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将田野调查与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针对浙江江山方言的单字调与双字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江山方言有8个单字调;双字调原调式一共有64种组合,其中共有38组发生了连读变调,存在5种调位性变调。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20,(1):54-59
运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来宾市平阳镇话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市平阳镇话共有4个声调音位,即阴平/55/、阳平/51/、上声/552/、去声/224/,音长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阴平=去声>上声>阳平;4个单字调中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位于调域的两极,调域调节的空间有限,所以4个单字调在双字调组合中都发生了变调,平阳镇话双字调连读变调分为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其中作为前字的T3发生调位性变调,T1、T4、前字的T2和后字的T3发生非调位性变调。  相似文献   

3.
双字调是语音组合中的最小单位,也是语流教学的基础形式。为探究双字调教学的有效策略,文章以6名孟加拉国留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双字调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模态教学法、模板字组法、调型训练法对双字调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单字调是普通话声调最基础的单位。单字调缺陷的判定,是语音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难点之一。根据缺陷程度,可将单字调缺陷大致分为两个层级:单字调缺陷Ⅰ和单字调缺陷Ⅱ。对单字调缺陷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优化机辅测试评测模块,提高机辅测试和声调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字调对语调的影响——字调与语调关系的另一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调是语句的音调模式,尽管与字调都表现为音高随时间而变化的形态,但各有自己独特的音高变化格局,而且各自的功能不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语言学平面。从言语的生成阶段考察,字调不会制约语调的形成。字调对语调的内部构造不产生制约关系。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考察,字调的改变可能会对语调的调移、调高和调域带来量上的细微变化,但对语调音阶的总体走势与波动形态不构成影响。因此,可以说字调对语调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黄海英 《文教资料》2014,(34):17-19
甘肃甘谷话共有4个单字调,分别为阴平312,阳平12,上声51和去声443。4个单字调两两组合可以得到16组双字调。声学实验可以客观地揭示出甘谷话双字组中每个声调处于不同位置时的音高情况。甘谷话双字调共存在10组语音型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甘谷话双字调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化型、异化型和中和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声学实验提取基频参数,研究了蒙阴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声调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蒙阴方言有四个单字调(2个降调、1个升调和1个曲折调),其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为213、54、24、41。双字调共有20种组合模式,连读变调发生归并后共16种。连读变调在前后字都有发生:阴平大部分情况变为只降不升;阳平作前字时未发生变化,作后字时趋于平调;上声变调情况最为复杂;去声在前后字中都基本未发生变化;此外,蒙阴方言双字调中单字调后接轻声的连读变调模式很有特点,前接单字调基本都发生了变调,后接的轻声调值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话单字调和双字调的语音实验证明,折度打磨说提供了对声调曲拱特征量化研究的一种简捷易行的方法。折度打磨说的基础概念是调型折度、调式折度和折度打磨。调式衔接折度是折度打磨说的重要支柱,有隐性和显性两类。调型折度决定声调是否变调,调式衔接折度决定调式是否打磨折度以及如何打磨。  相似文献   

9.
一种只有两个声调的汉语方言──兰州红古话的声韵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的声调系统各不相同。兰州红古话只有两个单字调,即“平去声调”和“上声调”。两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此前未见到过。红古话有25个声母,有31个韵母。“平去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阴平、阳平、去声,“上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上声。  相似文献   

10.
古向东 《教育艺术》2002,(11):49-50
调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调式特征 ;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 ,这二者对于人体声音共鸣的美化和扩大都非常有用 ,都均为朗读艺术的灵魂。一、字调与句调在汉语里字有字调 ,句有句调。字调就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声调 ,指一个字的平、上、去、入。句调就是语调 ,指一句话的抑扬起伏。字调的语音因素主要表现在语音因素的高低长短变化上。一句话的抑扬顿挫则不仅和高低长短有关 ,和声音的轻重、快慢、停顿及这些因素在程度上的变化都有关系。语调即利用这些因素把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表现在语音上 ,形成高低不同的起落线。朗诵处理的是文学作…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天津话是北方方言,自20世纪80年代李行健、刘思训在《中国语文》上发表有关天津话连读变调的文章以来[1],天津话的连读变调现象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人们从语音实验、音系分析、社会调查等不同的角度,对天津话的连读变调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各自的主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普通话学习者是否具有自身声调范畴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对3名初级和3名中级普通话学习者进行发音实验及听辨实验,以被试听辨自己普通话声调的判定与实际声调是否一致作为标准。结果显示声调范畴感知没有阶段性差异。但有相对固定声调感知范畴者,一部分是因为本身发音和辨别音高变化的能力佳,其声调感知范畴与普通话声调范畴相似,另一部分采取了特定的感知策略,如通过音长、音强等声学特征辅助等。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中的轻声是一种变调情况。它由于读得轻而短,所以就失去了原先的调子。语音学家研究得出普通话中的轻声由于前面字的声调不同,后边轻声的音高也有所区别。从西安方言具体的语音图谱中观察分析得出:普通话四声后的轻声在西安方言中音高也有所区别,大概排列的顺序为:阳平(35-24)——高;阴平(55-21)——中;去声(51-55)——半低;上声(214-53)——低。  相似文献   

14.
在晋东南晋语中,高平、涌泉武,、景凤沁源方言平声不分阴阳,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这些方言自身特点,我们认为这些方言目前平声不分阴阳是平声曾经分化为阴阳平之后又进一步合而为一的结果。另外,在晋东南晋语中,部分方言里还存在着阴平或阳平与其他舒声调合流的现象,本文结合其具体情况,讨论了这些方言中阴平或阳平与其他舒声调的合流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益阳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益沅小片。绝大部分的中古去声字与中古入声字在益阳方言中的调值相同,出现了“去入同调”的现象。由于目前还不能从历史演变上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益阳方言是“去声变入”还是“入声变去”,只能通过分析该方言的语言实际,充分考虑方言之间的比较以及古今音的比较等因素,将益阳方言的“去入同调”现象看作是“入声变去”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典型的方言区,方言特色明显,由于缺乏进行训练的好教材,普通话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在分班的基础上,按方言区划分训练小组,针对每个方言区语音特点,对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朗读、说话等内容进行强化训练。要针对问题加强“听”、“说”训练,通过媒体纯正、规范的普通话来纠正、规范自身的问题。对特定专业要加大强化力度,从选修逐步过渡到必修,真正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提高。一些学生已经能够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考虑,对普通话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越来越重视,学校应创造条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愿望。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相比也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无浊声;与普通话调类相比,其平声不分阳阴。在连续变调时较突出的是,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高平调度为降调。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轻声有其特定的范围,这在普通话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及高校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基本一致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与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相一致。然而作为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却在轻声处理方面与上述工具书和教材有较大不同,尤其是违背了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造成了表达混乱,影响了测试信度,背离了测试初衷。本文主要指出并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20.
《标点符号用法》将问号和叹号归为"句末点号",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标点符号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参照西方对问号和叹号的定义,认为问号和叹号最基本的作用是表示语气,将其归为"句末点号"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