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小学各册数学教材的始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建模思想在《新课标》中的首次提出,赋予了数学建模思想在教育中的高度地位。大量事实证明,通过数学建模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综合素质。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生活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与转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或方法。《新课标》强调: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学数学是数学世界的基石,是进入数学世界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善于进行数学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1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77):78-79
在数学学习中,繁重而枯燥的数学知识经常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对于数学这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来说,其实就是解决问题。不管是面对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是将数学知识代入生活中加以应用并实践,都是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和研究。而专门针对小学数学来说,涉及的基础知识是比较简单的,是带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学到知识的,这不仅会让学生更容易的去学习这门学科,也有利于形成一种学习数学和研究问题的习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思路。当然,也更有利于将课本知识在教授过程中进行情景带入,以假拟的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并扎实基础知识,鼓励学生用已经学会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来让学生加强应用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1~例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并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过程性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2.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们以现行课标教材为依托,积极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基本策略,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里,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步做法和认识。一、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是通过数学教材进行"有形"呈现的,而数学方面的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内化而成的,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到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将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再现形成过程,发现数学结论对于学生而言,数学不应当是独立于其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  相似文献   

10.
<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问题时要体现"我的问题",即这个数学问题是我发现并提出来的,它具有我的鲜明个性特征。解决问题时要体现"我解决的问题",即这个数学问题是我自主解决的,它具有我的见解和主张,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智慧的舞台,深深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一、回归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慧眼提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学习更是如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捕捉"生活现象",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新知,建构新知;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变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数学学习的背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活味,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让学生慢慢明白、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并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7.
钱仕平 《广西教育》2013,(45):13-13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利用建模的方法,使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拉近数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距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想。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数学建模高效达成,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零散、不成体系,学生没有自我思考、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不透彻,只是在课堂上将知识死记硬背下来。这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学会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等方式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一理想状态差之甚远。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孩子们如何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到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各方面成长;不仅要让他们有用知识解决课堂上问题的能力,还要让他们拥有用课堂上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使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互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有兴趣学数学,并把数学学好。  相似文献   

19.
应用数学的意识 ,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 ,具体体现在 :当主体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而当主体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 ,又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一、生活原型———摄取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贴近生活 ,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利用生活原型启发学生摄取数学知识 ,常可采取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适当引入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能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内心重视数学学习,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主要分析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