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供应的丰富,幼儿的饮食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如挑食偏食、边吃边玩、边看电视边吃、餐前常吃零食、常吃不健康食品等。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无疑对婴幼儿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的养成影响极大,对婴幼儿饮食行为构成影响的家庭成员中,除父母外,祖辈应是不可忽略的人群。一、隔代教育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影响(一)祖辈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
刘汐汐 《福建教育》2023,(34):55-57
<正>小班幼儿大多数是初次离开原生家庭参与集体生活,每个幼儿的饮食习惯各异,有些幼儿还有不良的饮食行为。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进餐是家长颇为关注的生活环节,也是幼儿园开展食育的重要部分。幼儿对食物的认知、饮食的感受以及饮食习惯的养成等都受到家庭的直接影响,家庭是幼儿食育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伙伴”。基于幼儿园食育课题研究背景,我们以家园共育为切入点,和家长共同探索培养小班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园里饮食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幼儿园饮食的现状、幼儿饮食喜好的差异、幼儿饮食习惯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些培养幼儿用餐好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郑彩玲 《天津教育》2021,(5):174-175,178
在幼儿的相关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能够使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的重要性让教师和家长思想上真正开始进行重视起来,这对幼儿进行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礼仪。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参考,对食育课程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读,就食育课程为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关解析。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上,提出了一些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红丽 《山东教育》2013,(Z3):40-43
"吃饭皇帝大""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对人的影响之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指出,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幼儿合理摄入营养的重要前提,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饮食与营养状况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聚到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饮食情况,许多父母为解决幼儿厌食问题煞费苦心。厌食,即长时间的食欲不振,这是幼儿在饮食方面较为常见的不良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厌食,幼儿就不能获取全面合理的营养,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一、幼儿厌食的主要原因幼儿的饮食容易受到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幼儿厌食的成因较复杂,归纳一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不良饮食习惯是引起厌食的最主要原因。幼儿平时生活无规律,未能形成按点进餐的生物节律;再加…  相似文献   

7.
一、幼儿饮食及身体发育的现状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指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非正常饮食行为,表现为偏食、挑食、无节制地吃零食等。1990年9月,我们对山西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幼儿园新入园的79名3岁幼儿的饮食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偏食的有14人,挑食的有21人,无节制吃零食的有58人。与此同时,太原市科学育儿咨询站对这些幼儿进行了身体发育、营养状况的电脑测评,有近40%的幼儿因不良饮食行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由此可见: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已成为普遍现象,越来越严重地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饮食习惯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家长和老师都要好好把握这一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纲要》中健康领域的目标明确要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就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促进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基本情况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基本上  相似文献   

9.
食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国民学习与掌握饮食有关的知识,培养正确的饮食选择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一种教育。开展食育活动,要求将健康饮食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态度和饮食习惯。文章以日本为例,通过探讨食育活动中所蕴含的对于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的独特价值,对我国进一步推行食育计划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餐两点是在园幼儿重要的一个生活环节,幼儿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将对他们一生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抓住一餐两点这一生活环节,寻找最佳的教育契机,并让幼儿在生活化的背景下通过愉快的实践活动,自主、自觉地把健康饮食知识逐渐变成自己的健康饮食的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1.
幼儿时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饮食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对自我控制能力很弱的幼儿的饮食习惯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危害着幼儿的成长发育。本文针对幼儿不良习惯的表现形式以及成因,提出了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平衡膳食     
1~3岁的幼儿正是从婴儿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的年龄,也是培养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注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使进食成为幼儿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良好行为习 惯的养成能够对个人素质及道德修养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甚 至影响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饮食习惯是众多行为习惯中 最基础、最重要的习惯,随着近年来学校、家长对幼儿期教育的 重视度提高,探讨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 养成成为一种教育需求。本文立足于幼儿的特点,谈谈如何促 进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挑食是幼儿进餐过程中最常发现的问题,它反映在就餐时幼儿只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而不喜欢其他食物。挑食会导致幼儿营养摄入不平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家庭对幼儿的挑食行为影响最为重要,家长对食物的喜厌时时刻刻影响幼儿,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相似的饮食偏好。另外,食物本身的特性、就餐的环境等引起幼儿的挑食行为。通过实例研究,发现家长的积极示范及正确的教养观念对于纠正幼儿的挑食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对家园联系工作的重视,可以使良好的饮食习惯得以强化等,这些方法对幼儿挑食行为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发育的早期.良好的营养至关重要。儿童早期对食品选择的经验对今后饮食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带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赋予他们关于食物的正确信息,也能帮助儿童的家庭认识到良好饮食的重要性。为此,苏格兰于2006年出台了《幼儿营养指南——早期教育和幼儿看护中1—5岁儿童的食品选择》,以帮助人们认识儿童早期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教育也离不开良好的饮食为其提供健康保障。因此,对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予以积极关注,并积极探索适应幼儿发展的饮食健康教育方法,对于幼儿的健康、茁壮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则以哈尔滨新太阳幼儿园为例,在结合造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加强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的对策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今幼儿不良饮食状况越来越严重,对于幼儿后续成长极为不利,该种状况不禁使每一个家长分外担忧。本文从幼儿出现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进行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幼儿形成该种不良饮食习惯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矫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冯晓洁 《动漫界》2022,(20):78-79
食育,即以食物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基地,是教会幼儿识别各种食物,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第一站,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非常重要.我园一直努力通过食育课程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的人格养成、兴趣及情感提升.  相似文献   

19.
季红珍 《成才之路》2020,(3):102-103
3岁~6岁是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通过开展食育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关饮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饮食的能力,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饮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教师要善于将食育主题活动与生活教育、环境创设、礼仪教育、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健康、文明的幼儿。  相似文献   

20.
食育,即关于"吃"的教育,是通过饮食观念、营养、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知识教育,结合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实践教育,让幼儿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给予恰当的养成教育,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为幼儿开展食育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