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寒 《健身科学》2005,(4):46-47
“年老多病”,是人们用来形容中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常用语。老年人就一定多病吗?其实也不尽然,要做到老有精神、身心健康,现在似乎已不是太难的事儿,人们都知道了很多保证健康的方法,但是,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关键所在。 人体健康,从后天因素分析,主要有六大因素,即心理健康,生活规律,营养合理,运动适当,医药保健,环境良好,而心理健康应该是列在第一位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 祖国医学认为,“气是百病之源”,这里涉及到心胸和精神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50%~80%的疾病与不良心理有关。他们制定的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能力。后来,在健康标准中又增加一条“道德良好”。所以当代健康的新观念共有4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与自然的能力,道德良好。后3条均属于心理因素,这足以说明心理健康在人体健康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课程难以容纳大健康体系 传统的健康概念仅指身体没有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现代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它是指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所达到的完满状态。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彻实加强体育工作……” ,健康第一已成为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 ,主导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健康教育将在学校体育中迅速推行。健康教育其实质是什么 ,高校体育教学应如何面对 ?这是高校体育工作者急待探讨的课题。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总结 ,力求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证。1 健康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定义为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个定义对“健康”进行了较全面的科学概括和定位 ,标志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依此理解 ,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与社会保持一致的社会适应性三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包括 :良好的生长发育、正常的生理机能、适宜的环境适应反应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以及较好的身体基本活动机能和运动能力等。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发展良好、情绪稳定、性格健全、情感热忱、意志品质良好、有自尊、自爱、自信心 ,有较好的自控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社会适应性是指在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的基础上 ,与社会保持一致的个体社会化。包括道德健...  相似文献   

4.
一、健康第一作灵魂,整体设计须严谨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的灵魂。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足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己不单单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卫生组织(WBO)定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全面健康[1]。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基础。体态健康是指个体身体的结构、姿势和运动的状态良好,涉及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平衡与协调,以及适当的身体运动和姿势维持。当前,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人群年龄向低龄化发展迅速,青少年时期的体态健康与运动表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确的体态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还能预防运动伤害,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而且有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因此,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方面的发展,也要注重心理方面的发展。"育体更要育心"。  相似文献   

7.
健康     
在很多人心中,没有疾病,不用去医院就是健康的人,这是片面的。有了一个健康的机体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厚起来,大家对自己机体的健康投入和关注越来越多,但对于心理上的关注和保护却投入的很少。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出现问题,而相应的精神世界的自我救助和社会救助意识和措施相对不足,近年来各年龄段…  相似文献   

8.
<正> 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身体锻炼观念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认识上也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追求“健康”已是众人的目标。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被许多人列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学阶段体育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已被写入到教学大纲中。然而人们通常对“健康”的理解往往等同于身体功能的正常,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通过体育运动,既促进了中学生肌体的生理健康,又增进了其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的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心理健康是指人能从容地负担起繁重复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求情绪稳定,有较好的自我控制情绪和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理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生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更要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 WHO)统计 ,全球目前至少有5亿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0 %。从现在到 2 1世纪中叶 ,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痛苦和严重后果。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脑的正常活动 ,人的心理现实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 ,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人的心理 ,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就不会健康。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2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 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 :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 ,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工…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体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身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一起构成了健康的基本内容。文章在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和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健美操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其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所谓健康是指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伤害,而是需要身体和精神都能迅速,完全地适应社会环境,即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是良好的生长发育,正常的生理机能及承担负荷后的适宜反应。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6.
1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人的健康角度看,由于个体是一个身心同一的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的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能使人情绪乐观愉快,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生理上的缺陷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而心理上长期  相似文献   

17.
1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人的健康角度看,由于个体是一个身心同一的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的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能使人情绪乐观愉快,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生理上的缺陷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一名大学生的健康 ,不仅是指身体方面 ,而且还应包括心理方面。这两方面都健康 ,才算得上是一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含是不言而喻的 ,其重要性也是共知的 ,用句通俗的话说 ,身体不好什么事也办不成。多年来 ,人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心理活动是一个人的头脑反映外在事物的活动 ,也包括体内各器官的活动所产生的大脑活动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人脑 ,但心理活动的过程又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有关器官 ,甚至关系到全身运动 ,因此心理活动与身体 (肉体 )是密切而不可分割的。何谓心理健康 ?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学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二是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比如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健康。体育向来是以自身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多样、特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显示,辽宁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身体机能呈上升的趋势,身体素质指标中有些呈下降的趋势。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大学生总体健康水平刚好处在良好的边缘,其中生理健康方面的分值较高,社会健康方面的分值居中,而心理健康的分值则为不及格;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其中缺乏持久有效的体育锻炼是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