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是一种新现象,模糊修辞的历史也不久,本文把“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与模糊修辞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探讨“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的模糊形成原因和模糊修辞功能,来说明“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程度副词+名词"与"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的是“很 名词”与“程度副词 有 名词”结构的关系。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结构之间的直接变换和间接变换。二 ,两种结构不可变换的条件。三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抽象名词。四 ,结构之间能进行变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 有 NP”结构中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都能修饰“有 NP”结构,本文选取了较为典型的程度副词,考察了程度副词对“有 NP”结构的选择性。笔者认为,名词的性质、“有 NP”的褒贬性、量度词语的隐现、比较项的省略、“有”与体态助词的组合、“有 NP”所处的句法位置以及肯定与否定都是影响该结构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程度副词 有 NP”结构中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都能进入“有 NP”结构,即使能进入该结构的程度副词也是有条件的,因此程度副词与“有 NP”结构之间具有相互选择性。文章着重从“有 NP”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征分的角度析出该结构对程度副词选择几个重要因素,即名词的性质、“有 NP”的褒贬性、肯定与否定、量度词语的隐现、比较项的省略、“有”与体态助词的组合、“有 NP”所处的句法位置等。  相似文献   

5.
"程度副词+名词"现象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度副词+名词”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都试图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这篇文章通过对“程度副词+名词”类别的探讨,指出“程度副词+名词”的大量出现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象众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由某种原因单独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很早就引起了语法学者的关注,并对其作了分类。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诸多类别中,有一类似乎与"程度副词+有+名词"有某种关联。本文尝试从这一角度比较这两个结构,通过对比省略"有"前后的变化和对"量"和"程度"的区分,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够出现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的名词都具有[+抽象][+被领有][+可量度]的语义特征,当该名词在[+被领有][+可量度]的语义特征基础上又获得了[+性质][+程度差]的语义特征之后,就可以直接受程度副词修饰,构成"程度副词+名词"形式。  相似文献   

7.
结合语义,语法方面对“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的研究成果,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该语言现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是怎样由一种潜性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现象的:一、潜词义的显性化;二、潜性功能的显性化;三,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 ,一般都是说它不能受副词修饰 ,但在语言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形式。本文从词性转变、语言的审美选择、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这种“副 +名”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程度副词 名词”这种有悖于传统语法学的语法现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给予合理的阐释:从语义来说,它是名词性状特征的显化;从语法来说,这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没有限制,而名词则必须要有明显的性状特征;从语用来说,既适应了语言表达准确经济的需要,又给人一种新奇形象、含蓄蕴藉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原本不是一个被语法学界完全认可的语法组合,然而在当代口语及书面语中,“程度副词 名词”组合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见,“程度副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一类名词与程度副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运用语法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理论,把语法意义、语义意义、语境意义三方面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副 名"结构中,副词修饰的是在进入组合的名词的语境意义,即名词的附属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副词+名词”结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副词主要为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情态副词,名词主要为一般名词和专有名词;现代汉语所涉副词主要为程度副词,名词以抽象名词居多。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名词,在结构中体现了它的关涉性语义成分,表示属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内容,词义单一;现代汉语所涉名词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不但体现了汉语组合方式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显示了汉语表达方式的经济性和多样性。副名结构在古代汉语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单一的信息,发展至现代汉语,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有适应现代需要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主要对英语中"介词 抽象名词"这种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介词 抽象名词"在句子中修饰动词时的功能=副词的功能;这种结构在翻译时与副词相似.作者还将这种结构与介词短语所构成的习语性副词短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三言》中“这样”的用法有“这样 名词”“这样 数量短语”“这样 偏正短语”“这样 形容词”“这样 动词”“名词 这样”“动词 这样”等7种,这里包括了“这样”作为偏正短语、指量短语和指代词及副词等一系列用法,从中可以大略反映出其语法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作偏句的“名则动”结构的形成有这样一个路径:一是它需要出现在“名动。+名则动+名动2”语境中,二是“名则动”与“名动。”关系疏离,三是“名动。”隐去,且“名则动”与“名动:”形成逻辑上的关联。“名则动”中主谓同词的“X则X”结构往往有一种弱化语义的力量,即说话人借“X则X”结构消减了“X”的语义分量,使“X”在句子语义结构中处于次要的位置。“名则动”结构蕴含有说话人的推断义,其假设和让步义是整个复句结构赋予的。  相似文献   

17.
"非常"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常”的语法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非常”作为词组,意为“非同寻常”,其语义特征使其具备了演变为副词的基本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则是其最终形成的决定性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说明语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程度副词“非常”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失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绝大部分副词不能放在名词前。但是,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随着现代语言交际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这种语言现象之所以能长久存在,主要有语法的原因、语用的原因和语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