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一种理想性动物,人类理想出自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抵制或反抗,它源于人们的希望,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呼唤,也是对自身和社会完善的渴求,但理想并不是一种凭空的胡思乱想、空想或玄想,而是人类根据自己理性的判断给出的设想,它将人类许多美好的价值追求融入其中,通过对理想的追求,来展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显现人的高贵性和尊严。但理想的本身来自现实,它是自由探索和追求规范的统一,也是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唯此,理想才能奠定其坚实的存在根基,成为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代知识论中的"弱纲领"与"强纲领"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知识论研究在科学知识的社会因素与外部实在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观念,即传统的"弱纲领"和以科学知识社会学为代表的"强纲领".其中,"弱纲领"代表了正统的科学知识观,它将科学知识视为人类理性的产物,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强纲领"则通过"因果性"、"对称性"等原则把对人文、社会知识的社会分析扩展到了对科学知识的分析,要求对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所有人类信念都进行所谓的"公正"、"对称性"说明.  相似文献   

3.
经济公正:社会经济活动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公正,作为人类社会关系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最高概念表达,作为人类的价值理想和现实生活的规范要求,它常常以“超越现实”的价值理想和意义维度作为现实社会生活和人们行为的根据和标准,并对之加以评判和规范,为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提供一个合理合法合目的性的尺度,追求一个和谐而富有意义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明确指出我们在探讨有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应该将人们既当成他们本身的历史剧的"剧作者"又当成"剧中人",这一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论原则。现实的人作为"剧中人"与"剧作者"的统一体,只能是实践中的存在。未来社会要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意味着人应该既超拔于任由自然控制的动物性状态,又摆脱特定历史或社会关系条件对人的限制和不合理规制,从而克服"剧中人"与"剧作者"两种角色相互分裂的状态。对"剧中人"与"剧作者"之间关系的辩证理解,既是马克思世界观、价值观,又是认识论与方法论。它蕴涵着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科学态度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未来社会理论的理论生长点和基本的运思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建云 《天中学刊》2006,21(6):16-20
从人的本性、需要及其与价值理想的内在关系看,社会价值理想是人类的必然追求。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价值理想,它的本质必然包括:在保证和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它将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希望和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6.
黎宇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53-56,70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公正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发展是公正和谐的基础,但发展并不自然形成公正和谐。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公正和谐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7.
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公平的不同目标追求、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结果。道德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人格平等,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能力平等,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其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与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扶贫帮困、慈善仁爱的理论基础,追求互利和双赢是在能力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主流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具有两面性,并未涉及导致分数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在政治、道德平等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下,以不平等的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才是公平的。追求公平既有对能力、经济等有优势的人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也有对能力、经济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但通常情况其核心是对后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标准和提供机会、过程公平的方式,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整合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公平与正义、公正从社会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目标看,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追求和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正义、公正。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提供"公正"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这要求政府依法保障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在"实现公平和正义"写入十六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公平",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以及让一个国家更加美好的方向。实现公平正义不只是追求结果的公平,也应该追求起点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公平,家  相似文献   

9.
理想是大学从无到有的动力之源,大学理想指向未来,是对大学未来的美好展望,是对大学臻于最完善境界的理性表达。大学理想使大学人有了奋斗目标,给大学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理念是大学心中值守的价值取向,大学的理念构建于严密的思维,是清晰且方向明确的。大学理念从理想的超越性中走向现实,是理想走向现实时的价值关涉,用以规范大学的教育实践。理论是大学不懈追求的高深学问,缘起于西方的"自由教育"传统,就是以理论养育大学人,并以她的杰出的理论奉献给社会和人类。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复杂性在于他是从社会现实状态的否定性思考来构筑精神的未来理想的,因而有别于传统的关学理论,严格意义上说他的美学应该称为理论的美学或有关美学的理论,构成这一特征的又源于他对艺术自律性的理解.阿多诺认为自律性是艺术和艺术家的追求,只有立足于自律性的艺术方成为真正的艺术,文章通过从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出发点、社会性的理解来探寻自律性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的两面性体现在现实实践和理想状态、公正制度和公正德行、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的有机统一.政府在公平正义两面性融合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我国公平正义从现实实践向理想状态转变的引领者,是公正制度和公正德行推进的领跑者,是公民无条件履行公平正义义务的催化者.因此,我国政府推进公平正义进程应该从完善公正的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加强法治建设和强化公民公正德行养成等方面正确定位,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公平正义进程.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社会公正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正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课题,也是始终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理想之一。就业公正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的过程中,对待每一个毕业生都应公正、公平,一视同仁。随着由计划分配改为“双向选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日趋严重,使得毕  相似文献   

13.
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复杂性在于他是从社会现实状态的否定性思考来构筑精神的未来理想的,因而有别于传统的关学理论,严格意义上说他的美学应该称为理论的美学或有关美学的理论,构成这一特征的又源于他对艺术自律性的理解.阿多诺认为自律性是艺术和艺术家的追求,只有立足于自律性的艺术方成为真正的艺术,文章通过从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出发点、社会性的理解来探寻自律性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司法理想,其实质是法律公正的现实化,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不过是法律确立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现实化形式。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应当以整体公正为归宿。法律则是司法公正的唯一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去实现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部人类历史也就是追求社会公正的历史。但是,社会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无论是在农业社会的等级制条件下,还是在近代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化的条件下,都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以至于思想家们往往是在起点公正、结果公正这些问题上进行繁琐的探讨。其实,社会公正的实质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它的实现需要在利益关系的变动中进行。当前,人类正在走向后工业社会,这是一种全新的利益关系形成的过程,这种利益关系将以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生成社会合作体系和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6.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信念,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从理论研究角度出发,探讨公平正义的价值标准,对德治与法治两种治理方式的理论基础优势与缺陷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促进新时期社会公正的价值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想国与大同社会是中西两位伟大哲学家首创的社会理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理想国"柏拉图政治思想规划设计的"范式"。它以辩论和对话的形式勾勒和描绘了一个作者认为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一个优越完美的理想国制。抒发了作者对完美、公正的理想国制的渴望。大同社会是中国孔儒思想倡导的最高的理想社会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它以"天下为公"政治核心理念。设计了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平等,博爱的理想社会。虽然东方"大同社会"与西方"理想国"的创始者所追求的目的从某种程度或某些方面有着似乎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经历的不同,所以所创作出来的思想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所谓理想,简而言之,就是奋斗的目标,就是人们对于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理想并非无缘无故地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对其实现的可能性的反映.理想总是同现实相联系的.它们的关系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现实是理想的客观根据,是理想赖以产生的基础.何谓现实呢?现实就是事物按其内在规律性变化发展的客观过程.这种过程能够提供一种发展趋势的可能性,人们就是依据这种发展趋势的可能性才逐步形成自己的理想.无论是人的社会理想还是道德理想,它们  相似文献   

19.
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价值,更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不公正不平等现象,而且日益侵蚀社会稳定和影响社会发展,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公平公正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在各方面进行纠正和改革,贯彻公平公正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沈从文认为人性的美好状态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边城》是沈从文表现理想人性的经典性作品。《边城》中的人性美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人的品格的纯美高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融洽。《边城》中的人性美具有传统文化(儒道)的内涵。作品中的人性美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它所提供的理想人性范式是我们对人类未来永恒的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