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见题目,只觉平常,料定其内容无非是赞颂父爱如山之类。果不其然,“他”身心俱冷,向老僧求助,老僧以三问重新唤起了“他”对父爱的感知。这些内容,虽表述形式新颖,但均在意料之中,按常理,接下来应写“他”就此幡然悔悟,重新感受父爱,重扬生活风帆。可是,作者笔锋却陡然一转,用老僧的一问和“他”的一悟,逼出这样一个主题:父母的爱,虽至真至深,而我们往往会漠视它,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真是语出惊人,“像重锤敲击”着“心灵”,使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一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里团团转,他当即决定帮它。他伸出他的手指去捉蝎子,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蜇了他。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与此同时蝎子再次蜇了他。旁边一个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心是我的本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本性呢?”爱心是人类的本性,在人的一生中会得到许多人的爱,也会为别人付出很多爱心。当你付出的爱心得到别人的理解或不被人理解时,你的感受如何?请以“爱…  相似文献   

3.
大概是出于中国含蓄、克制、内向的天性吧,虽然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可中国的父母却很少有只会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殊不知这种羞于表达的含蓄给家庭教育带来了诸多不利。和中国父母的这种含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父母,前不久,一位美国人在《环球时报》上撰文说:美国父母经常会告诉孩子,他们有多爱他、多关心他。睡觉之前或通话结束前说出类似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总的来说,美国父母不仅通过行动,同时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而且几乎天天如此。而中国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或“我想念你”之类的话,也很少通…  相似文献   

4.
《爱的盛宴》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这种爱是质朴而真切、博大而深沉的。“一个大四的学生”爱吃妈妈做的饭,妈妈做的饭有“一种特别的滋味”,因为我们“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因为它渗透着母亲对儿子的爱。“母亲为儿子包饺子”的细节描写,真实细腻,感人肺腑。小小的“注射器”注入的不是“盐水”,而是母亲注入到儿子心中的”爱的血液”,那平凡的水饺便成了“交织着母爱与智慧”的结晶。这是一种多么博大而无私的母爱呀!这种爱恰如寒夜里的火盆,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感到母爱的无私、淳朴、圣洁。本文采…  相似文献   

5.
蝎子与爱     
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他当即决定帮助它。伸出手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蜇了他。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与此同时,蝎子再次蜇了他。旁边一个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要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不要放弃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围的人都要蜇人。选自《北方晨报》蝎子与爱  相似文献   

6.
理解课程的生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重过程而非本质、重关系而非实体、重创造而非预定、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和同一”①的思维方式,其中“创造是生成的核心”②。在这种生成性思维中,课程与教学系统是一种关系存在、一种过程存在,强调“关系和过程”的内在价值。在另一方面,它又强调对人的权利、人格和潜能、需要的尊重,关注人作为主体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一、课程的生成性思想探源1.杜威的思想杜威的生成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他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他解释为: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  相似文献   

7.
张玲  毛建国 《湖南教育》2003,(24):15-15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爱的需要无疑会更迫切、更强烈。当这种渴望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悲观、苦闷、失望。争取老师与亲人对自己的爱,往往成为他们行动的重要动机。因此,师生之间爱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态。学生由于教师的爱而努力上进,愈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愈加信任教师,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有病了,你摸摸他的额头,买好药送他回家,学生就会自责曾经做过对不住你的事;学生冒大雨来上学,衣裤都湿透了,你给他找套干衣…  相似文献   

8.
师爱的境界     
“心中有爱”是优秀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好一些;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教育故事,就是这种既“高”又“实”的爱的体现。当时陶行知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  相似文献   

9.
“爱——我想这在我们学校是不能谈论的!”这是读五年级的儿子对他母亲感到诧异而发出的疑问的回答,大概老师给他五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篇有关“爱”的作文吧。孩子头脑中这种学校里禁止谈论“爱”的直觉震动了笔者。从某一种意义上来看,这是对学校制度的一种控诉。假如我们实际上也这样地去避免谈论“爱”这一渗透着人类需要的课题,那么,我们的孩子们自然会得到这样的印象:在学校绝对不能谈论“爱”。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  相似文献   

11.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2.
后进生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下面我就如何运用师爱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前苏联教育家捷任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显示:52.8%的学生希望教师温和、可亲,富有爱心;而喜欢知识渊博型教师的学生只占31.4%。由此可见,师爱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是多么的重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什么话题的文章?家?爱?亲情?都对。还可以说是“选择”,选择做一只“不会飞”继而到“会飞”的小瓢虫。质朴的语言中满贮真情,这种情是发自心底的,看不到一丁点儿修饰,它与矫揉造作者无缘,与粗枝大叶者无缘,与自私自利者无缘……但愿每位成长中的青少年都能回视一下内心,你留意过你的父母么?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发明一种药,这种药有特效,吃了能让人变小或变大。我想把这种药给我们的张老师吃。因为张老师非常厉害。我们班的同学如果因有事迟到了,他会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而且中午还会把同学留下来;如果张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谁做错了或没完成,他就会狠狠地打谁的手板,而且还会罚他重做10遍……我们的张老师太厉害了,我只想能有机会到张老师的办公室,把这种药悄悄放进他的杯中。他喝了这种药,一下就变小了。他对旁边的一位同学说:“杨亮……”“你敢叫我的名字!”“杨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王老师…  相似文献   

15.
倘若你要问我,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是什么?那我就会明确地告诉你——是爱,是充满整个世界的爱。爱,这是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说到爱,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个人之爱,即所谓的爱情。外国有“罗密欧与朱莉叶”。中国有“梁祝”、“宝黛”……这些爱情悲剧曾被多少人吟诵,又赢得了多少人的眼泪。这种个人的爱固然美丽动人,但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爱中,它只属于最狭隘的那种。  相似文献   

16.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见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就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一只蜘蛛和三个人@马得  相似文献   

17.
苦涩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实践“爱的奉献”的时候,却很少注重它的负面效应。往往是只有当被爱者“呐喊”时,我们的心灵才会为之一振,才会感悟到“爱者有罪”的哲学道理。 下面是我校一位高三同学给校领导及全体老师的一封信的摘录:“近两周以来,我食而无味,寝而不安,常常一个人面对着书本发呆,无心听课、读书和做作业,害怕与同学们交流,甚至害怕与他们目光接触。我总觉得同学们的眼光里都带着炽热的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决定班风校风的好坏,班主任工作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当然,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很多,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一、“爱”和“严”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本职工作的挚爱程度,酷爱自己的工作,就会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就能步步蹬上成功的阶梯,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既要挚爱于本职,又要爱生如子.一个讨厌孩子的人是永远当不好教师的.尤其是做班主任工作既要“爱”又要“严”.但爱要诚,不溺爱,不偏爱,平等待人.溺爱是骄惯,造成只视其优点,忽视其缺点,脱离群众;偏爱不但使被爱者受到打击,还会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致地关心爱护,循序渐进的诱导,才是真正的爱.这种爱才会产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愉快教育”之我见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张秀英愉快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它的四个要素是“爱、美、兴趣、创造”。一、“愉快教育”是爱的教育以往只把爱看作是教师的一种修养和职业道德。而“愉快教育”是把爱看作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要求,儿童...  相似文献   

20.
Love     
Love通常解释为“爱”或“爱情”。不过,在网球比赛中,当裁判大喊love all时,相信没有观众会以为他是在叫赛手“爱所有的人”。在这种场合,love是0的意思。love all就是双方打成0比0。而40-love就是40比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