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震脚是武术运动中一个较常用的动作,如震脚弓步架打、震脚马步栽拳、震脚弓步双推掌等。但是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冬季,我们发现震脚这一动作,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好,有的是震不响,有的是用力震后脚后跟疼痛或者是脚底部发麻,严重者还可造成跟骨部位损伤。因此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动作,提高其武术技术水平,有必要对此动作进行分析探讨。 1 震脚的动作过程以右脚为例,预备姿势:并步站立,两手抱拳于腰部;动作:重心先移至左脚,左  相似文献   

2.
震脚是一个武术的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多有应用,有助于发力、制造声势,往往一个干脆、有力的震脚在套路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练习震脚时由于用力方法不正确会出现震脚无力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纠正这一易犯错误,我利用小时候玩的“踩响”玩具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青少年长拳如果按每段8个动作划分,共分四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第二段最后一个动作“小缠震脚、马步横打”在课本中没有特别突出“横”字,书中的动作要领还是以马步冲拳来描述这一动作的顺序。我在教学实际中深深体会到,既是“横打”就应突出一个“横”字,即在第二段第七个动作“勾手勾踢”完成后,此时动作状态为:左腿支撑身体,左手亮掌,右腿直踢勾足尖,右手放侧身后成勾手,然后接下面动作“小缠震脚、马步横打”。 在“小缠震脚”完成后,这时左脚支撑身体、左手抓右手腕收至腰间右侧,在落左脚成马步的同  相似文献   

4.
[二十五]裹鞭炮(图25-1)身体右转,同时右脚提起,在左脚内侧震脚,左手变拳,右拳在上交叉于腹前。、(图26-4)上动作不停,上体微右转同时右拳向前反冲出,拳心向外目视右拳。  相似文献   

5.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2,(6):54-54
北京读者张强问: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发劲震脚有什么健身价值? 冯志强答:练习陈式太极拳时,许多人都错误地理解了发劲、震脚,他们不是发劲,而是努劲;不是震脚,而是跺脚。这种错误的做法,不仅毫无健身价值,反而对身体健康有害。比如,金  相似文献   

6.
张子君  毕羽平 《精武》2010,(7):66-67
震脚,是中华传统武术攻防之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功夫内容。各种拳术的要求和追求不同,震脚在各种拳术中的作用、表现形式、练法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谈武术运动中的震脚@龙英...  相似文献   

8.
71、翻身钻林势(翻身震脚劈撩冲拳)动作说明①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右腿随势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上体略向左倾,左拳不动,右拳顺势向下、向内,经体前向左侧下方内旋成弧形下挂,至左胯前,肘部略有内屈,拳心朝内,高与左膝平,力达拳臂内侧;目视右拳(图226)。  相似文献   

9.
(图11-1)以右脚跟为轴,脚尖外摆,以腰发力,带动左脚,随右转体,左脚掌贴地,弧形扫半周。(图11-2)接上动作,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尖向里摆扣,同时身体向后转180度,右脚掌贴地弧形后扫腿。(图7-1)重心移向右腿,两拳变掌,向右前方伸出,两腿成右弓步。(图7-2)接上动作,重心移向左腿,同时双手随左转体向下经腹前向左侧捋出。(图7-3)发力动作,右掌向下,左掌屈小臂发力,同时提起右膝。(图8-1)右脚落下震脚,同时左脚跟内侧擦地向左前方伸出,右掌向右后推出,左掌附于右肩处。(图8-2)上动作不停,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变成勾手由下向左前挑起,右…  相似文献   

10.
练就真功     
纵观中国当今之拳坛,可谓豪雄并起,门派林立、旌旗尽展、繁荣空前。但各路拳种却凡圣交掺,真假优劣,良莠不齐。各门派之间差异较大,追求的境界大都是讲形式、尚美观,一套连一套,一招接一招。练功之人腰扎板带,鼓肚运气,怒吼震脚,手指钻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出大力,流大汗,用于搏击则华而不实,造成了练用分离的错误动作,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到头来真功夫没练出来反而落得一身伤残。  相似文献   

11.
一、用小道具 在教一年级学生武术操时,笔者发现以下两个问题。1)开合运动(虎啸生威)中、踢腿运动(猛虎蹬山)中、拧转运动(鹞子抓肩)中的左右臂哪个在上,哪个在下分不清,小学生出错人数相对较多;2)侧展运动(掼撞金钟)中震脚砸拳中,砸拳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2.
杨伟 《体育教学》2013,33(9):75
仔细读完朱保荣老师发表在《体育教学》杂志2010年第8期《巧用"踩响"练震脚》一文(以下称为原文)后,笔者便按照朱保荣老师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将自制的"踩响"器材在武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  相似文献   

13.
祁美娟 《精武》2007,(4):12-13
石头拳是清末有“神手”之称的武林大家唐殿卿的祖传拳术,因其拳趟走势步履坚硬且招数之中震脚颇多,手法每每出招刚强猛烈,整体发力爆发十足,故以山中石头冠名此拳名称,因此这趟石头拳特别适宜年轻力壮者演练。  相似文献   

14.
八极拳:是我国的传统名拳之一,全称“开门八极”,又名“开拳”,是一种攻防意识较强的短打拳术“八极”意为出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八极拳的特点是动作简洁、朴实,劲力充实、刚劲,发力爆烈突然,套路短小精焊;在劲道上追求崩、撼、突、击、换、戳、挤、靠等劲;步法以震脚、闯脚为主。在技法上以六大开(项、抱、担、提、挎、缠)和八大招(眼望三见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迎风朝阳手、黄鹰双抱爪、霸王硬折缰、左右硬开门、立地通天炮),另外还有四十八个大架子、六十四种手法。练拳时以八极架子为基础,其中又分行桩、  相似文献   

15.
第五段30、提膝双钩:双拳变掌,掌心向上(图43)。身体直起,左转180度,右脚稍收的同时,两掌变钩,分别向下向上抬至与肩平(图44)。然后右脚抬起迅速落地震脚,左腿提膝,面向北,目视右手(图45)。31、大抢三步:身体右转,左脚向右前方落地(图46)。右  相似文献   

16.
第七步进步斜行动作一:身体略向左转,再向右转,重心仍在右脚,同时双拳变掌,自右向上划弧,掌心皆斜向外,目视右前方(图35)。上动不停,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右脚提起,右掌从身右侧划弧上撩,左手从胸前划弧,下按于身体左侧,手心向下,指尖斜向前,目视左前方(图36)。要求:连贯起来做,擦掌、提腿,重心移动要协调稳重。内劲:以裆腰劲带动两拳掌划圆,提腿蓄劲。用法:提右膝护裆,亦可避其蹬膝。动作二:上动不停,右掌迅速下砍,左掌上撩(图37)。紧接着右脚跌下震脚,左脚提起,身体向右转约45度(图38)。随即左脚以脚跟…  相似文献   

17.
预备动作:两臂下垂并步立,撤步摆掌左手穿,提膝落穿上步连,第一段迈步格挡防拳攻,右腿弹击左拳冲,右脚落步体左转,右格左冲弓步变,蹬地摆臂跃步穿,搂手变勾腿蹬起,扣脚变掌左手穿,第二段提膝勾手体后转,起身变‘掌左手盖,右腿全蹲左腿铲,右腿蹬起步上前,右掌掳手抓拳翻,双掌齐摆眼随看,搂手撤步体右转,转体抡臂成立圆,落脚落手把腰转,第三段两臂抡直向右转,上步横推提膝穿,起身绕步左手搂,换跳抡臂震脚盖,上体右转马步变,左拳变掌头上架,落手交叉前后分,落脚变拳体左转,第四段摆臂跳起体翻转,伸臂抡圆体后转,左落右收左臂伸,塌腰收腹胸挺起;…  相似文献   

18.
阿句 《精武》2008,(10)
不懂顾法的,不会懂打法。"一动手,什么绝招都忘到九宵云外去了",是武术九段的真心话。最好的老师是无数次把你打趴下的那个人。武术家硬功夫的最高境界是见到女人小弟弟硬,见到高手舌头硬。二腿配合去兼并敌人一腿的口诀,不是那些出过国门、到过特区、出过书的心意名家能理解的。震脚跺地板的武术家是最坏的邻  相似文献   

19.
李应昊 《中华武术》2006,(11):27-28
“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太极拳是个例外。太极拳把稳固的下盘作为实用技击的基础,另外,一个通常的道理就是脚的出击,虽然势大力沉,杀伤力大,但无论如何脚的收放自如都不如手,这就带来了脚出击后落空被捉的危险,太极拳老谱说“抬腿三分险”。正因为尽知个中奥妙,太极拳的出脚、踢脚、震脚,具有不同于其他拳术的技术规范和实用技击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世界蹦床运动动作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统计两次世界最高水平蹦床竞赛中使用的蹦床动作,确定了目前世界比赛中运动员所使用的动作情况。根据相关信息和对蹦床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了近期蹦床运动动作的发展形式。结果认为,蹦床预赛第1套动作中,主要采用1周空翻,男、女使用的1周空翻情况是相似的。非完整类空翻中,使用后空翻3/4周接腹弹的动作最多。蹦床预赛第2套动作和决赛套动作中,男子动作以2周高难度动作和3周动作为主体,以3周高难度动作为前沿动作。女子使用了12001o和12001<两个动作,其2周动作以2周空翻且转体在720°以下的难度动作为主。未来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将促使运动员掌握更多的蹦床动作,比赛中对技术动作的评判将更加细致;在编排方面,预赛两套动作将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