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并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认知结构中,才要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这对肩负:查漏补缺,夯实"三基",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复习课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受“讲授——接受”教育模式束缚,形成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认知发展的倾向。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突出表现为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对知识简单重复地强化。这就必然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与学生认知发展不相符合的学习方式。可见,在数学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里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势在必行。一、“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式数学复习教学的理论依据1郾教学模式的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3.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5,(16):20-2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受“讲授——接受”教育模式束缚,形成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认知发展的倾向。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突出表现为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对知识简单重复地强化。这就必然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与学生认知发展不相符合的学习方式。可见,在数学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里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本节课的设计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做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立足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从而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优秀品质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  相似文献   

5.
1 课例研究设计背景1.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号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所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追寻和打造具有“真、善、美”的课堂. 一、“真”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1.“真”思维,数学思考要真枪实弹 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应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7.
叶柱  王霞菲 《云南教育》2004,(16):29-31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生活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有这样一段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时隔10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1年版)》也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作为课程基本理念[2]。20多年来,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这一课程理念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为更好地落实“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3],强调教学活动需要“学”“教”统一、据“学”而“导”,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强调主动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复习课要以“关键问题解决”为主线,立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深层次的思维[1].文章以“三角形全等”复习教学为例,浅析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复习课的论述不是很多.复习课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二是熟练技能,形成能力,提高正确率.三是发展思维,在复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课标”精神,以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呢?我认为必须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即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全方位进行改革,也就是教师要学会“四会”。一、会以“三维立体”观建构教学目标“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最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对能力的培养不是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四大学习内容领域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并强调“‘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但从目前教学现状看,由于教师和学生对综合与实践课的内容体验少,加之这类课“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需要花较多时间进行备课设计,或需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所以有一部分教师宁愿放弃不上,或干脆上成某单元小结的练习课或复习课。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所听的“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课堂教学,谈些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德育熏陶理应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追寻.……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是在全社会呼吁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研制完成的。审视《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其字里行间充溢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课标》重头戏的“内容标准”更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除首次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块完整的知识体系纳入外,还将“实践与综合应用”摆放到了一个引人注  相似文献   

15.
传统复习课的弊端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大量的练习为辅,学生的主体性缺失,课堂教学低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复习教学中,积极践行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知识、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找错纠错等多种途径,从更高层面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深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实现有效复习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顾美丹 《海南教育》2014,(24):17-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能力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得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相似文献   

17.
<正>1问题缘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课程标准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1].关于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解释说:“核心素养不是仅靠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的.”其中,在内容的结构化上,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教学中知识与方法的联系与迁移,  相似文献   

18.
<正>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练习课,它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而应通过知识的梳理和相应的练习,查漏补缺、深化理解,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核心素养确立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统领性目标,这就赋予了复习课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是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整理和复习”就是一种温故知新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将知识彼此间建立关联,促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因此,“整理和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在我们的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量感作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唯一新增的核心概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主题是促进学生量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模块,文章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课为例,立足两个视角,阐述三条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