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收口”即结尾。古人在谈到文章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所谓豹尾,即指文章结尾时,笔法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且留有余味。结尾是文章的压台戏,要唱得精彩,要大音余响,荡气回肠,韵味绵绵。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收口"即结尾.古人在谈到文章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所谓豹尾,即指文章结尾时,笔法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且留有余味.结尾是文章的压台戏,要唱得精彩,要大音余响,荡气回肠,韵味绵绵. 事实证明:成功的文章,其结尾总能给读者留下"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觉.下面结合考场作文等实例,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结尾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素华 《现代语文》2011,(11):141-142
古人对文章的结尾有“豹尾”之说,意思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灵活俏动。所以中学生应重视文章的结尾,不能对结尾漠然置之或草率收兵,要掌握一些结尾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古人在谈到作文结尾时常以豹尾作喻,是指文章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唐代诗人自居易  相似文献   

5.
陈颖 《教学随笔》2010,(3):16-17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部分要像猪肚子那样丰富、充实,而结尾部分得像豹尾那样有力、响亮。所以今天我们就具体的文章,并结合具体的写作案例,与大家来谈一谈文章如何做到这三点。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说的是工艺制作的收尾一环是最为重要的。作文亦是如此。古人曾把文章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即凤头、猪肚、豹尾。说的是开头要漂亮、俊秀;体干要饱满、充实;而结尾则要做到或结实有力或如“撞钟,清音有余”。怎样才能让文章结尾做到又快又好呢?下面介绍7种结尾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7.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善始善终,对结尾下一番工夫,使之刚劲有力,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钱英 《学语文》2006,(5):36-37
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这个“合”,也就是指文章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结篓,全靠收口。”这收口是编筐篓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筐篓的美观和牢度。把这个道理比于文章,也就是说,文章结尾也要讲究。对于写文章而言,人们常常通俗地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言其明朗漂亮,而文章的结尾通常比作“豹尾”,意为结尾须有力、有味。  相似文献   

9.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善始善终,对结尾下一番工夫,使之刚劲有力,余味无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了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好的结尾不仅要包蕴文章的主旨,言简意赅,明确有力,还要令人回味.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之效。古人说得好:“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很是重要,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门面。要把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写成如古人所说的“凤头”与“豹尾”,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相似文献   

14.
古人认为好文章的章法应该是“凤头、熊腰、豹尾”,数学课堂教学与之相似,既要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要注重结尾,就像大诗人杜甫所说:“意切关飞初,篇终接混茫.”教师作为数学课的组织者,不仅要设计“凤头式”的导入,也要设计“豹尾式”的结尾,一节课的结尾,犹如一首曲子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收到意韵悠长、回味无穷、妙笔生花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一节数学课的结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已尽,意无穷”.  相似文献   

15.
古人写文章在形式上力求做到“凤头、猪肚、豹尾”。而今这一观点已成为不少学生写作时的基本法则:开头追求语言的华丽,观点的新颖,中间材料典型,分析透彻,结尾以点代面,拓展内容,升华主旨。实际上文章不仅需要“凤头”,更需要“凤尾”。如果文章在结尾处,既有“豹尾”的简洁有力.又有“凤尾”的优美多姿,那么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文章结尾怎样才能收到如此效果。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作文亦是如此。古人曾把文章结尾比作“豹尾”,也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做到短小有力,深化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处理好文章的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章要“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应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近来研读2005年各地的满分作,我发现这些优秀作往往具有“凤头、猪肚、豹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元代散曲家乔梦符评论《诗经》:“风头、猪肚、豹尾。”古人也曾说: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可见,古人在强调开头要生动,主体要饱满的同时,要求结尾要有力。结尾好,不仅能深化主题,而且使读者有回味的余地。好的结尾犹如撞钟,虽然已经戛然而止,但文章那美好的意境,感人的细节,别致的写法,优美的语言,都深深印入读者的脑海中,令人回味无穷,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似文献   

19.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但是,很多同学却不知道结尾的力度来源于哪里,在追求力度的时候往往只知道呼吁号召,貌似有力,实则外强中干。怎样增强结尾的力度?笔者以为,赋予结尾以美学意蕴,是增强结尾力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玲娟 《现代语文》2010,(4):152-153
一篇好文章如果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犹如"豹尾"。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