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学生充满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就因此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向上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德育的效能,老师必须成为爱的艺术家,给学生施之以爱,因为师爱可以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因为师爱可以使学生心灵上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产生伟大的精神源泉,从而推动他们去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激励他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因为师爱又是理解教育奥妙、开辟学生心灵的钥匙,它能关怀、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又使学生产生了爱的能力,并可使这种爱升华为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为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所以爱的教育是爱国主义基础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得当,催人奋进;批评不当,适得其反,使人消沉,甚至使人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掌握运用好这门艺术呢? 首先,必须从爱出发。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只有真心地爱学生,并通过言行把爱传给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对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4.
爱心与奇迹     
盘周莲 《广西教育》2009,(31):29-29
“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既可以唤醒他们美好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可以产生情感的交融,有了和谐统一的动力,教育才得到升华。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是爱让学生学会做人,是爱让学生学会了生活,是爱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使命决定的,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做为一名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应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教育爱。下面就围绕教育爱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教育爱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教育爱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遍、持久的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爱,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育爱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所产生的崇高感情,体现党和国家、人民对下一代的爱,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将师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许凤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爱生是教师的天职,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就因此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向上的推动力。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使学生受到“爱...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各种特殊家庭。特殊家庭的学生,如果得不到抚慰和爱,会产生一系列的异常现象。关爱特殊家庭学生,保护他们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家庭要积极配合,用爱感化他们;学校要高度重视,用爱温暖他们;社会要格外关注,用爱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8.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鱼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这种情感应是心灵相通产生的,而不是意志或意愿。柏拉图曾将爱视为一切道德和精神进步的基础,甚至是一种非常特殊而普遍的本性。我们将爱学生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规范,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是应该的。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是因为责任或义务。教师对学生的爱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并非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对学生有爱的热情,教师就可以做到的。即使看起来做了,那他也只不过是遵守外在的一种规定,而对其品性发挥不了丝毫效力和作用。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鼓励学生上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赏识必不可少。赏识教育就是欣赏、赞赏学生,本质就是爱。教师的爱,是学生心中的雨露和阳光,只有爱学生,才能使师生之间缩短距离,增强了解和沟通,产生心灵的共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的确如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才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并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一、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一、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因此说,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只有在这种充满尊重与温馨的氛…  相似文献   

1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12.
王富余 《考试周刊》2014,(96):166-166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13.
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关爱学生要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教师要严得有理,爱而不纵。只有将尊重、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如何通过品德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从而使心灵得到洗礼呢?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学生有了爱,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爱,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乐于接近教师,倾心于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虽说距离产生美,但往往零距离也会产生美。身为一名小学老师,应该让学生与我们保持零距离,这样不但美可以产生,而且善良和真诚也会接踵而来。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这种爱不是肤浅的语言和赠与,不是简单的关心与刻意的关注,而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关怀和呵护,是一种人格上平等的爱护。这样的爱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让爱变得不那么庸俗与刻板,这就是一种俯下身的  相似文献   

17.
黄钧华 《陕西教育》2003,(11):16-16
一、赏识教育——新世纪教师必备的素质 赏识就是欣赏、赞赏,它的本质就是爱。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爱,是学生心中的雨露和阳光。只有爱学生,才能使师生之间缩短距离,增强了解和沟通,产生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正>爱是一种信任,播下自信的种子;爱是一种尊重,播下自尊的种子;爱是一种鞭策,播下希望的种子;爱是一种鼓舞,播下成长的种子;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春风化雨的教育过程。教师在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对学生的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激励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有体会,只有用爱,唤醒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一、热爱学生%教学生爱教育实践表明,爱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爱学生。那么,怎样的爱才能注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触动学习的动机,激发课堂的活力,从而产生爱的教育效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