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少校滕天月——沈阳军区230医院政治协理员。他入伍18年来,始终对新闻写作热情不减,笔耕不辍,先后在军内外报刊见稿千余篇,有数十篇作品获奖和入选各种书籍。他十余次被《前进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4年被沈后某分部评为“最佳新闻干事”,3次荣立三等功。  “我写是因为我爱”,滕天月如是说。他从入伍第一天起就尝试给报刊写稿。经过“稿子不登天天写”的“考验”,他终于在《前进报》见了第一篇稿,这给了他极大的乐趣和信心。滕天月从此对新闻写作更加痴迷。从战士到指导员,从干事到协理员,从野战部队到后勤医院,他无论做…  相似文献   

2.
26年前,他,当新兵时见了那篇300余字的“豆腐块”,从此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26年来,他从战士、新闻干事到政治部主任,虽然岗位几经变换,但初衷不改,笔耕不辍。至今,已累计发表50多万字的各类作品就是他从事写作的一个段落的总结。从新兵连的几篇小稿的发表,他成了领导眼中的“人才”谈起新闻写作的经历,徐主任抿嘴笑了:其实我从小就喜爱文学,中学时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上高一时,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试着给报社写稿,没想到《新华日报》一个月内连着刊了我的一首诗歌和一篇小故事。当新兵时,一天连长、指导员从…  相似文献   

3.
我们早就想写写他──写他学步新闻路上的几次碰撞。碰撞之一:安逸与艰辛李居清一入伍,便把当驾驶员当作唯一目标追求着。指导员见他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写了几篇稿,结果团至的“军营之声”很快便给播发了。他成了连队的“小秀才”。指导员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开车。在当驾驶员与当报道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遇到了军营生活首次入生抉择的碰撞。人说生活像一名老师,她能给人无言的启迪。当李居清一次次地尝到了发表新闻后的喜悦,看到了连队官兵的兴奋与羡慕,他又“铁”了心做一名报道员。不久,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当报道员,…  相似文献   

4.
留心牢骚话     
我登报的第一篇稿,是从“牢骚话”里拣来的。1991年12月19日,我去九连采访,正遇着指导员在那儿发牢骚。我没被牢骚话“吓”走,而是坐下来静心地听。原来,连队有个战士利用探家去做生意,偷税被追查到部队,指导员因此挨了一个处分。我在其他连队采访也发现有类似情况。不久,我到三连采访,把那位指导员的“牢骚话”说给谢连长听,他听后说:“这种现象我们连队早已杜绝了。”我把他们连队杜绝此现象的经验做法整理成一篇《防上探家不回家》的管理经验稿,投寄《人民前线报》,很快在二版变成了铅字。“牢骚话”中抓好稿,是我搞新闻报…  相似文献   

5.
端详着这位采访过成百上千人的被采访对象,我们明白,仅凭手中这支稚幼的笔,是无力概括出他20多年新闻生涯中的耕耘与收获,欢乐与痛苦的,因此,只有选择地选好新闻角度这个小侧面。20年前,团报道组长在新兵连的黑板报上发现了初露“小才”的岳林才,在分下者连队第36天就从施工坑道调到报道组,从此握起了笔杆子。不久,他便在驻地《安康日报》上发表了处女作——《站岗》和《党旗颂》。然而.就在他新闻之路刚举步不久就遇到挫折。那天,热情极高的岳林才拿着一篇报道部队修桥的稿件请政治处领导审查,不想却挨了一顿批。原因是他在稿…  相似文献   

6.
搞新闻得有点逆向思维,敢于破“惯例”。战旗报记李大勇写的被战旗报评为优质稿的消息《八连拉动途中禁止替人扛枪》,我觉得正是敢于把问题“倒过来思考”所采访到的一篇好稿。据李大勇介绍,《八连拉动途中禁止替人扛枪》一稿的来历是这样的。他到驻渝某部八连采访军事训练情况时,指导员道出了一大堆“新闻线索”,其中一条便是“藏族战士正麦松根比武中替人扛了4支枪”。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什么时候,“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界一个时髦的流行语。大到新闻单位的管理,小到一篇报道的定稿,往往冠以“策划”一词,好像如果不这样,新闻单位就搞不下去了,新闻媒介也没法办了。但是,在严格意义上讲,新闻不能策划。  相似文献   

8.
人们称江苏省泅阳县新袁镇人武部部长刘述敏为“秀才部长”,是因为他不但把基层人武工作干得红红火火,连年得先进受表彰,而且他的一支笔也过得硬,是位“老新闻”,迄今他已在各类报刊上稿2200篇。刘述敏在部队时就是位小有名气的“上记者”,在部队7年时间平,他出黑板报、写广播稿、写各种材料,样样都来。正因为在部队的磨炼为他以后从事报道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1986年他被县人武部挖去当报道员。到人武部后,他一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认真自学业务书籍与马列理论,不断提高业务与政治理论水平.一边注重多写多练笔。到人武部第…  相似文献   

9.
我们部队报道员刘志伟,两个半月时间上稿二十一篇。我问他有什么诀窍,他指着在桌上的《新闻知识》感慨地说:“是她帮了我的大忙。”去年年底,他从连队被调入团报道组担任报道员。到团后,每天都进行六、七个小时采访写作,晚上熬到深夜一、二点钟才睡觉。就这样,他四个多月向报社电台投稿二百多篇,一篇未中。他有点灰心了。正在这时,宣传股股长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并送给他一套一九八五年度的《新闻知识》杂志,又帮他购买了今年一至三期《新闻知识》。从此,他犹如鱼儿得水,一下子被《新  相似文献   

10.
有件新闻作品,在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评为一等奖,在省广播战线好稿评选中评为二等奖,在市好新闻评选中评为三等奖。同志们戏称这种现象也是“倒挂”。出现这种“倒挂”,是下面比上面竞争更激烈,好稿标准更高吗?当然不是。一位评委在给作者的信中道出了“倒挂”的奥秘:“你写的这篇作品,本来可以上到一等,但评委们考虑到贵单位另有两个一等奖,因名额限制,为了照顾面,就放在二等了。”市新闻学会评为三等,  相似文献   

11.
我从60年代初涉新闻工作起,就与这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刊物“认了亲”。我一期不漏地读;也经常投个稿,至今共刊登了30多篇。凭这两条,我给自己“评”了两个“先进”:“热心读者”和“积极作者”。往事如烟,不堪悉记;但有一篇小文章,我却终生难忘。那是1981年,《解放军报通讯》第10期,刊登了我的写作杂谈《力求有一句自己的话》,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共237个字,是那30多篇刊稿中最短的一篇,而对自己在激励进取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学风、职业操守等方面所起的自律作用,却是很大的。这篇小文章说的是,一篇文章,至少应有一句…  相似文献   

12.
有位外地记者出差路过北京,几粒黄沙吹进了他的眼睛。灵机一动,他写了篇稿件。《风沙紧逼北京城》。此稿在首都报纸头版头条刊出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家、普通市民的高度重视,掀起了大规模的绿化北京、节约用水的运动。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认为,处处留心同样可以获得很多新闻。一次,笔者到部队下面的一个连队采访,由于很久都没找到可写的素材,就和连长、指导员等人玩起了扑克牌。中途,走过来一位我熟识的志愿兵,连长很自然、亲切地叫他一声“大元帅,来打牌”。我心中一动,一个连队,哪来的什么“大元帅”?顺此…  相似文献   

13.
本报讯李进、王加红报道:近日北京卫戍区某团原新闻干事杨栋受到团领导的通报表彰,由他担任指导员的该团八连也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杨栋利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官兵学习报道知识,并从连队经费拨款订4份《新闻与成才》,分发到各个执勤小点,还邀请老师进行讲课。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全连形成班有信息员,排有报道站,人人争当新闻骨干的良好局面。今年来,全连仅在省级以上报、刊、台刊播稿30余篇,成为全国闻名的“新闻连”。杨栋带出一个“新闻连”@李进 @王加红  相似文献   

14.
一位同行在一篇短文中提到,新闻界个别记者不讲信用。比如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们约定时间,同步发表某新闻,他却违反诺言,“捷足先登”,抢先把新闻捐出去,结果把别人“涮得够呛”。既然相互有约在前,就应该讲究个“信”  相似文献   

15.
去年10月到今年5月,通许县农行办了两次通讯员学习班。张由礼副行长不仅亲自参加筹办,开班后还和学员一起听课。他工作虽然很忙,下基层工作时总忘不了抓新闻业务刊务征订工作,还亲自动手写稿。几年来,他撰写新闻稿件100多篇。我  相似文献   

16.
我在连队当文书时,曾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战友们就戏称我“小记者”。有一次的周末育才课上,指导员突然来了个“先斩后奏”: “下面请我们连队的‘小记者’给大家上一堂‘新闻写作’课,好不好?”指导员的  相似文献   

17.
某集团军装备部部长范家国高瞻远瞩,独具匠心,支持新闻报道工作。仅去年一年,集团军各级装备部门就在省以上报刊上稿300多篇,有2人被《前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2人被集团军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下面是范部长关心报道的几件事。0前年初,范部长到直属修理营3连检查指导工作,发现这个连队的黑板报办得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就问是难办的。连队干部说是文书小林办的,并说小林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写作,已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近百篇。范部长听后,心头一亮,顿时有了主意。不久,文书小林被“挖”到了机关。范…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2,(5)
《政工导刊》月刊“指导员新干线”栏目从2001年第10期开始推出两种形式,逢双月是理论版,逢单月是综合版。这样交替编稿,虽是一个栏目,只有两个页码,但看到的内容却不同、版式也不同,使读者对该栏目的阅读兴趣大增,尤其是基层指导员更是赞叹不已,爱不释手。基层有一位指导员在给编辑部的信中说:“改版后的‘指导员新干线’就像一位师长教我们工作的方法,还像兄弟一样让我们在此促膝谈心,更像一滴滴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里,谈谈我编辑“指导员新干线”的体会。 一是着力强化栏目的理论指导性。《政工导刊》是以理论为主的刊  相似文献   

19.
26年的军旅生活,你与政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你不是专职搞新闻,却~直对新闻清有独钟。如今你是二等功臣、二等甲级残疾,右眼失明,可对新闻事业,仍是一团火。“新兵秀才”和“铁嘴指导员”1969年入伍到大别山沟的仓库,火热的军营生活触动了你,你旋即拿起笔,沤歌大山和士兵,当月就在《战斗报》见稿两篇。新兵连结束,上级选派你到湖北日报社学习,“淬火”之后,你再也没有停过笔,当年就上搞89篇。你一个新兵带一个连的民兵打山洞,竟自己一人办起了宣传栏,成了“连报”记者兼编辑,工程进度还名列榜首。宣传处长到仓库见了宣传…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0月5日,我在陕西日报《学习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行政“三陪”也堪忧》的评论稿。但没想到这篇稿子,不仅荣获94年度“陕西新闻奖”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还被中宣部新闻局办的供领导同志参阅的《新闻舆论动向》摘要转载。这篇千把字的小稿子,为什么能获如此殊荣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稿抓住了当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下级对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陪会、陪吃、陪玩这个焦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为什么会想起写这篇稿子。这是由于在《机电日报》和《半月谈》杂志上看到的两则消息触动了我。一则是安徽省人大代表、朱庄矿矿长苏德鑫,成年累月不断有人前往他们单位检查参观,他既要接待、汇报,又得陪吃陪喝,有时一天就有七八次,这使他见酒就发抖。万般无奈,只好在酒杯上做文章,出钱请人将酒杯钻了一个小洞。一则是安徽某乡政府为了从应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