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小杂技员 准备: 1.在宽20厘米、长2米的平衡木中间钉一块高10厘米的木块,做成“天平桥”。 2.在长40厘米、宽15厘米木板中间钉一块高5厘米的木块,做成“晃板”。 3.在长80厘米、宽15厘米木板(或废旧长板凳的面)中间钉一块高8厘米的木块,做成“跷跷板”。 玩法: 小班幼儿一手拿彩带,一手拿玩具小伞走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新会市博物馆珍藏着一副约14世纪末叶的“烂大门”。板厚2.5厘米,上绘两妇女立像,被誉为《木美人》(俗称“烂大门”)。像高160厘米,面高20厘米、宽12厘米、发高20厘米、宽16厘米,胸宽40厘米,衣裳最宽处亦为40厘米。其体量与真人相沂,双肩斜削,耸发高髻,广额蛋脸,  相似文献   

3.
单于和亲﹄砖仅。清道光年简呼和浩特出土。长三O·二厘来,宽三O·二厘米,厚五厘来。 司南翎地盘东汉。边宽一四·二厘米。娜斗尹东汉。 人字齿门齿抽一九五五年陕西长安赶庆村出上。厚O九厘来外视一·五厘米。 视粗圈束汉。1 952年四川成都青杠坡出土。旅砖高40厘来,长.﹄卫.‘..‘...盆一-甲‘一尸二蕊落毖罗”l日口,天津刊登犯舰.今到宇第00勺万亏备熹平石侄残石(木座后加)东汉。高44厘来,宽85厘米,厚29.5厘米 吸唱倪东汉(光和七年)。1959年四川成都天抱山出土。高55厘来。"l翻盛.定佃三翻﹄ “候氏离派成奴作”石屏邢东汉。1 954年河…  相似文献   

4.
《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镌刻在褒谷石门西壁的摩崖石刻。其原址在古褒斜栈道南端(即今陕西省汉中市褒河公社境内)的褒谷之中。1967年因国家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中凿出,于1972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现保存完好。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另有题额一段,高54厘米,宽35厘米。文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题额二行作十字,书体皆为汉隶。《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素为历代名家所赏识。自北魏郦道元、宋欧  相似文献   

5.
清何人麟《草书杜诗九首》,碑高40厘米,宽574厘米,诗文100行,满行7字,字径多在五六厘米,个别达12厘米,书体大草,镌刻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石刻现镶嵌于岱庙汉柏亭下的台基南侧,系泰安知府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何人麟书. 岱庙碑廊还有一通何人麟书写的杜甫《望岳》诗,碑高220厘米,宽88厘米,厚27厘米;诗文10行,满行11字,字径10厘米左右,草书体.该碑书风与《草书杜诗九首》相同.  相似文献   

6.
贵刊1998年第5期《巧设“陷阱”引疑启思》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纸箱长85厘米,宽61厘米,高12.5厘米,最多可放多少个底面直径为12厘米,高12.4厘米的圆柱体牛奶瓶?”文中说:正确的列式可为:(85÷12)×(61÷12)×(12.5÷12.4)≈7×5×1=35(个)。作者的意思是这样放(如图一): 图一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的信度和效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不容忽视的命题随意性。 现以某校小学毕业考试数学试题为例:一道选择题是:“用一根42厘米长的铁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教具,它的高为( )厘米。”给的否案有4个:“(1)4 (2)3 (3)5 (4)2”,参考答案是“(2)”。经计算正确答案应为0.5厘米。另一题“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厘米、深2米,在池内  相似文献   

8.
正《韩显宗墓志》,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刻,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于河南孟县(今孟州市)出土。曾归县令陈传薪收藏,后经杜梦麟在志额题跋,置开封孔庙。有翻刻。志石高56厘米,宽33厘米。额篆书3行9字,志文魏楷书,前15行,行24字,后3行,行23字,末行为篆书。志文字体方俊,刻工  相似文献   

9.
李斌 《小学教学研究》2003,(11):20-20,30
猜测是数学理论的“胚胎”,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藉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可见猜测是人们学习数学、探索知识的重要方法。那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猜测呢?课例1:“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片断1郾操作感知。学生用12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出几种长方形。找出每种长方形的面积和相应的长、宽,填入表中。面积(平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2郾提出假设。让学生观察分析表中数据的关系,发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讨论,初步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等于长、宽所含厘米…  相似文献   

10.
正《李渠兰墓志》,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刻,民国九年(1920年)于河南洛阳马坡村马文秀家发现,最初出土地点不详。拓高59厘米,宽58厘米。魏楷书,25行,行25字。曾归于右任收藏,志文书风淳朴,别具一格。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寇演墓志》,全称《魏故汝南太守寇府君墓志》,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民国七年(1918年)于河南洛阳城东北拦驾沟北  相似文献   

11.
编号B127:11文书出自莫高窟北区第127窟。文书残宽12.1厘米,残高14.0厘米,残存墨书草体文字8行,内容为一件卖身契约末尾处的证明部分。这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件蒙古文买卖人口文书。其书写年代有可能为14世纪中后期,至于其性质,应为私契。  相似文献   

12.
《郑文公碑》全称《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又称《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因是碑的形制,后世多以“碑”称。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兖州刺史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郑羲所刻。碑刻两处:初刻在平度天柱山巅(习称上碑),重刻于掖县南方云峰山(习称下碑)。两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记述郑羲的生平事迹。上碑在今山东平度县天柱山最高处,碑身高约300厘米,宽约100厘米,字体略小于下碑。《校碑随笔》载,碑文为20行,行50字,总计约1000字。因石质较差,今文字磨灭较甚。下碑在今山东莱州市云峰山,碑身高约300厘米,宽约300厘米。碑文50行,行23~29字不等,共1300多字。字体较上碑略大,文字完好。两碑碑额均为正书2行7字“阳郑文公之碑”,碑首题“魏故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无撰书人姓名,由字体与郑道昭在云峰、天柱等山题诗、题名的风格,推为郑道昭所书。  相似文献   

13.
编号B127:11文书出自莫高窟北区第127窟。文书残宽12.1厘米,残高14.0厘米,残存墨书草体文字8行,内容为一件卖身契约末尾处的证明部分。这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件蒙古文买卖人口文书。其书写年代有可能为14世纪中后期,至于其性质,应为"私契"。  相似文献   

14.
《元倪墓志》,前题“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高72.5厘米,宽62.5厘米,19行,行22字,正书。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民国初于洛阳城北出土,今藏上海博物馆。此志写刻皆精,结构中心紧收,四体开张;点画变化无端,爽利飘逸。为北魏中后期墓志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张清代照牒。它明文刊布了封建王朝的敬老制度。 这张照牒(俗称“龙票”)宽48厘米,高39厘米,硬黄纸;左右印有云龙,顶端“恩照”两个大字,中间有火珠;上钤“内阁敬事房”印,颁照年款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受照人系天津静海71岁的老人高有常。照文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光绪皇帝赐官高有常“正九品登仕郎”;一  相似文献   

16.
正【概述】《华山庙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镌立。碑高254厘米,宽119厘米。碑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6字,分两行,每行3字,竖写,文字写得非常精彩(图1)。碑额左右两侧及其下面有宋人题名。碑文隶书,22行,每行37字。此碑原在陕西省华阴县(今华阴市)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关中大地震石毁,碑石碎散无存。  相似文献   

17.
“1节手指长是1厘米”,“1根手指头宽是1厘米”,“老师,尺子歪了”,“铅笔的长在2厘米和3厘米之间,是多少呢?”,“作业本的宽是1厘米”,“作业本的宽是2厘米”,“怎么画?”……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节随堂课上,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遗憾的是我们这位年轻教师不知是真的没听见,还是装着没听见,“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  相似文献   

18.
眼案例1演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长、宽都是整厘米数,这样的长方形有几种?眼错误答案演3种。分别是长7厘米、宽1厘米;长6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眼思考演学生为什么没有把长、宽都是4厘米的长方形计入其中呢芽究其原因,与教材对正方形内容编排不当有关。综观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第一册的“认识图形”、第五册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第六册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中,无一不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两类,这种分类是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所在。第一册的“认识图形”,是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初步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1.0.75立方米=( )立方分米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0.03立方米=( )升2050毫升=( )升( )立方米=25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2.长方体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 ).3.正方体( )的面相等,( )条棱的长度( ).4.一个正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5.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有幸听了两位青年教师的示范课,上课内容都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感触颇深,现简介如下。 教例A 一、复习面积含义和面积单位等相关知识。 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拿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边摆边想: (1)沿着长边可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个。 (2)沿宽边可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个。 (3)这个长方形共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 )平方厘米。 (4)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与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关系? (5)归纳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