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叙》说: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段玉裁分别注道: 依类象形,谓指事象形二者也,指事亦所以象形也。文者,(辶昔)画也。交(辶昔)其画而物象在是。 形声相益,谓形声会意二者也。有形则必有声,声与形相(车付)为形声,形与形相(车付)为会意。…  相似文献   

2.
研讨汉字形体结构,素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进而断定象形指事为独体,会意形声为合体。是说源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显于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许慎只告诉我们:文是依类象形的,字是形声相益的;先有文,后有字。从“依类象形”而言,似乎文仅指象形;就“形声相益”而论,似乎字单指形声。文还隐含着指事,字还隐含着会意,至少在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东汉以前,文与字实同义,均表示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亦谓之名或书。《左传》曰:“夫文,止戈为武。”(宣公十二年)又曰:“故文,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说文·序》曰:“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就是说我国早在黄帝时代,汉字即已产生。近年来长安门花园村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已充分印证我国古文字产生于黄帝时代,它距今己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六书”的名称始见于战国,《周礼·保氏》:“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书”的分名,至汉代始见,其名序,总分三家: 班固。“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七也。”(《汉书·艺文志》) 郑众。“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周礼解诂》) 许慎。“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面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  相似文献   

5.
“转注”是在象形、指事、会意之字的基础上增益形符或声符而孳乳新字,因此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转注”不仅是造字规建,而且是造字法由“依类象形’过渡到“形声相益”的津梁。转注字不同于形声字、亦声字、区别字。  相似文献   

6.
说“字”     
按汉字的发展规律讲,先有‘文’而后才有‘字’,‘字’与‘文’不是同一概念。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曾说:‘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解字·叙》一这就是说苍颉当初造字,大概是把象形字作为一类,如‘虫、马、水、鱼、月、火、鸟、木’等,因为它们依物象形,如同图画,所以称之为‘文’。随着汉字的  相似文献   

7.
古人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序》云:“仓颉之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甲骨文作?(铁一·一八·四),金文作?(鼎),有人以为象有孕之妇形,有生育义,但未为定论。“字”,金文作?(字父己),有人释上为妇女之下身,下为“子”,有生育义。《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易·屯》:“女贞不字,十年乃字。”看来,“字”理解为生育、繁殖是有道  相似文献   

8.
汉字分为“文”与“字”始于东汉许慎。许氏《说文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由于许慎关于“文”的定义比较笼统,没有从结构上指出其特征;又由于许镇没有明确指出“文”“字”与作为“造字之本”的六书的对应关系,即何书所造为“文”,何书所造为“字”,故后世关于“文”和‘’字”的解释渐渐各师其心,至与许意相修。郑玄注《论语》《周礼》《仪礼》四次训“名”为“字”,并断言“古日名今曰字”。“名”是什么概念,能不能把“名”同“文”“字”当作同一层面上的术语看待?这些问题还值…  相似文献   

9.
论造字方法     
早在公元二世纪,许慎就归纳出了汉文字的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简称“六书”。到了十七世纪,戴震提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认为只有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简称“四书”。近人唐兰创“三书”说,含象形、象意、形声三类。自许慎以来一千八百年间,从事造字法研究者众,然而在造字法系统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者仅数人而已。当前文字学著述颇多,几乎一律沿用“四  相似文献   

10.
许慎认为汉字的起始阶段是依类象形的,这些汉字叫作“文”,其后在“文”的基础上滋生出形声相益的“字”.无论是“文”还是“字”均具有显意功能.“六书”是六种书写记录汉语语词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为一类,是汉字的构形造字法;假借自成一类,是汉字的借形造字法.汉字是一个系统.540个部首是构成汉字系统的子系统,它们既是构形子系统,又是语义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字理识字”教学法既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用字规律,又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而“分解组合法”就是“字理识字”的精要。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是汉字的构字规律。象形、指事造出独体字,形声、会意造出合体字。独体字大多  相似文献   

12.
会意字举例     
“六书”之中,真正属造字法的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所谓以“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第一步就是确定一个字的结构究竟属于四种造字法中的的那一种。 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分别下一个定义,举几个例子,那是十分容易的。而辨认一个汉字究竟属于何种造字法,这就是不太容易的了。 象形、指事跟会意、形声之间还可划一条界线,即一般地说,前二者是独体字,后二者是合体字。  相似文献   

13.
“六书”新解彭志雄大约两千年前,六书的提法便出现了。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是这样给六书下定义并举例的:“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  相似文献   

14.
文字学知识———何谓“六书”北京骆增秀古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象形。描摹实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车”画一辆车,“马”画一匹马。如甲骨文“”、“”就是描摹太阳、月亮的形状而造的“日”...  相似文献   

15.
<正> 何谓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为什么会产生假借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汉字是象形的方块字,上古造字之初,无论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都是有形可象的。而有些事物或概念则无形可象,造不出,有音无字,就只有假借一个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它的意义。第二,上古字少,为检字方便而借。《说文  相似文献   

16.
高中人教版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课后练习(第43页)中的“弹”字。选文如下:客谓梁惠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六书”对汉字的区分标准混乱。本文在将“六书”定义为造字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传统“六书”划分存在两大问题:造字法和造字意图的混淆、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的混淆。第一个混淆主要针对“象形”、“指事”、“会意”字,第二个混淆主要针对“形声”字,以图理清脉络,解答人们在传统“六书”划分上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18.
“六书”中前“四书”之比较研究韩伟在古代汉语中,读起汉字造字方法,总离不开“六书”之说,“六书”,即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汉代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说,“六书”乃“造字之本”,而文子学家戴震则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  相似文献   

19.
“连语”,本作“謰语”。明代方以智《通雅》卷六《释诂》曰:“謰语者,欢声相转而语謰也謱。”《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谓:“謰语,指两个字合成为一个词,不能拆开来讲。……謰语现在通常称为联绵词或联绵字。”又谓:“联绵字,两个学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的双音节词。”但我们观诸清代研究连语的集大成者王念孙、引之父子的著作,则不难发见连语并不等同于今之所谓联绵词。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十六·连语》条谓:“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指。”其举证如《严助传》:“今闽越王狼戾不仁。”颜师古注:“狼性贪戾。凡言狼戾者,谓贪而戾。”念孙案:“师古以狼为豺狼之狼,非  相似文献   

20.
《说文&;#183;牛部》:“犁,耕也。从牛黎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盖其始人耕者谓之耕,牛耕者谓之犁。”牛耕始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程树德《说文稽古篇&;#183;牛耕之始》:“按《齐民要术》引《说文》:‘耕,种也,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字从牛会意。’元&;#183;李治《敬斋古今黈》云:‘前汉赵过,始用牛耕。’郑樵《通志》亦谓牛耕起于赵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