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欧洲的欧盟消费者团体、农产业者及各国政府对于开放境内基因改造作物(GMO:Genet,:[callyModi—fledOrganism)种植的议题争论不断,他们的理由除了相关管理法令仍规范不足;质疑对公共卫生、环保的威胁,并隐藏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副作用等因素(如过敏、致癌的问题)外,最主要的纷争是作物栽种后的后遗症,视基因改造作物种植是“传统农作的终结者”,认为一旦开放种植,必然发生田间破坏问题,在传统农作物区及天然作物(有机作物)区间的作物必定发生杂交、花粉传播、种子混入等情形,未来传统的农业将销声匿迹被基因改造作物所取代。基因改造作物种还是不种?  相似文献   

2.
《专家工作通讯》2004,(12):48-48
木豆属蝶形花科木豆属。原产印度,属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枝叶繁茂,根系发达,耐瘠薄、耐干旱、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等特点。木豆茎叶既是好肥料、好饲料,茎干又可作薪炭。木豆的籽粒营养丰富,鲜籽可做菜,干籽可煮食,是经济型的优良树种。重庆市部分地区伏旱为主,土壤瘠薄,适宜的造林树种较少,木豆的引进为这一地区绿化造林提供了又一树种;通过一年的栽培试验,已取得较大成功,多数品种能在当地顺利越冬,产量较高,深受农民喜爱。  相似文献   

3.
《西藏科技》2005,(3):60-61
作物缺硼,可以通过施用硼肥得到补充,使作物生长正常。施用硼肥的方法一般有施基肥、追肥和种肥3种。(1)施基肥,即在种植作物以前将肥料施人土壤中,供给作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需要。(2)追肥,即在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给作物施用硼肥。追肥有两种方法:一是喷施,即将硼肥溶化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上,推广的作物抗病品种的抗病力,常经几年栽培后,抗病力就丧失了。因此,弄清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非常必要。 一、作物抗病力丧失的原因 作物抗病力丧失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作物本身、病原菌和环境的变化。 (一)作物本身的变化。作物抗病力丧失的首要原因是作物本身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①机械混杂。在抗病品种繁殖过程中,需经收割、运输、脱粒、翻晒、贮藏等程序。在这些工作中如操作不严格,常将感病品种的种子或前作的自然落粒混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42-42
根据国际农业生技应用推进协会年报(ISAAA)指出:全球基因转殖作物2002年成长惊人,再创历史新高,比2001年增加12%,总种植面积为5870万公顷,自1996至2002年的7年间,种植面积增加了35倍,分散在美、加、阿根廷、中国、南非、罗马尼亚、澳洲、墨西哥、保加利亚、西班牙、德、法、乌拉圭、印尼、印度、哥伦比亚及洪都拉斯等17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关于开发生物质能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明 《科协论坛》2005,20(6):45-46
为了缓解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保证能源安全.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建议国家开发生物质能,实施能源农业的重大工程。该重大工程应主要包括:沼气计划、酒精计划、秸秆能源利用计划、能源作物培育计划等。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在生物质能开发、能源作物利用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植物自身强大的生物合成能力.大规模牛产廉价能源原料,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7.
《西藏科技》2006,(2):64-64
蔬菜地下害虫主要危害蔬菜的地下部分,常造成伤根、死苗,以至缺苗断垄。由于地下害虫潜伏危害,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其规律来防治。多数地下害虫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生活周期长、迁移性弱,还具有随地温变化垂直活动的特点,在春、秋两季形成危害高峰。若环境因素改变或人为干扰,则种群密度会自然下降。因此,在综合防治策略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使其生态环境恶化,辅以化学防治等措施。农业防治措施轮作换茬蝼蛄、金针虫等喜食禾本科作物,在这两种害虫严重发生的地块,可实行禾本科作物与双子叶作物轮作。蛴螬多喜食双子叶作物,有些种类特别嗜食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能明显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8.
薛达元教授任职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和国家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多年从事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为深入讨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5月本刊记者访问了薛教授.下文根据访问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9.
《西藏科技》2005,(3):62-62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如果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0.03%(300ppm)提高到0.1%(1000ppm)其光合效率可增加一倍以上,如能给密闭的棚室输送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大大的提高作用物对二氧化碳营养的需要,制造更多的光全产物,促使作物根系发达,枝叶茂盛,果实更多,抗病增产。  相似文献   

10.
黄国勤 《资源科学》1997,19(5):64-70
我国南方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分布广的特点:目前,南方作物秸秆资源主要用作燃料、饲料、肥料和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但其利用上明显存在“三低一重”的特点(即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和环境污染严重)。今后,开发利用南方作物秸秆资源,必须做到:1、充分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2、扩大秸秆生产,增加秸秆来源;3、充分利用秸秆,避免一切浪费;4、合理利用秸秆,提高转化效率;5、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文汇 《内江科技》2002,(2):33-34
经验表明,在播种前对蔬菜种子进行消毒,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蔬菜病害。其方法如下: (一)瓜类作物 1、枯萎病: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播种;或在2%-4%漂白粉溶液中浸30—6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  相似文献   

12.
闫晨健  栗萌  卓拉  杨西  吴普特 《资源科学》2023,45(1):158-173
【目的】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果基地,却大部分地处半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作物生产耗水及节水潜力定量评价是农业适水发展与绿色高效节水的基础性工作。【方法】本文基于1989—2019年陕西省地级市尺度10种主要作物在灌溉、雨养条件下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灌溉水消耗)、绿水足迹(有效降水消耗)和灰水足迹(稀释污染负荷所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推演典型年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和真实节水潜力。【结果】结果显示:(1)近30年陕西省各作物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同一作物生产水足迹在市际间存在较大差异。省平均苹果生产消耗型水足迹下降幅度达91.3%;各市间小麦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差异值可达3.41 m3/kg,同时,苹果和油菜籽生产灰水足迹呈上升趋势。(2)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在2019年达160.55亿m3/a,较1989年微降1.8%;玉米、小麦和苹果贡献了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的80%以上。(3)陕西省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蓝水真实节水潜力和绿水真实节水潜力分别可达62%、68%和49%。【结论】陕西省...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6):F00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2年3月,隶属于国家科技部:该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研究,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实验室研究对象为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以及其他一些作物。包括基因图谱研究:重要基因分离克隆;功能基因组研究;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基.因发掘研究: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新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14.
佳木斯(日本)绿荟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绿荟牌高效植物营养素,内含微生物、生物酶和各种微量元素,对作物具有提质增产,促早熟及抗病的作用,我场在大豆生产中已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作物抗旱性、水分利用与籽粒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分析认为,作物抗旱性只是人们对植物适应各种干旱环境的通俗概括,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术语或概念。半干旱地区,水的时空有效性与作物生长时期的不协调是作物不能实现其全部产量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作物个体的干旱适应能力将导致作物群体产量的降低。因此,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首先就要求作物品种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期,特别是敏感时期,能够避开干旱周期,以减少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的胁迫作用;其次是剔除个体数量性状的冗余、提高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此两项措施,可望获得半干旱地区作物生产的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分布广的特点;目前,南方作物秸秆资源主要用作燃料、饲料、肥料和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但其利用上明显存在“三低一重”的特点(即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和环境污染严重)。今后,开发利用南方作物秸秆资源,必须做到:①充分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②扩大秸秆生产,增加秸秆来源;③充分利用秸秆,避免一切浪费;④合理利用秸秆,提高转化效率;⑤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四棱豆又名翼豆、四稔豆、四角豆、热带大豆等。是豆科四棱豆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荚和嫩叶作为蔬菜食用,种子和地下块根可做粮食,茎叶是优良的饲料和绿肥。四棱豆的种子含蛋白质高达28%~40%,含脂肪达15%~18%,与大豆的营养价值相媲美,因此有热带大豆之称。此外,它的新鲜块根含蛋白质达8%~12%,为马铃薯含量的4倍,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种块根作物,是目前很受重视的高蛋白质粮食新资源,许多国家很重视这一珍贵作物。四棱豆不仅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叶片、豆荚、种子及块根均可入药,对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庆 《资源科学》1994,16(1):34-40
本文采用农作特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气温、降水等环境条件的反应函数,建立了粮食产量变率计算模式,分析了在作物各生长季节内气温升、降1-2℃与降水增、减10%-20%的不同组合条件下,吉林省各地主要粮豆作物产量的变率,提出了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吉气候变化、粮豆产量、吉林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我区农业科技文献,从粮油作物单产潜力、不同作物单产潜力、不同区域粮油作物单产潜力和复种开发潜力与单产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单产潜力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基因沉默技术,控制作物土传真菌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是当前农业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由于防治困难,正日趋成为限制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因沉默(或RNA沉默,RNAi)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基于同源序列调控基因表达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由此发展起来的基因沉默技术,作为一种新防治策略被广泛地应用于防控植物有害生物的研究中。文章综合介绍了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现状、RNA沉默及其在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客观分析了基因沉默技术在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巨大潜力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研发基因沉默技术对可持续控制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重要性及其巨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