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编辑工作的时间虽不长,却能在“方格”之间感受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甘苦,也为自己工作之旅的最后历程能在编辑岗位上规规矩矩地画上一个句号,感到莫大的欣慰。于溪同志说:“人已下岗,情系出版。”这两句话说得多好,它表达了出版界老同志的情愫,反映了老同志对出版工  相似文献   

2.
在某次座谈会上,大家谈到稿费制度,有位老同志说,不应当按文稿字数多少计算稿费,而应当按照文稿的质量计酬。从编辑工作的角度说,我同意这个意见,因为一篇文稿、一部著作开多少稿酬,负责处理稿件的编辑具有首先的发言权,故编辑不可对此不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版署机关和署直属单位根据离退休干部的不同层次、不同专长和身体状况,从多方面发挥老同志的作用。他们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许多老同志中,有的被重新返聘在原有工作岗位上,有的参加对书、报、刊的审读工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大众报业集团的老干部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0多岁,这些老同志为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同志,思想上关心老同志,生活上照顾老同志,是党的干部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对老同志尊重、关心、关怀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稳定大局,促进集团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老干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孝心、爱心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要以儿女心、公仆情服务好老干部,感动老干部,增进与老干部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近半年来,我社广泛约请退休或在职的湖南籍老同志撰写革命回忆录,得到这些老同志的热情支持。在此以前,我社曾约请有关地、县委宣传部及省级单位撰写湖南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许多老同志热情接待这些传记作者的访问,并且语重心长地再三嘱咐:“你们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你们要赶快‘抢救’材料。”又说,这些传记出版后,一定要给他们寄去。老同志对革命先烈和已故的老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一批环卫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同志舒心地走出了镇信访办的大门,为首的老同志用手指着刚复印的一份红头文件说:"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不上访了,我们服气!"这些老同志为退休工资和共享经费等问题刚来信访办时情绪十分激动,此番档案从旁协助,打消了他们心存已久的疑虑和误解。在一旁的信访工作人员感慨地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济信息报》是1985年7月2日创刊的,到现在已经六个年头。六年来,在我们的事业发展中先后聘请了几位老同志,这些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新闻工作者为培养青年同志,为提高我报采编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实际培养队伍目前,我报编辑部聘请了五位从新闻单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其中有四位是北京日报的,一位是新华社的。此外,在发行和经营部门也聘请了几位退下来的老同志。  相似文献   

8.
前天,又一批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同志顺心地离开了宜城市档案局专门为老百姓开设的"档案超市".为首的老同志用手指弹着刚复印的鄂革[1979]140号文件说:"这还有啥说的呢?不告了,服气!"  相似文献   

9.
王宁 《军事记者》2008,(6):70-70
我能在新闻报道上取得一些成绩,是与我娘的鼓励和支持分不开的。若没有娘的一路相伴,那肯定是另一番情景。  相似文献   

10.
我从新闻记者转入电影界,根本不知道拍电影是怎么回事,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闹了不少笑话。后来,我看到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走进制片厂、电视台工作,我从心里为他们高兴,感到他们真是幸福。一九五三年“五一”节,我参加“五一”游行公报新闻的采写,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时的中宣部秘书长熊复同志在城楼上审完稿子后对我说:新华社的老同志多,要调一些出来,通俗出版社要人,  相似文献   

11.
六月二十日上午,省政协评报组召开第三次评报会,许多老同志非常认真,事先做了读报记录,有的写了提纲,对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论。许多老同志说,新华日报改版以来,一改以往的老  相似文献   

12.
一位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的老同志说:"提起‘除四害,讲卫生',总有人说那是‘大跃进'的产物,其实,它起源于建国之初,开始只是为反细菌战."  相似文献   

13.
1958、1959两年,我在《苏中友好》杂志帮助工作,未能直接经受“大跃进”的磨练和考验,在我个人是一大损失。1960年春季期满回国,报社一位老同志对我说:这两年你不在国内,没有犯宣传上那许多错误,以后又躲过“反右倾”那一关,够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听到吴早文的名字,是在1987年召开的全军英模会小组会上。一位年愈花甲的老将军激动地说:象吴早文这样的老同志应该作为英模会的特邀代表。几位来自老山的边防英雄听说老吴从上海来到北京,千方百计地打听老吴的  相似文献   

15.
南口的风     
秦超 《军事记者》2010,(6):47-48
说起风,脑海中常忆念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转;“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慷慨;“风吹杨柳万千条”的豪迈,而古长城烽火台边的南口的风。给人的感觉却是另一番情景。  相似文献   

16.
1958、1959两年,我在《苏中友好》杂志帮助工作,未能直接经受“大跃进”的磨练和考验,在我个人是一大损失。 1960年春季期满回国,报社一位老同志对我说:这两年你不在国内,没有犯宣传上那许多错误,以后又躲过“反右倾”那一关,够幸运的。我说:我倒不这么看。当时我要在国内,宣传上那些错误肯定会犯;“反右倾”,很可能要作检讨。不过,从长远来说,这未必没有好处。你我相处近20年,风风雨雨,过的关不算少了,可过一次长一次见识。  相似文献   

17.
一位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的老同志说:“提起‘除四害,讲卫生‘,总有人说那是‘大跃进‘的产物,其实,它起源于建国之初,开始只是为反细菌战.“……  相似文献   

18.
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特殊连队——红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长征纪实》一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真实地描述了红一方面军休养连的长征生活,与以往写长征的书多把笔墨放在军事活动和政治斗争上相比,这本书在写法上可以说是一种创造。书中用大量具体生动的事例,写长征中的老同志,其中有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三老”,写蔡畅、邓颖超、贺子珍、李坚真等三十位女红军以及一些高级伤病员。歌颂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  相似文献   

19.
这两年,我对上高中的儿子,在学业上的解惑空间日渐萎缩。数理化早在初中时就拱手相让,现在语政外也节节败退。倒是儿子,成了我“五十岁学吹打”,按弄鼠标的老师。尽管我不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但这种“父为子纲”亲子关系的“颠覆”,还是会让人感到难堪。读了范敬宜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写的一篇题为《回家问问孙子》的文章,使我感触良多,释然不少。范先生在文中写道:近来和老同志开会讨论时往往会涉及当今某些新领域、新学科、新知识。有时遇到难题,一些老同志便很自然地说:“等我回家问问儿子”,或者“等我回家问问孙子”。开始听到…  相似文献   

20.
老马 《北京档案》2002,(12):33-34
对什么是老有所为,我和一些退下来的老同志都曾认为"老有所为"就是退下来后,能在原单位继续被返聘.其实这早已是上个世纪的老皇历--看不得了.您说,如今哪个单位不在减员提效,别说您这些到点退下来的老同志人家不聘,便是没到点的老同志不也陆续地被单位一刀切地办理了内退.更有效益不好的单位,便是年轻力壮、年富力强者,也正遭遇着和即将遭遇,或买断工龄,或下岗待业自谋出路的命运.所以,如今退下来的老同志没有被单位返聘,或者原来曾经被返聘,现在却被解聘,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切不可想不通,让曾是你部下,曾是你学生,曾是你弟子的现职领导左右为难,说你也不是,不说你也不是,还得拐弯抹角地给你做工作;当然也不要发牢骚、生闷气,倘若憋出一场病来,那既于事无补,更于自身于家庭都无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