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觉思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思维形式,它具体表现为思维主体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把握,以一种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能迅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或途径的思维形式。所以,直觉思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它不过是一种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通过某种下意识(或潜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类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它包括直觉的判断、想象和启发;它是感性和理性、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直觉思维有以下特点:1.简约性。中间步骤很少,往往由条件直接跳到结果,表现出过程和结果的“直通性”。2.整体性。思维不着眼于细节的逻辑分析,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本质。3.支撑性。需要有大量的认知、方法和经验为基础。4.偶然性。其发生不一定必然,其结果不一定确切。直觉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视觉形象的直觉思维,一是非视觉形象的直觉思维。前者以图形或图解模式为信息载体,后者以概念本身的词语符号为信息载体。一、…  相似文献   

3.
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是一首轻灵隽永的名作。它显示了作者对自《诗经.卫风.伯兮》以来的闺怨主题的“追忆”,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题材上直接继承了古典闺怨诗的传统;意境上展现了清俊婉丽的古典气息;语词上借鉴了前贤作品中的众多“有意味的形式”。与此同时,作者基于特别的个人体验和时代背景,对传统闺怨诗也有“摆脱”,即等待主体的泛化、闺怨内蕴的深化和摹写身份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直觉新探     
关于直觉,康德、克罗齐、爱因斯坦、钱中文、陶伯华等中外学者均有所议论,其中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议论尤为深刻精到。但直觉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与形象思维、灵感等思维形式一样迄今尚属潜科学,正如我在《灵感的类型和功能》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在科学尚未发展到这样的水平之前,即在人脑上直接装上一种仪器精确地观察和描写大脑的思维运动过程之前,任何研究和探索都是猜测和假说性的。所以在直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高度简约的、跳跃的思维.它依托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一下子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并迅速找出答案。直觉思维在本质上是突发性的。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直觉;二是灵感,也称顿悟。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没有直觉.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没有直觉,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从小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一) 来信编辑同志: “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简缩的思维形式,它不一定按照逻辑程序进行思维,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敏捷观察,凭借已有的知识,采用捷径,直接解决问题,因而它富有创造性”。(摘自《小学数学教师》1989年第5期第42页《如何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一文)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直觉?朱光潜先生说:“见到一个事物,心中只能领会那事物的形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的活动,叫直觉。”直觉是人的思维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理性直观认识,它是感觉与思考、感性与理性、肜象与概念熔于一炉的特殊产物。而艺术直觉则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直觉最基本的特征是:  相似文献   

8.
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直觉思维的培养。因为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创造性的思维,它不具有严格的逻辑推理,不受常规束缚,是一种非逻辑抽象思维的跳跃式思维形式,通过对事物的直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问题的结论作出直接的估计和预见,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下面是笔者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供教学时参考.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恰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做整体思考数学直觉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形式的整体性.人们…  相似文献   

9.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粗线条、高度简约、跳跃式的思维.它依托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经过一段充分的准备,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如果说逻辑思维用于数学推理,那么直觉思维更可用于数学发现.科学的发明往往离不开直觉思维.爱因斯坦曾多次提到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粗线条、高度简约、跳跃式的思维.它依托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经过一段充分的准备,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如果说逻辑思维用于数学推理,那么直觉思维更可用于数学发现.科学的发明往往离不开直觉思维.爱因斯坦曾多次提到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粗线条、高度简约、跳跃式的思维。它依托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经过一段充分的准备,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如果说逻辑思维用于数学推理,那么直觉思维更可用于数学发现。科学的发明往往离不开直觉思维。爱因斯坦曾多次提到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一、重视知识积累,寻求问题解决直觉和灵感是直觉思维的主要形式,它的产生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之上。对小学生来说,要重视其知识“组块”的积累、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浅谈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直觉思维是由数学活动中的想象和判断组成,它和数学中的逻辑思维不同,不是按照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进行的,而是依据数学对象及其自身结构的规律,从整体上的一种直接把握和直接判断.数学直觉思维简约、迅速,富有跳跃性,它是思维过程的压缩和简化,是依据个体经验、材料事实为基础的一种直觉结果.数学直觉思维在发现创造中起主导作用,数学逻辑思维在推理论证中起主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用鼓励性的语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的主动性,用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的动机,鼓励学生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并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对防止学生思维僵化和保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造能力大有益处.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古典爱情是中国古代大量文学作品建构起来的一种叙事模式,有自身固定的叙事套路和结局指向。但是余华以《古典爱情》为名的小说文本,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大众化经验中的古典爱情进行了双重颠覆和解构,并在解构中建构了其小说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突发奇想——“直觉表白”,作为教师应如何应对;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在教学实践中对直觉如何加以渗透、运用.直觉,从词义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即直观感觉;二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内在关系的直接理解和认识(直接把握事物本质),即理智直觉.新课改的今天,数学课堂里关注的直觉更趋向于后一种——理智直觉.  相似文献   

15.
直觉,是一种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语感的直觉,是指在阅读(或听说)中,不经过深思熟虑,而能尽快把握语言内容,理解语言意义,领悟语言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  相似文献   

16.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本体,也是通过主体的心性修养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或境界。“道”不是实体,不可言说,不可分析,只能诉诸于主体的心性直觉。通过对“道”的直觉思维来把握和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上追求,是中国传统哲学通往形上境界的特有门径和思维特质,而这种思维特质的形成,正与肇端于先秦时期的“言意之辨”有着深刻的关联。可以说“言意之辨”既是这种超越而内在的直觉思维形成的深层原因,也是其成为传统和特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7.
对沈从文的《边城》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的情话对白进行比较,表明情话对白的形式、内容和社会意义与其文化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密切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自由直接引语和心理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了男性话语权中女性的传统角色;而英国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言语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的是对父权制话语的解构和女性反抗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直觉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是大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规律关系的观察,直接猜断和总体把握。它具有非逻辑、敏锐性、直接性、突破性以及潜意识等特性。在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固然重要,但数学本身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产物,一些原始的概念、公理的预见,不仅靠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其中直觉思维起很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对数学因素做出迅速地选择、理解、分析、判断,为数学逻辑推理指明方向,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一、直觉思维的作用1.预见解题方向。好学生通过题目即可预见结论,有的…  相似文献   

19.
《尊严》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所反映的信息,把握其主要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浑沌的性质。如《湖北社会科学》于1988年第6期发表李明华的文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致思倾向、思维特征和思维格局》,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自然和谐,习惯于融汇贯通地把握事物,而不主张从局部、从细节上把握事物”。又如1989年张立文在《中州学刊》第2期上撰文,(《论中国传统思维及其特征》称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浑沌思维”,“它没有把各种各样的事物分门别类地从混沌中分离出来,而予以确定性的形象。”然而,本人以为这种观点是可以被证伪的。这里仅想提供科学技术的例子,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