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谭军波 《今传媒》2007,(9):35-36
广电报即广播电视报,这是中国报业一支独特的力量.省级广电报多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文革停刊,改革开放后大量复刊.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一批地级市的电视报纷纷亮相,形成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广电报270家,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其中,省级广电报半数超过100万份.广电报一般由各地广播电视局主办,以刊登电视节目为主打内容,曾经为电视台带来过可观的收益.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电报普遍遇到危机.如今,全国广电报约有340家,发行10万份以上的为数不多,20万份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分析探讨他们的发展过程,关注他们的无奈痛苦及变革走向绝对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浩 《今传媒》2009,(9):58-59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报业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广播电视报现象.以刊登广播电视节目表为主的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这支报业新军虽起步较晚,却势如破竹,被业界称为一匹"黑马".至9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广电报270多家,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  相似文献   

3.
白锋 《新闻传播》2009,(8):81-8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媒体处于新兴阶段,广播电视报是人们获得资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壮大起来.广播电视报是一份特殊的行业报.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曾经达到30万份.广受哈尔滨市读者的欢迎.在服务哈市市民声屏导视、生产生活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传媒格局的巨大变化.广电报在今天竞争激烈的传媒背景下.却处在一个很艰难的境地。全国约340家广电报.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的已为数不多.而且远低于这一底线的报社仍在持续增加;20万份以上的更是只有少数几家;广告创收普遍出现大幅下降;入不敷出的广电报社不在少数。创新和改革已势在必行.不创新就只有坐以待毙。美国著名的节目导视类期刊《TV Guide》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替电视观众对节目预告进行梳理.并且按照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加以归纳.真正起到了电视指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经营上,《TV Guide》买断了美国所有电视台的节目表,这被认为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主要是省级广播电视报的行业近来呈整体性弱势。北京广播电视报免费发行的失败,表明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大的改变。据了解,全国范围内期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年广告额在500万元以上、还未亏损的广电报现在已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5.
王卉 《新闻窗》2014,(3):42-43
自上世纪80年代创刊以来,《贵州广播电视报》这张在贵州百姓中家喻户晓的报纸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波澜起伏,曾经拥有超过50万份发行量的骄人成绩,如今却不得不在日渐萎缩的现况中奋力挣扎。传统纸媒如何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探寻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如何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中重振昔日辉煌,不仅是全体广电报人面临的大事,同时也是当下所有传统纸媒从业者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今日的报业竞争无疑是激烈的,中国是最大的报纸消费国,全国每日的报纸发行量大概在8500万份。全国340多家广播电视报,绝大多数在夹缝生存,日益边缘化。广播电视报曾经很好过,上世纪80年代始的20年间,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一度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并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熟壮大,发行量稳步攀升。上世纪末以后,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度的下滑。现在发行过百万的只有《中国电视报》了,大概250万份,但为此,中央电视台每年提供的补贴为3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刘毅 《声屏世界》2006,(9):46-47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电报发行量出现了整体下滑的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约300家城市广电报中,发行量在20万份以上的只有极少数几家,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的也不过十几家,大多数在二、三万份左右,有的甚至已经出现跌破1万份的现象,严峻的形势已严重影响到广告收入,使得相当一部分报社陷入了生存的危机。广电报发行量一落千丈的现实,逼着报社在积极应对改版、扩版的同时,思考着发行方式的转变。单一的“自办发行”和单一的“邮局包销”受到挑战广电报都是由各地的广播电视局主办,大多数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创刊之初正处…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支报业新军。在短短的2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0多家广电报,1998年期发行量达4000多万份,年广告收入达4亿多元,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广电报伴生于广播电视事业,它年青且稚气十足。广电报之所以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曾十分红火的广播电视报目前大都处于低潮,广电报的发展走向为业界关注。7月末,四川省召开了全省广播电视报总编辑业务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广电报老总们就此纷纷发表了见解。研讨会上,老总们戏称广电报今天已成“弱势群体”。从总体来看,全国广电报均在走下坡路,国内目前只有宁夏、西藏等少数地区广电报在当地仍是强势。另外,在一些经济文化水平不高、都市类报纸还未充分发展起来的非中心城市,广电报还能发挥较大作用,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强势报纸。但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节目预告不再是广电报垄断的"稀缺性资源",曾定位为广播电视的延伸与扩展平台的广播电视报,从上世纪90年代的巅峰状态走入低谷,地方广电报在读者规模、财政收入方面出现了普遍性滑坡。调整内容、读者构成及提供服务的方式,自然成为广电报的集体抉择。 2005年10月,《杭州广播电视报》进行了改版的初步尝试;一年不到,它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央视索福瑞读者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杭州广播电视报》的平均阅读率位居杭州各类周报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应运而生的城市广播电视报(简称广电报),凭借创办之初的拳头产品——节目单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听众、观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好向导,它不仅在竞争激烈的报业队伍中站稳脚跟,而且十多年以来发行量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各类报纸中名列前茅,并且创下辉煌的发行记录。前些年,有些省级广电报发行量超过百万份,有些省会城市的广电报发行量也多达三四十万份,有些地市级的广电报也有二三十万份之多。然而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2.
陈珊 《视听纵横》2008,(4):116-117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自问世后一度呈现非常迅猛的发展态势。据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方广播电视厅局均办有广播电视报,一般有十几或几十万份的发行量,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份。但自90年代后期开始,地方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开始大幅度地下滑,报纸的经营状况和社会影响力的下降成为行业性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播电视报在创办之初曾有过数年的辉煌,9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广电报开始出现整体性、趋势性的滑坡现象,甚至遇到了生存问题。面对困境,许多广电报不断探索突围之路,然而成效甚微。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本文谈一点儿看法。广电报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它所传播的内容应该是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人和事,它服务的对象就是广播电视的受众,其中也包括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也就是说,围绕着广播电视办报,突出特色和优势,才是提高广电报核心竞争力,牢牢占领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宋玉冰 《新闻传播》2010,(2):113-113
近年来,许多城市广电报经营大幅下滑,四面楚歌。城市广电报还能否突出重围,再创辉煌?事实上,城市广电报的品牌形象曾经深入人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有220多家广电报,鼎盛时期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以其报道内容的独特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5.
祝兆平 《视听界》2000,(2):56-57
据全国城市广电报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许多广播电视报面临继续发展的困境,不少广电报出现了发行量下跌的情况。与之相应的是一些广电报的广告收入也出现了下降趋势。苏州广播电视报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媒体之间和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形势不容乐观。现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壮大,对报业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异军突起的新媒体正在逐渐消解纸媒的优势,而其中属于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播电视报更是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广电报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应该如何应对呢?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长期以来,广电报业内通行着一种叫"带电作业"的做法,意为广播电视报采编的内容应是广播、电视的播出信息。我国广电报诞生至今,这种做法一直被当作办报理念遵循着,但它犹如"带着镣铐跳舞",桎梏着广电报的发展。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种以收看、收听指南为主要功能的报纸,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盛极一时,但到了90年代末,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如今,广电报生存空间日益狭小,有的已经亏损经营,显示衰败端倪。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报一向具有专业性强,传播周期长等特点,但是随着报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广播电视报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日益明显:报道领域相对狭窄,发刊间隔时间长,不利因素较多。加之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兴起,替代了许多广电报介绍预告节目的功能,分流了广播电视报的信息资源、读资源和广告资源,广电报尤其是地市级广电报的地位甚至生存都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广电报)是中国报业之中后起之秀,对她的正确定位,已成为这类报纸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那么广电报如何定位呢? 一、广电报定位与广电报的属性广电报的属性是广电报定位的基础。从广播电视的属性看,广电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以刊载广播电视节目为主,因此,她首先“姓电”。在编辑  相似文献   

20.
业内人士公认:传统广播电视报经营模式已经老化,读者群以中老年为主,而且各地割据现象严重,读者群急剧下降。这些直接导致了广电报的市场份额日益萎缩,影响力不断减弱,成本不断提高,因而造成广播电视报的现实困境,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广电报的处境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