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学具,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一年级学生初入学,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易接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生动、有趣、色彩鲜明、儿童熟悉的能活动的,如小鸟、小鸡、小猴、飞机、坦克、彩色小棒、小圆圈、小正方形等教具,让他们观察、讨论、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数时可采用以下教法:1形象认数。如“1”像小棍,“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称钩,“6”像小勺,“7”像拐棍,“8”像葫芦,“9”像气球,1后加零便读10。每学一个新数时,都在数…  相似文献   

2.
一日回家,听到三岁多的女儿流利地背诵数字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3像耳朵能听话,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能称菜,6像口哨吹得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来打酒,9像勺子能盛饭。”常年在外求学的我高兴地赞美女儿一番后要求她写出以上的9个数,她很快写出“1”与“4”,稍后写出“3”与“2”,后面的数字实在写不出。  相似文献   

3.
有关凸透镜“直视像”的问题,各种物理杂志都进行了讨论,对于“直视像”的性质及产生原因众说不一。其问题的焦点在于实验中观察到的是不是像,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像”,而是一个光斑。本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除了发现凸透镜有“直视像”的问题,还发现凹面镜成像也存在类似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我认为实验中看见的“直视像”是物体经过折射或反射后形成的像点作为物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 在剖析“直视像”的物理实质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人眼的光学性质。1人眼的光学性质 (1)人眼相当于一个“变焦距凸透镜”,处在…  相似文献   

4.
印度佛教雕刻是以各种“像”为主要载体,不同时期的“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其造像依次经历“无像”,“隐像”及“有像”三个阶段;艺术风格依次经历希腊化风格、古典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印度佛教雕刻风格的形成受到佛教教义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象、像、相”应该各司其职辽宁省沈阳市王宝贵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这意味着,“象”与“像”是意义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可时至今日,我们从大量的学生习作中发现,在“象”“像”和“相”的用...  相似文献   

6.
且说“师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情”,即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这是我生造的一个词。能否通行,有待检验。为什么要生造出这个词呢?直接的动因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据说教师要“像母亲那般慈爱”、“像父亲那样严格”、“像哥哥姐姐那样亲切”、“像朋友那样平等”、“像奶奶那样耐心”。如说教师不但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还要关爱学生,对学生亲切、耐心、严格要求,自然无可非议。只是要求教师像父母对待子女、兄姐对待弟妹、奶奶对待孙子、朋友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学生,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  相似文献   

7.
“像X似的”与“仿佛X似的”是通用格式。“像X似的”中的“像”和“仿佛X似的”中的“仿佛”,是动词、还是副词,章结合了张谊生先生的一个例子进行了小论,与张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他就象树一样挺立着。”“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9.
周振芳 《江西教育》2023,(18):66-70
<正>写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数学教学中运用修辞手法或带有修辞效果的各种方法,也能为课堂增添不少情趣,让严谨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规律,学活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一、用“比喻”形象说理低年级的课堂上少不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书写“2”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2像什么”。学生回答:“像一只小鸭子,像一个倒挂的钩。”教学“7”时教师问学生:“7像什么?”学生回答:“像一把镰刀,像一把手枪,像爷爷的拐杖。”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写数字,轻松有趣。  相似文献   

10.
月季     
本文作者从触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来描写自己及同伴对月季花的感受。从触觉来说,月季像“桃子的外皮”;从视觉来说,月季从像“点缀绿色大地的红宝石”,“青山绿水中,姑娘们的红裙子”,“绿色的山林中,姑娘们的红脸蛋”,月季花苞像“王宫里的吊灯”;摸月季的叶子,还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在比喻句中.“像”是比喻词,表明比喻的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面。”(《成功的秘诀》)这就不是一个比喻旬。非比喻句中的“像”,含义甚为丰富,语境不同,其表意功能也就不同。本文试就非比喻旬中“像”的表意功能作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而是两个音同义异的字。  相似文献   

13.
非比喻句中『像』的表意功能湖北省松滋县教研室王世发在比喻句中,“像”是比喻词,表明比喻的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面。”(《成功的秘诀》)这就不是一个比喻句。非比喻句中的“像”,含义...  相似文献   

14.
街头常可见“录相厅”、“录像厅”的招牌,细心的同学也许要问啦;到底是“录相”还是“录像”?如果这里的“相”与“像”能互换,那么“照相”不就是“照像”了?其实,“照相”的“相”与“录像”的“像”是不能互换的,至少,目前不能。  相似文献   

15.
向死而生     
主持人语 说“死”,其实是在说“生”。正是对生的苦苦依恋.人们才一直纠缠“死亡”这个话题。就像高僧们说“放下”,其实正是“放不下”;就像人们呼唤“和平”,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斥着“战争”。  相似文献   

16.
邢群娥 《辅导员》2014,(6):46-46
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火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像粉笔宁可粉身碎骨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老师们也是凡人。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带“像”字的句子,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几乎随处可见。不少人认为,凡带“像”字的句子,都是明喻句。其实不然,有人作了一个基本的估计:带“像”字的句子中,属于比喻句的明喻句约占70%,而非比喻句约占30%。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带“像”字的句子究竟是明喻句还是非比喻句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谈谈。一、明喻句中,“像”字是比喻词,所联结的本体和喻体两个部分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句。而非比喻句中,“像”字前后两部分之间常常是同类事物。例如:1.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孙犁《荷花淀》)(明…  相似文献   

18.
资料七则     
资料七则江苏/许传峰“都像”和“一点不像”“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有的人认为,这句话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其实,这种说法是符合语言习惯的。杜甫在《石壕吏》中说:“室内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相似文献   

19.
文章有三重境界,一为“像”,二为“是”,三为“好”.不少学生钟爱写的记叙文其实仅仅是停留在“像”的层面上,极少数的甚至连“像”的要求都没有达到。那么.如何才能使所写出来的文章在质量上有明显的提升呢?作者认为.从材料、结构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是比较实用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潘喜东 《河南教育》2005,(10):44-45
新学期开学,初次上课,我特别希望能给学生留个好印象,心情不免有些紧张。上课铃响过之后,我快步走上讲台。突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像极了”“多像啊”这样一些细声碎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