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军精神”是在“南沙精神”、“西沙精神”、“老高山精神”、“老海岛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它的科学内涵是:捍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爱国主义精神;爱舰、爱岛、爱海洋的敬业牺牲精神;为打赢高技术海战的拼搏苦练精神;服从大局,授身改革的奉献精神;驻守沿海开放地区,一尘不染的拒腐防变精神。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言观念的变革为重新观照五四学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科学”、“民主”、“革命”这几个关键词潜藏着五四学精神的特定内涵。在五四学思想和学创作中,首先表现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核心是“人”的观念的确立。尤其是鲁迅,在“人”和“革命”的观念上认识最为深刻。五四学精神始终受着中国传统化精神的制约,二在思维理路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郭玉英 《宣武教育》2003,(12):42-4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十六大报告中还专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进行深刻阐述和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也先后以“我们的责任”、“诚信”、“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为主题,在学生中开展丁系列教育活动,来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实践“三个代表”,推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军事斗争准备和海军现代化建设培养“打得赢”、“不变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是院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江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院校建设,本刊特开辟专栏。  相似文献   

5.
一、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职业精神”现状
  对于班主任“职业精神”的表述有很多,有的强调“以人为本”,有的强调“爱生至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把班主任“职业精神”归纳表述为:高尚师德、善良使者、充满挚爱、忠诚事业。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将开发“北京精神”地方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北京市教委主任姜沛民介绍,2011年11月2日“北京精神”表述语公布后,全市中小学迅速行动,开展“北京精神”的学习和宣传。中小学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将紧紧把握学校教育的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特点,把学习践行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抓手,利用各种载体和契机,搭建起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的广阔平台和实践渠道。按照部署,北京市教委将为全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配发《北京精神50问》和《北京精神百家谈》,由校领导组织学校干部教师集体学习。  相似文献   

7.
范秋明 《湖南教育》2014,(12):56-56
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家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的理想境界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一词颇为耐人寻味。教育的理想境界,也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精神成长的温馨家园,让孩子们有一个值得回首、永不褪色的精神故乡,让他们“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与“民族的精神”的区别─—兼谈名词定语与名词中心语之间加“的”的问题湖北钟祥市长寿中学罗广华《风景谈》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仿佛看见民族的精神化而为他们两个”。其中,“民族的精神”不能误为“民族精神”。可有的同志不以为然,举例说,“毛主席著...  相似文献   

9.
韩振峰 《山东教育》2005,(21):127-128
目标理念使广大国民“活出生命意义”,这是许多发达国家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确立的宗旨和目标理念。像瑞典开办“唤醒学校”——旨在唤醒“人文陶冶”,唤醒民族意识,注重成人心灵,强调互助、合作、创造、自信,培养“忍耐和尊重不同观点”的精神,为国民活出生命意义奠定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知何时,在中国学术和大众话语中、“理性”玉兔东升、“精神”金乌西坠,即便作为“精神”圣殿的伦理道德,也效颦西方圣哲,冠箍为“实践理性”,“精神”与“理性”这颗灼人的新星比肩,已如昨日巨星,于苍桑中青春不再。  相似文献   

11.
“博”     
鲁蕾 《云南教育》2008,(1):71-72
作为唐朝霞老师的徒弟,我感到非常自豪。唐老师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执著于教育的精神——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勇往直前、无悔奉献。这种精神,我们称为“朝霞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师的精神”,包括热爱人民、热爱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为公的奉献精神;虚心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追求真理、求真求实和“以教人者教己”、以身作则的精神;追求教育的现代化、中国化,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改造社会的精神;勇于开拓、实验的精神和服务于农村,在劳力上劳心的精神。并分析了这些精神提出的社会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玉峰 《现代教学》2005,(10):17-18
读文章,不但要读出字面上有的,还要读出字面上没有的,甚至还能读出作者没有想到的。语文课,就是要训练学生这种阅读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郭老师“从无中看出有来”的做法正是体现了这种追求。但是在具体运用“无中生有法”时,要注意:“无中生有”不是节外生枝,不是捕风捉影,不是对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进行“探究”。打个比方: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才”与“气”潘景峰教师应该有“才”。这里的“才”不仅是指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才华,而是涵盖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才能、能力、知识、智慧和技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学识、出色的才干,而且必备较高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精神气质,简称为“气”。“气...  相似文献   

15.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坚持整体联动、有机衔接、一体化推进的原则,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兼备教书与育人,兼容同一与差异,兼通课堂与社会,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度、温度、效度在思政“一体化”中渗透,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6.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具有特定内涵,同时也具备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的特质。沂蒙精神是开放和包容的,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有新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铸就“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理论根基;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构筑“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实践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党性品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包含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17.
孟博怡 《上海教育》2007,(5B):16-17
“‘两纲’实施两年多来,全市普教系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紧紧抓住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民族精神、养成健康人格,取得了可喜成效。”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中小学“两纲”工作推进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的话鼓舞人心。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落实“两纲”教育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加大“两纲”推进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园的“两改”“四研究”胡翠璋近几年,我园根据《规程》精神,以“优化幼儿一日活动,让幼儿在良好环境中主动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专题研究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做法大致概括为“两改”、“四研究”。一、两改(一)改观念为了贯彻《规程》,必须要进...  相似文献   

19.
“子学精神”除叛逆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担当精神、和谐精神、自省精神、自律精神、宽容精神等,还可进一步概括为独立精神、乐观精神、执着精神、理性精神、仁爱精神、平等精神、经世济民精神、弘道殉道精神、超越精神等。“子学精神”是中国创造,为传统学术灵魂,历久而弥新。“子学精神”对“新子学”极具启示意义,“新子学”的学术使命就是提炼、阐发、传承、弘扬“子学精神”,适应新时代需要,响应时代新问题,复兴传统文化,建设理想社会。自主创新,不断超越,建构新的学术范式,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新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成一家之言”,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作新的探索,返本开新,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周恩来的人格风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周恩来的精神”这一概念。“周恩来的精神”思想文化渊源十分复杂,既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受到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对“周恩来的精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怀民兴邦的入世情怀,和而不同的中庸精神和信守诺言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