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传之“道”和所授之“业”,虽因时代和阶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所解之“惑”虽因不同的对象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地说来,教师是起着“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做为新时代的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在认真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严肃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也即教书育人.所以,在语文课教学中,除了系统地讲授语文知识外,还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语文课中具有丰富的素材可用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古代社会,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文以载道”,当时的知识主要是伦理道德知识,而非科学技术知识。这样“,传道”其实也是通过“授业”来进行的,教师的“授业”本身就是传道。所谓的“解惑”,也就是解决“传道”和“授业”中学生的疑惑,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道”,掌握“业”。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三件事,最终就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以掌握知识为教育的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在“授业”中完成“传道”的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我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传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我从事高校“机械设计”课教学数十载,深切体会到要把这三者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作为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片面地认为搞好授业解惑就敬职敬业了,应该把“传道”,即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如果说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的话…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之道之业;资本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之道之业;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道,授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业,解学习和承继人类知识总和之惑。由于教师先于学生而学,他们积累了前人的生活知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而获得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  相似文献   

5.
1.教育性。教育性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进行思想教育,善于用富有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授业和传道”是同时进行的。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品德,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富于教育性。 2、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多种分析器官协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境界,主动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6.
罗昭显 《广西教育》2011,(32):61-62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与“授业”并列,足以说明教师的职责绝不局限于教授知识,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乃是同等重要之大事。这种“传道”必须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中,以理智、科学的态度,给予学生思想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蕴含着当今人们最为关注也最为欠缺之道——环境保护的道理。本文讨论这方面的传道。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首先是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就是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授业解惑”,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教书。古人称“授业解惑”者为“经师”,称“传道”者为“人师”,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该同时具备“经师”和“人师”两种品格。班主任老师既应当好“经师”,尤应当好“人师”,还要学会在当好“经师”的教学活动中当好“人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履行,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做好,处处给学生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文”是形式,是手段,“道”则是内容,是本质.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所谓“道”的具体内容在今天来看是极其丰富的.诸如: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即做到:因文解道,因道语文,文道统一.如何把解文和传道统一起来呢?我以为主要应着眼于认识的自觉性、内容的广泛性和实施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这三者是相辅相承,互为一体的。思想教育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若不与思想教育结合也就达不到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的,语文学科是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理想学科。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从不同课文的具体内容出发,因文讲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杨姝 《考试周刊》2010,(28):224-22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教师只有有“道”.才能传道,只有切实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文化知识修养,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思想不够端正,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思想教育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知识必须讲全、讲深、讲透,数学练习的题型要全、要多、要熟,因而没有时间去考虑思想教育;有的教师认为,小学数学课只是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则是领导和班主任的任务。他们忘记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也没有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学好数学会起积极作用。小学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此,对数学教学中的教书育人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传道、授业、解惑”是关于教师作用的流行观点。然而,“传道”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视为传道者,学生也不应该把教师当作真理的化身。“授业”应该指教师向学生传授“业”,而不是向学生传授“道”。教师  相似文献   

14.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在讲教师的任务时提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应该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如果只传授点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坚持“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传道、授业、解惑” ,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艰巨任务。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把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当前 ,面对德育工作存在不足 ,笔者想谈谈自己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的一些见解。  一、正确处理学生德与才的关系 ,坚定不移地突出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古人云 :“才者 ,德之资也 ;德者 ,才之帅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理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远未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仍然只重“传道、授业、解惑”,传“圣化”之道,授知识之业,解考试之惑。学生的任务只在于接受所传之道和所授之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授”与“受”的单通道关系;教科书成了课堂的“圣经”,知识成了教与学的目的。“人”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语文教学沦为“心中无人”的教学。这样,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当然也就谈不上创造潜力的激发和促进“人”的发展了。于漪老师说:“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千万不能‘文’是实的,‘人’是空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人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走向“心中有人”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学属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育都负有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思想内容更广泛,思想教育的途径也灵活多样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要“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大纲”的要求,依据历史传统“文道合一”的原则,语文教学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我国就有许多教育家从理论上把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归为对人的培养。如,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况提出“学为成人”,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唐朝韩愈写了《师说》一文,全面论述了教师的职责,他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说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把思想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来看待,在今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德、  相似文献   

19.
张淑瑛 《教育》2008,(1):56-57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一种较为客观性的评价。唐代韩愈把教师的职责精辟地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即传科学之道和做人之道;“授业”包括授科学文化专业和思想道德专业:“解惑”有解知识之困惑,也有解思想之困惑。而在“传”、“授”、“解”的过程中,所传知识是否正确、所传方法是否得当、所传效果是否显著等,对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邹仪 《现代语文》2006,(6):9-10
语文教学有双重任务:一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