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之余我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十几年的学习,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还是考试时的高分?我想这些是重要的。但我觉的更重要的是提倡知识和能力并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他们能用数学的角度去看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曾经让学生做过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3.
一、分层质疑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谁能说一下长方形有哪些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正方形周长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正方形的周长1.个人提出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问题阅读P100~P101内容,要求把不明白的地方或疑问记录下来,看谁阅读得最认真,记录的最好。(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学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动机)。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看组内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不…  相似文献   

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上。课一开始,我一反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的常规,把确定本课学习内容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我笑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获得什么呢?结合预习,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会什么?②你想学会什么?针对这两个问题谈谈你们的意见。”学生开始露出吃惊的表情,没有想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会由自己来定,但继而转惊为喜,热烈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商量后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①理解作者的观点。②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③联系学习实际,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对于第一个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5.
师误一:虎头蛇尾。在某公开课《蟋蟀的住宅》上,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便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蟋蟀长什么样?"有的说:"我想知道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词。反思:教师既然让学生质疑了,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否则质疑课题毫无意义,这一虎头蛇尾的做法形同虚设,浪费课堂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原本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替代。可是,走进课堂,为人师的我们是否能做到不替代,在诱导、指导、引导学生中实现教师的价值呢?我们看几个教学片断,一起来找寻属于我们的教学坐标——片断1:出示课题"13.3等腰三角形"后,教师问道:"看到今天学习的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  相似文献   

7.
<正>追求高效课堂,让我们步履匆匆:字词教学里,只能让孩子们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记忆;朗读课文时,也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去慢慢学会读美文章,经常只是优秀学生的演示;问题抛出后,更恨不得有孩子立刻能答出正确答案,没有了耐心去慢慢引导。我常常很迷惘:我到底在教什么?这是孩子们需要的课堂吗?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怎会喜欢?教育的路上"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我想慢  相似文献   

8.
贝艳 《快乐阅读》2011,(15):60-61
我从教十几年来,一直不敢懈怠。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常常思考"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这一问题。每当看到课堂上孩子们发亮的眼神、高涨的情绪,我就想:我是拿什么吸引学生的呢?也曾有多少时候,在课堂上看不到孩子们闪亮的眸子,他们的精神委靡不振,似乎感受不到学习的动力,我困惑极了,反复在思考: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9.
"新教师"承载着教育振兴和民族复兴的重任。"新教师"要树立"三观":"人学"的教育观、"以学评教""以学评‘学"的教学观以及学生是第一教学资源的学生观。教师80%的作用是点燃、激励、唤醒,教师20%的作用是操作课堂流程。点燃什么,激励什么,又唤醒什么?这关乎学习  相似文献   

10.
(1)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要真正成为学生“要我学”的过程,那么,学生面对所要认识的物体或现象必须提出“我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一机会。 比如教师可在教学引入中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关于这一方面,你想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提问。这种经常性的练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课堂上我们是主人,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最想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章第二小节105至107页“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直奔主题师:请同学们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想学习哪些知识?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方程?生2:怎样解简易方程?[评析: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课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概念,明确学习目标。]二、课件演示,直观理解方程的意义1.方程的意义课件演示:先在天平左边盘内放置20克和30克的木块,又在天平右边盘内放入50克砝码。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天平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师: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用数学方法怎样表示?生1:…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尝试和思考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对学本课堂最初始的理解。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我想,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思考的是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心理、情绪、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情况安排。结合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对"学本课堂"有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份教学案例:《狐狸和乌鸦》。一、启发学生,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寓言故事,并且从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配乐朗诵或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目的是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听"中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听"的能力。)师(提问):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骗得乌鸦一片肉)(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师(过渡):狐狸是怎样骗得乌鸦的一片肉的?乌鸦又是怎样失掉肉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会懂得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4.
<正>终身学习的理念自20世纪60年代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提倡,加上70年代许多专著的出版,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和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学生"。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我们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需要。那么我们学什么呢?我认为除了广博的文化知识外,我们还要学会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我们正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读到"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时,我问:"同学们,读到这里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话?"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我感觉太棒了,我怎么没发现在雪地上有这么美的画呢!""真是太神奇了!这些不会用笔的小动物竟然也能画出这样美的画."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断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关于这个内容,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探究什么?生1:我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师:好,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了,比如画图、列表、一一列举等,这又是一种什么策略呢?(板书:什么策略?)生2:怎么用这种策略?师: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问题理解成"运用这种策略的依  相似文献   

17.
<正>有什么好办法转变班级中的"极个别"学生,让课堂氛围更有利于课堂学习?有段时间我一直纠结这个问题。就在思考还没有什么结果时,课堂一些细节深深启发了我。一、瑞琴7班一位坐在第二排的女同学时不时地看着我笑,掩口笑,或低头笑。多次出现此种状况时,我也忍不住笑了:"我的脸是不是没有洗干净?"她笑出声来,埋头趴在桌子上,止不住。其他同学:"老师,别理她,她上什么课都这样。"她叫瑞琴。  相似文献   

18.
在沐浴课改春风的今天,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习呢?在最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的孩子们有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新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当今的孩子,希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尊重。在调查中,有31.2%的学生希望课堂完全按自己的要求来独立学习,有56.4%的学生希望在老师指导下自学。“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已成为大多数孩子的心声。例如,某教师教《一件运动衫》,教师让孩子读了题目后,说说想知道什么,孩子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提了六个颇有价值的问题:课文会写什么事?这件运动衫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课文要…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生活材料作为课前游戏。游戏1:李大多数孩子都不吭声。于是,我说:究竟该怎样引导学生“想听”———积红与徐梦影年龄相同,徐梦影与郑“老师有14种分法。”学生听后个个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直至学会倾洁洁年龄相同,你们可以得到什么惊讶。接着我就问:“你们想知道老听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依靠学习新的结论?即代数知识A=B、B=C!师是怎样分的吗?”学生异口同声:材料内在的美吸引学生,也可以创A=C。游戏2:朱凯手中的五角星颗“想!”当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刺激学生。数与谢菲的一样多,杨琦手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一、引趣质疑课件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猜一猜,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谁的面积大?生1:长方形面积大。生2:正方形面积大。生3:圆面积大。生4:我还不会求圆的面积呢。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生1:什么是圆的面积?生2:怎样求圆的面积?生3:怎样用圆的面积?生4:谁发现了圆的面积?……师:根据你们的提问,知道你们最想知道的是怎样求圆的面积?怎样应用圆的面积?那么下面我们主要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就有了一种学习的欲望,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