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下雨了》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通过小白兔与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告诉我们下雨前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课文配以四幅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雨前小鱼、燕子、蚂蚁的活动特点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趣味浓、知识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我通过紧抓关键字词,说演结合来引领学生走进童话,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从中感受到童话  相似文献   

2.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则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谜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为了了解它,所以我做了个实验。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3.
《燕子》这篇文章的美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燕子的美是十分必要的。课上我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接着问:“燕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你能用一、二句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燕子的印象吗?”  相似文献   

4.
谢静 《云南教育》2008,(12):25-2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描写花红柳绿、燕子飞舞的春天美景。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燕子》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画面生动 ,文字优美 ,蕴含想象 ,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春天 ,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这篇课文位于《海上日出》之后。本文除继续训练学生读懂一篇课文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中心思想外 ,还通过看图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文 ,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可定为 :1 图文…  相似文献   

6.
《马踏飞燕》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在学生预习并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后的一个教学片断为:师:看了课题后,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生:“马踏飞燕”作课题不确切,因为从课文配图看,马是飞奔的,而燕子的“飞”却看不出来。生:我认为用“飞马踏燕”为课题好,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图意,突出马在“风驰电掣般地飞奔”。生:如果燕子停着不动,肯定会被马踏烂,只有燕子在飞,马也在飞,才会有书上的画面。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那么课题叫“飞马踏飞燕”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7.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介绍了鱼、牛、燕子以及壁虎尾巴的作用。教学时,可从课文特点出发,安排以下“三向”程序。一、根据课文体裁特点,突出知识重点  相似文献   

8.
《猜一猜》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则谜语的谜面,打一自然现象。共有四句话,每句话都浅显易懂、形象生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时师:在单元导读课上,大家都了解到了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并且知道了这是一篇特别优美的文章,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诗意。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去结识一下作家笔下活泼可爱的燕子。(板书:燕子)师:"燕"字比较难写,我们要想法儿记住它。我是这样记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听同事上公开课《绿色蝈蝈》,她的课堂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她先请同学们猜了两个谜语:“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不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语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答:“蜘蛛,大象。”教师又接着发问:“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猜出来的?”生答:根据谜语中讲的事物特点及平时的观察。教师顺势引入新课,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一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这样的导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11.
《要下雨了》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告诉学生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凭借插图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是低年级阅读教...  相似文献   

12.
这是—篇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春天。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重点指导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的情形,接着,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深入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燕子外形与活动情况的。最后(图文对照)进一步体味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预示要下雨的现象。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观察图画 连接组合 弄清大意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看图,初步感知课文。这篇  相似文献   

14.
本组共有三篇课文。《海上日出》《燕子》是看图学文,《古诗三首》是讲读课文。这三篇课文侧重反映了大自然的景物。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看图学文时,要注意体现看图学文的特点,从图到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图画的能力。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把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转化成画面的能力。 教学《海上日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文字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月光启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的内容。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  相似文献   

16.
一次听桌位教师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这位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他的导课是这样的:首先猜一个谜语,答案当然是小鱼,然后出示课件:一条小鱼困在水洼里,它睁大眼睛可怜地说:“谁来救救我呀!”这样的开头当然能够吸引学生,但这样的开头却无法使学生读懂课文。因为课文中的“我”是这样劝正在救小鱼的小男孩:  相似文献   

17.
《燕子》(八册)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以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情趣横生的阳春美景图。教学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弄清作者采用的由点到面、由近到远的表现手法,并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图画。第一段写燕子的外形特征。作者的观察点集中在小燕子身上,写得十分细腻。燕子“乌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似一个个特写镜头,把燕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新编统一教材初一课文《古代英雄的石像》到底是寓言还是童话? 课文“学习重点”之二明确要求我们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由此,不容置疑,本文应是一则寓言。但是,一读课文,它又符合童话的特点,根据课后练习第五题,编者的意图又是把它当作童话来处理的。课文注解注明本文“避自《叶圣陶童话选》,1929年作”。把课文当作童话来处理,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是有根据的。对于一篇课文,竟有两种自相矛盾的提法,引起了同学中的混乱。大家说:“难道寓言和童话是同一种体裁,一码事吗?不会的”。“这是一篇童话,在这里作为寓言来处理,很不科学”。“难道在提法上有错吗?我  相似文献   

19.
周建人的说明文《蜘蛛》,具体生动,富有强烈科学性。作为初二年级教材,无论对发展学生思维,还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都非常适宜。一、本文教学可以从课文开头引用的谜语导入。这一谜语概括了蜘蛛的生态特点。可是,学生一般只凭“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来理解,而不领会“南阳诸葛亮”、“单捉飞来将”的含义。这是由于一般学生只观察到蜘蛛结网,而没有注意到它机智、巧妙地捕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析]《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有趣的科学短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以谜语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我试着从“教什么的角度”来解读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