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就业机制在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导向性、调节性作用,现行就业机制存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培训引导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切实际、企业寻租等问题。改变大学生就业困境,要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辟就业新途径等方面进行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虽已具雏形,但目前还存在制约机制失衡、市场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法规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建立大学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尽快出台大学生就业法,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大学毕业生待业救济金及就业流向调节金;发展大学生就业无形市场。  相似文献   

3.
练雯  陈颖 《文教资料》2010,(26):221-222
随着我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大学院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以就业指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目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就业观念、重视创新实践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树立“在现实中追求梦想”的思想及“服务于基层社区”的就业观念、帮助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努力开拓就业市场等工作展开论述。并就树立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包括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的专业结构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四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结构不平衡、政策性障碍、供需信息不畅、就业观念陈旧等,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表象,而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就业观念、管理模式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配置要求产生矛盾,形成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同时存在的局面,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本文试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生育保险制度不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薄弱等,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政府完善就业市场,健全法律法规,健全生育保险制度;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女大学生转变求职观念,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树立创业意识,实现自我就业等,是消除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呼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质量管理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几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经济转轨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供需矛盾,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连续扩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适应市场要求,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以及落后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的再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涉及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四个行为主体和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即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增加人才储备,学校完善“产品”营销,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就业环境不确定和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行为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就业市场中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从众行为现象。这种特殊的非理性化的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而且还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定位和人生价值观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在深入剖析大学生择业从众行为成因和影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就业能力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和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大学教育不断摆脱“精英教育”的光环,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就业市场在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同时,所形成的就业资源闲置更是惊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的关健时刻,迫切需要研究在中国具体情况下形成一个怎样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通过探讨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些因素,对在中国形成以高校为主体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提出大学生就业的话题愈来愈沉重。往日认为是大学生传统择业观念作祟的议论愈来愈失去市场。愈来愈多的大学生们不断降低自己的身价,往年不屑一顾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甚至个体公司,都列为就业的议事日程。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高校扩招造成的吗?是高校的人才供给出现“供大于求”?抑或是整个劳动力市场就业不景气、求人倍率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平均求人倍率为0.96,比上年增加0.031)?还是劳动力市场买方与卖方的博弈中大学生们成为典型的牺牲品?大学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我们…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在苏州闭幕后,使我们清楚看到2005年教育模式与就业的关系表现形式十分突出,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就业问题尖锐地反映出,在困难的背后是教育与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不对口。如何使我们专业设置与人才调查关系顺利的吻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供应之需求,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及提供就业的人们,值得追求和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初次就业中的市场排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就业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性就业到双轨制就业再到市场性就业的转变后,市场失灵使初次就业的大学生遭受雇主的经验排斥,而政府并未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反而使大学生被排斥出失业保障制度.本文对大学生初次就业中的市场排斥概念、表现及成因进行界定、归纳及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政府应优化就业结构,深化市场改革,完善就业市场。社会要提倡正确的就业观念,创造健康的就业环境,高校要强化内部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毕业生要调整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就业乃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国民生活的幸福,更是衡量能否实现包容性就业增长并协调持续发展的标准尺度。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变得愈发突出,这也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我们可以将“慢就业”理解为一种新的就业观念,是对原有就业模式的突破,也可以理解为是大学生对激烈竞争形势的一种逃避,主观造成的“职业空档期”。“慢就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也和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够匹配有关,更与大学生在面对激烈就业竞争时的选择有关。应对这一现象,大学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要做好精准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国家和社会要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发挥政府、企业的资源优势,探索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新途径,对改革就业课程、实现学生就业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谈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我国目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来看,大学生还是有较大的就业空间,但事实是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宁愿选择暂时失业也不去这些岗位就业。这一现象是与我国特殊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密切相关的。必须打破目前的这种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沈阳地区有代表性的五所高校的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进行了调研分析,由统计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同学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就业现状了解不够。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中,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扭转局面的机遇,提出地方院校必须拓宽视野,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观念,并认清自身优势,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地域条件合理定位,稳定本地就业市场,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多样性与办学特色结合,创新性与传统优势并重;同时,挖掘校内潜力,建立配套措施。这样,地方院校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