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之所以为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物质层面和学术层面.“物质之大”是大学生存的基础,“学术之大”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成为大学之大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大学学术氛围及影响因素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大学的生命和灵魂,是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对“大学”、“学术”、“氛围”的阐释,认为大学学术氛围是大学中以追求比较专门的、系统的学问为目标的相关人与物的群体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人造气候。并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探析了影响大学学术氛围的因素,以期对今后研究大学学术氛围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理念视域中的大学之“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何以为“大”,从理念的视域加以总结和探求,是一个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概括起来真正体现大学之“大”的理念中应包含: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享有学术自由,保有学术自治的权利,培养全人,有大师级教师等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4.
以“育人文化”为主导 提升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头脑和灵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被内化为大学人的学术良心和道德自律后,就会产生激励人们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欲望,为大学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构成大学的核心软实力。但我们往往更多重视的是大学物质层面“硬件”的建设,却忽略了其精神层面“软件”的建设,造成大学陷  相似文献   

5.
苏曼 《成长》2005,(12):10-11
“大学城”是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其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教育的当务之急应是提升学校的内涵.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华丽外表上,更不应该把宝贵的经费“疯子扬土”般撒向钢筋水泥等物,否则.教育关注的重心不是人,我们的大学也只能停留在“看上去挺大挺漂亮”的意淫层面.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可概述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理想的价值取向;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民主、自由是大学理想的氛围;大学以“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培养“健全之人格”的大学生。蔡元培大学理念给当前大学的学术管理以启示:学术管理是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在学术管理活动中必须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权力运行机制;必须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大学课程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从课程的“生成”与“实施”两大系统着手考虑,其中,课程的“生成系统”保障包括坚持面向未来的人才观和动态发展的课程观,坚持正确的课程理论和科学的课程编制原则方法等;对于课程的“实施系统”,则可分别从主体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加以保障。章还指出,要真正形成一个优化的大学课程体系,还需要来自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从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移植、适应、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在内外交困和举步雏艰的发展中.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但这只是停留在“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中国大学要想获得对现实的根本性的超越.即达到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演变的核心所在.更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立足我国“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占优势地位的现状,构建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极化度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分析“双一流”大学对其他高校的“虹吸”“涓滴”效应。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我国“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处于极高水平,对其他高校形成先“持续虹吸”再“涓滴”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学术成果发表处于极高水平,各个地区“双一流”大学对其他高校形成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子敏 《甘肃教育》2014,(18):18-18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经典名言。大师是大学的中流砥柱,是大学之魂,无论何时何地,有大师在者。皆可引领一时风气,形成学术发展高地。大师不仅是大学问、大智慧者.其真知灼见,能够泽备后世。  相似文献   

11.
以广义文化的视角审视今日中国之大学,也许是一种新的尝试。从总体上看,大学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政治化的影子,中国的大学是政治主导型的。物质文化层面根本上是产权问题,“而产权的背后是国家和政治制度”;行为文化的政治化、世俗化、随意化表现的非常突出;制度文化层面,一个是制度的过多过滥,另一个是干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机械性、片面性问题;精神文化的政治化、世俗化对文化的其它层面有着重要影响。大学文化追求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文化的最高形态。大学文化将在国家、社会、大学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走向和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2.
“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乃大师之大也!”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关键在于:必须为有利于大师的脱颖而出以及发挥其独创性的带头作用,创造和提供宽松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沃土;必须四海为量,千载为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引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支柱是大学教师的威望,以及大学研究机构的名声。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许多国际著名大学纷纷以拥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学校有着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学术声誉的一种标志,在我国则表现为时院士等学术精英的争夺。然而,在当下的高等教育界,大学教师的学术声誉难掩日渐下滑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展了以学术规范为核心的学术大讨论,试图重建良好的学术声誉。良好学术声誉的重建不仅需要观念层面的反思,更需要制度层面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大学"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去行政化"层面。作为国家层面,主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大学以办学自主权;对于大学管理层面,主要是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建立符合学术主导的治理结构、将学术事务管理交还学术权力。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要旨。  相似文献   

15.
周根红 《求学》2004,(10):23-25
以前.若要提及大学,就少不了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或是梅贻琦先生的“大学.非高楼大厦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然而,如今的大学纷纷巧妙地将大学、大厦、大师……和谐统一、相映成辉,形成自己的特色。继上期大学风云榜介绍了大学名师、名人后,本期就全国各大高校,选取“最”具特色之部分,方方面面介绍大学,让您与大学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相似文献   

16.
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单位,如高职院校,其内涵的建设和发展,一般要经历物质层面的建设、制度层面的建设和文化层面的建设。物质层面的建设是基本建设,是为学校提供一个适宜的办学空间和平台,由其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定。一般的说,对办学质量没有决定性影响。正所谓大学之大,乃是有大师,而非大楼之谓也。制  相似文献   

17.
院校与学科是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矩阵结构认识和评价学术职业的双重维度。法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由“标准化”“弱激励”的制度设计和“重教学”“强定性”的范式选择构成,在制度和理念层面存在聘任制度不适当、激励问责与退出机制不健全,评价内容侧重尚未理顺、评价方法选择仍不协调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今日之形态及问题,仍保留着国家主义政治哲学在评价制度设计中的深刻痕迹和中世纪行会传统在学术评价中的浓厚影响。尽管积弊重重的庞大体系仍在以渐进方式缓慢变革,但从短期评价到长期考察、从政府主导到多方参与的转型方向正在重塑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从学术自治到学术自律、从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的变革趋势正在夯实学术共同体实施同行评议的合法性基础,为我国提供了超越国家边界和民族特质的普遍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理”“道”融通是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方法论,是赋予该行为以合法性的根本依据。有依据、有效能是有效学术问责实践的两大特征。要开展有依据的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就必须基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原理、根治机理与问责学理来展开;要实施有效能的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就必须沿着“责任归咎——程序设计——机制建构”的线路来持续优化学术问责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自主性与现代大学制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主体性的失落是“大学危机”的根源所在,大学自主性的深层意蕴乃是学术自由。作为一种古老的学术价值观,学术自由是大学内在制度的核心;社会干预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影响大学的方式.本身则是一种外在制度。学术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系统的大学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理想的价值取向。在他看来大学具有两项职能:一方面是“研究高深学问”,另一方面是“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2)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民主、自由是大学理想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