吻合的矛盾,并导致乡政村治的恶化。审视这段历史对理解今日乡村治理问题颇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导向,实践路径探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肩负的重大使命。城乡社区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之间呈现出有效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城乡社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合作的价值诉求,更是实践性教学展开的物质基础与理论源泉;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城乡社区有着反作用,是城乡社区建设的精神动力并为社区建设提供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尽管发端于乡村社会内部,具有社会自发和自我组织的特点,但其从社会自发上升为国家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行则是国家行政推动的结果,是"民主下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村民自治是一种民主化的乡村整合方式,是晚清以降现代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权下乡"、"政党下乡"整合乡村社会的延续。现代国家通过"民主下乡",推行民主取向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再整合。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成人教育对于农村社区建设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文明乡风营造以及环境保护。为有效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进程,成人教育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经济发展;传播社区建设理念,推进政治民主;举办文化活动,营造文明乡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农村是一个随着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生成的生产空间、权力空间和文化空间。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和农村社会系统的历史发展规律,资产阶级对农村社会秩序的重构却始终无法消除以“小农”为表征的现代化阻力。在生产资料私有化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农村生产空间,虽然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大生产,但是由农业无产者和小土地所有者构成的分散、孤立和依附性的农村生存境况却并未消失。为了真正和解农村与现代化之间的张力,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既是国家治理技艺本身的一次探索,也是农村历史发展的未来方向。通过公有制基础上的农业生产力的技术扶植和产业升级,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和基层民主对农村政治共同体的重构,农村的“小农症候”也许会在集中、联合与自觉的实践中得以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6.
进入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为建国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政权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土地改革与召开代表大会等举措,农村中原有的权力体系被逐步废除,中共加强了对农村的控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基层政权建设成绩显著,这从华北人民政府的运作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政治权力起源是近年来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伍代春先生与陈昌文先生合作的《论权力产生于差异》一文,将权力产生的原因从物的因素推进到人的因素,在深刻性上比“占有”论前进了一步,但此种观点犯了原子主义的错误,难以阐明权力产生的动力机制。通过结构主义分析,可以得出政治权力产生于人类群体现实性的“共存”的需要。权力是群体共同体的一种结构性属性,任何个体(或个体差异)都只能是这一结构的更为初始的构件之一,“个体差异”只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个体精英与其能力是共同体根据现实需要而选择是否托付职位的依据。个体差异或精英因素,可以扩大权力,但不能产生权力,群体需要的召唤才是政治权力产生的结构性根源。  相似文献   

8.
“海选”虽为农民群众的创造但并非只适用于农村、乡镇一级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机关,城市社区“海选”高潮迭起并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城市社区选举的革新。社区“海选”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体现和新发展,本文认为社区“海选”主要体现了政治民主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社会作用等内容,并指出社区“海选”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对于增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基于民主和法制基础上具备较高政治文明以实现稳定发展、和谐有序的一种社会形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新型和谐农村社区和社会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障。面对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应从制度、组织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为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牢固的组织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将社会性别引入农村和谐社区构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治理理论的内在要求,还是我国农村和谐社区构建的客观要求。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农村和谐社区构建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点:首先,促进我国公民社会性别意识的觉醒;其次,将性别意识纳入公共决策;再次,扩大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最后,拓展农村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宗族组织作为历史上农村社区传统的社区组织形式,必然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影响。辩证地看待宗族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正确利用和改造宗族组织,使宗族力量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补充,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也必然是政治文明,并以先进政治文化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当下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基层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封建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农村政治文化建构的进程,鉴于此,必须打造雄厚的基层政治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破除基层政权的衙门官僚作风,培育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素质等路径以促进农村政治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体,是解决农村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农村社区发展体现在其经济、政治、教育、卫生、生态、人力、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农村社区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农民是真正的主体。本文主要从尝试的角度,对农村社区发展与成人教育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却皆以正统自居,承认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朝代或某个政权的延朔,并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文章主要以辽宋夏金割据一方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夷夏"观念的演进进行分析,认为辽宋夏金政权皆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之范畴。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乡村精英的积极参与,乡村精英在政治实践中对我国乡村社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精英的流动日益频繁,深入探讨和分析乡村精英社会流动的原因,是解决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关键.乡村精英社会流动日益频繁这一现实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政治机制的视角分析其流动原因,旨在为重构乡村精英群体、优化乡村政治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urban education politics have much in agreement ‐ they refute the notion of bureaucratic insulation in school policy making, connect the school to its broad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mmunity, and address the effects of school governance on race relations, governmental legitimacy and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At the same time, approaching the field with different disciplinary backgrounds and substantive interests, researchers have offered competing frameworks in analysing school politics. In my view, disagreements and consensus within the field can be better appreciated if the diverse approaches and their substantive findings are understood in the proper context of the school policy organization ‐ the way power is allocated between the top of the system and the school site and the way clientele are involved in schooling decisions. In this parti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 shall propose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that specifies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different kinds of politics occur. The final section will explore research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农村空心化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的一种不良现象。农村空心化是新近凸显的制约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的政治发展关键性因素。它的凸显破坏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所需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降低了政治效能感,影响了村民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形成,制约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在空心化背景下,消除空心化的不良影响,构筑基层民主所需的经济基础,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前提;整合权利主体资源,提高政治效能感,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以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为对象对学术共同体进行研究发现,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不同力量相互竞争的权力关系网络,存在着地位等级结构;作为仪式的学术会议通过生产象征权力,对学者进行学科规训,进而生产学术精英和学术秩序,体现出鲜明的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有很多。基于人大2005年的综合调查数据,从公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以及社会资本测量指标——社会信任和社团参与等角度,对城乡居民的政治参与进行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参与方式上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而社团参与对城乡居民的政治参与有着明显的积极和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斐然 ,尤其是实行村民自治十余年来更是举世瞩目。受现阶段物质、体制、社会文化、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素质等因素制约 ,乡村民主政治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进一步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发展 ,亟待创新机制 ,实现农村基层民主与基层政权建设良性互动。当前主要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依法整合乡村关系 ,调整乡村权力结构 ;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改善乡村治理格局 ;三是扩大村民政治参与 ,构建乡镇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