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为探究产品模块化(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与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做出制造柔性(新产品开发柔性、生产柔性)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的假设;接着根据关于珠三角制造业的调查问卷的数据,运用LISREL构建出变量间的结构方程,验证得到,制造柔性在产品模块化和技术创新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新产品开发柔性在模块化设计和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生产柔性在模块化生产和技术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研究可为制造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2,43(11):73-82
如何揭开数字化转型提升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面纱,既是创新战略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管理实践的难题。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出数字化转型影响创新生态系统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杠杆机制(模块化产品架构)和协同机制(模块化组织架构),以“战略—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跨层次的模块化架构演进动态分析,提出模块化架构与治理机制协同的双重演化路径。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对枢纽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2)模块化产品架构与模块化组织架构分别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上述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模块化产品架构及其镜像的模块化组织架构的演进,是现阶段枢纽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结构支撑。微观上揭示数字化转型的黑箱机制是对以往研究的丰富与补充,并启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2):47-52
从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对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出发,探究模块化—知识流动—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块化对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流动和显性知识流动分别在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在组织模块化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仅有显性知识流动起到了中介作用,隐性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证实。据此,提出了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对象,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分析了生产性服务外包、产品模块化、动态能力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 创新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产品模块化在其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动态能力对其具有负向调节的作用;在产品模块化的中介作用下,动态能力与创新型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交互作用却能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描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在资本结构与企业社会资本关系研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技术创新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对企业社会资本中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弱关系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对强关系的正向促进作用;(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在资本结构对企业社会资本网络关系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勇  赵莉 《科研管理》2013,34(8):42-52
专利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作用已从防御性手段转变成战略性工具。通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363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从资源观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企业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重点探讨专利商业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专利获取对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保护对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商业化在专利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专利保护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则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领域,同时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通过有效的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探讨IT能力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利用来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0位中高层管理者的样本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组织学习在IT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IT能力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均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IT能力通过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完全中介作用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魏龙  党兴华 《科学学研究》2018,36(5):933-945
为了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迭代创新机制,基于间断均衡视角分析惯例跨期性耦合对迭代创新的影响,探究动态结构洞的中介作用以及技术非对称性的调节作用。结合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惯例的变化过程具有间断均衡属性,先常规后柔性惯例、先柔性后常规惯例跨期性耦合的解构维度对迭代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动态结构洞在惯例跨期性耦合与迭代创新间发挥差异化的中介作用,结构洞生成在先常规后柔性惯例跨期性耦合与迭代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洞填充在先柔性后常规惯例跨期性耦合与迭代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技术非对称性正向调节动态结构洞对迭代创新的正向影响,同时正向调节结构洞生成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但是对结构洞填充在先柔性后常规惯例跨期性耦合与迭代创新间的中介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网络组织从追赶、超越到创新前沿的转型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及社会认知理论,论文构建了企业网络关系、管理者环境认知与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关系模型,根据219家中国资源型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运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企业网络关系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管理者环境认知,企业管理者环境认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企业管理者环境认知在企业网络关系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成果揭示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社会嵌入性及自主性,可以丰富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以及政策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朱云鹃  陈金标 《软科学》2024,(2):95-102+144
以组织边界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跨界搜寻联合与匹配平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替代性与互补性知识耦合起到的中介作用,柔性惯例对知识耦合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我国139家高科技企业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跨界搜寻联合与匹配平衡均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知识耦合在跨界搜寻平衡与企业创新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且柔性惯例正向调节知识耦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引入企业竞争战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资产专用性、竞争战略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我国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43家工业品制造业企业2010-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成本领先战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差异化战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成本领先战略对技术创新有负向作用但不显著,在资产专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差异化战略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资产专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与政府的管理启示为:企业要设法降低资产专用性对技术创新的阻力,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制定应对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给予倾斜性的扶持,以促进企业发挥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行为整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模型,面向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数据,以46个团队413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中的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对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决策参与只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在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和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索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能力(产品与工艺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型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考察了资产专用性对创新型文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以我国164家企业为样本,以企业规模和年限为控制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鼓励和容忍的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自由文化对企业工艺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型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当资产专用性中等时,鼓励和容忍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要大于资产专用性低或高时;自由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在资产专用性中等时却要小于资产专用性低或高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及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企业网络关系、管理者环境认知与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关系模型,根据219家中国资源型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企业网络关系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管理者环境认知,企业管理者环境认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企业管理者环境认知在企业网络关系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创新网络绩效提升的过程。提出核心企业、沟通和信任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间信任和沟通对核心企业与创新网络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以及组织间信任在组织沟通与创新网络绩效间起完全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龙勇  张煜 《科研管理》2018,39(7):114-122
从企业模块化战略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出发,探索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与流程模块化三者间逻辑关系,发掘产品创新性的中介效应。以中西部多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力图揭示模块化策略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产品层面的模块化系统中,产品技术模块化推动产品模块化发展,且产品模块化提升制造流程的模块化水平;产品模块化及技术模块化通过显著提升产品创新性来促进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17.
知识整合能力、效果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战略观点研究知识整合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知识整合能力、知识整合效果与技术创新各因素相互关系的模型,并以华南地区的219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知识整合能力中的合作能力需要以知识整合效果为中介,才能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整合效果也并不是企业产品创新的直接影响因素,而是需要工艺创新作为这一过程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8.
谢洪明  张颖  程聪  陈盈 《科研管理》2014,35(12):1-8
不同网络嵌入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构建了网络嵌入、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与民营科技型企业为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结构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也无法通过学习能力的中介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作用;(2)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不仅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还能通过学习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技术创新绩效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小规模企业中,网络密度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技术创新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模块化战略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出发,探索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与流程模块化三者间逻辑关系;其次通过对产品创新性和制造敏捷性的中介效应的发掘,力图揭示模块化策略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机理,最后形成了一个模块化生产网络中新产品绩效的研究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在本土模块化新产品开发企业主导的产品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产品技术模块化推动产品模块化发展,且产品模块化提升产品制造流程的模块化水平;产品模块化及技术模块化通过显著提升产品创新性,进而间接提振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20.
郝斌 《科学学研究》2011,29(1):147-153
 随着模块化研究的深入,主流文献逐渐将视角聚焦于技术创新的模块化,模块化创新开始成为学界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吸收能力与企业间网络理论,从模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与机理角度,探讨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的价值吸收问题。首先,分析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价值吸收的本质,即产品内分工深化引起的企业能力生成和价值生成的分离,具体表现为:(1)能力生成边界和能力作用边界的分离,(2)价值生成和价值整合的分离。其次,探讨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的价值吸收机制,指出价值吸收包括共享吸收、互补吸收、单体吸收等三条路径,需经历搜寻、甄选、内化、整合、实现等五阶段过程。最后,通过对丰田公司的案例分析,论证了文中提出的理论观点,也进一步拓展了模块化创新的实践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