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市场》2007,(1):24-24
话剧《民工兄弟》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2006年推出的一部新作。由着名剧作家贾鸿源创作。由曾因执导《目击情人》、《今夜请将我遗忘》、《在床上》、《乌鸦与麻雀》、《穿越颠峰》等话剧被誉为“票房”导演的杨听巍执导。是首部反映农民工生活的话剧。2006年PP、P2月连续为在沪务工的农民工兄弟演出十余场.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广大民工兄弟的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掀起小剧场兴建热潮 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由林兆华执导,1982年首演于首都剧场三楼的宴会厅。那时,北京尚无真正的小剧场,且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北京的小剧场数量始终维持在3个左右。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上海舞台作品创作无论屉数量还是质量均呈良好态势。戏曲、戏剧方面涌现出一批基础好、有潜力的作品,新创作剧目50部(包括小剧场话剧),如京剧《成败萧何》、昆剧《一片桃花红》、越剧《白衣卿相》、话剧《十月两行》《金锁记》、木偶剧《鼠精灵》、中篇评弹《弦索春秋》等。上海沪剧院推出生活喜剧《龙凤逞强》,题材涉及当代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发挥了沪剧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长处,剧本基础较好,演员阵容也比较强大,使本年度沪剧创作的情况有所改观。在创作新剧目的同时,戏曲院团还推出了一批改编、移植剧目,并对上年度完成的剧目进行了加工提高。京剧院在第4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参与演出了三台半大戏(半台演出为京昆合演《桃花扇》)和若干个武戏小戏,其中三台半大戏中就有新创、改编、加工后复演等小同类型,体现了较高的业务规划、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话剧团是成立于1960年的国营专业文艺团体。在35年的艺术历程中,南京市话剧团先后创作和演出了《雷雨》、《秋海棠》。《彼岸》、《卫星上的交响乐》、《泪血樱花》、《天上飞的鸭子》及话剧小品共60余台剧目,在观众中享有颇高的声誉。1986年,团内一批热爱话剧事业的同仁发起了“小剧场探索运动”,演出了(魔方》、(打麦缸》。(富于朝着田野的房子)、(家丑外拓》等小剧场话剧,受到同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1989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南京市话剧团具体筹办了“中国首届小剧场戏剧节”,得到全国戏剧界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上海舞台艺术创作与演出继续保护良好势头,出现了一批精品,优品和新品。其中,新创作剧目有京剧《圣母院》、昆剧《紫钗记》、越剧《韩非子》、话剧《茶花女》、沪剧《露香女》等戏剧剧目40台(其中话剧作品21部),音乐舞蹈杂技作品有舞集《满庭芳》、杂技《雕刻时光》等大小节目共69个,一批精品、优品、新品剧目诞生,特别是在国家的各类艺术比赛和展演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上海京剧院的《成败萧何》在第5届中国京剧节上一举夺魁。话剧《秀才与刽子手》、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入围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二期)资助剧目,  相似文献   

6.
6月20~22日,上海滑稽剧团创作的大型原创滑稽戏《可苦可乐》在艺海剧院上演。该剧由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徐世利通过采访农民工积累素材构思创作而成,反映在上海务工的农民工的生活。7月7日,《可苦可乐》作品研讨会召开,专家们一致肯定这部戏将触角伸向小人物,凸现改革开放转型期,农民工进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好戏。由上海滑稽剧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袂打造的反映老上海风情的原创音乐剧《马路天使》于9月5~22日在话剧艺术中心演出16场。  相似文献   

7.
对于北京话剧剧坛来说,1998年堪称小剧场戏剧年。自1982年北京首次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小剧场演出以来,1998年是小剧场戏剧演出最多的一年。仅以上半年为例,就有16台之多,其中7台是由专业剧团演出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等待戈多》和《雨过天晴》显示他们依然具有戏剧探索的勇气;中国实验话剧院以机无葬身之观和炼凡》的复排证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剧场保留剧目;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以《花房姑娘》宣告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小剧场,并以仁毛钱歌剧》表明自己仍然是在中国传播布莱希特戏剧经典的主要阵地;总政话剧团以《冲出强气流》突破原有的…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在第二届国际艺术节上刚看过爱尔兰Gate剧院演出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马上又看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来京演出的话剧《艺术》,心里真是高兴。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独特的戏剧是观──话剧小剧场演出。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期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观众审美情趣的转变,话剧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小剧场艺术却悄然兴起。自198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第一部小剧场剧作(绝对信号)以来,小剧场艺术一直在顽强的坚持和发展中。1988年和1993年,由民间发起组织了中国南京小剧场会演和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演暨国际研讨会,《母亲的歌》、《周郎拜帅》。《特殊军营》、《中国梦》、《娥》、《天边有一簇圣火》、《留守女士》、《火神与秋女》、《泥巴人》、《热线电话…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94-195
2011年.上海舞台艺术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进行创作。在艺术表现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并力求在表演风格与表演技艺方面有新的突破。新创作剧目有京剧《梨园少将》、沪剧《军礼》、中篇评弹《上海光复记》、话剧《共和国掌柜》、《四一一·上海夜》、《人面桃花》等近40部,音乐舞蹈杂技作品有舞蹈《茶山情歌》、《心中的达卜》,歌剧《那时花开》,杂技《双人软钢丝》、  相似文献   

11.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上海市工人化宫合力合作推出的大型话剧《中国制造》在上海、北京掀起一股狂潮。观众对演员的表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更因话剧揭示的主题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国制造》犹如一部警世之作,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2,(9):86-96
《凤仪亭》让世界聆听川剧美 近日,中西合璧的歌剧《凤仪亭》在美国林肯中心上演。新版歌剧《凤仪亭》由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根据同名川剧创作,由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Atom Egoyan执导,全剧舞美、配乐等均出自国际一线团队。剧中沈铁梅出演女主角貂婵,她用川剧高腔“搭档”京剧和现代音乐,向美国观众讲述了“吕布凤仪亭私会貂蝉”的三国故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上海歌剧院演出场次292场,其中歌剧演出78场(其中本地剧场15场、沙龙23场、外地25场、境外15场),下乡演出13场,学生场24场,公益性演出29场,指令性演出2场。2008年,歌剧院以迎奥运、迎世博为契机,原创歌剧《雷雨》、经典歌剧《奥赛罗》、《图兰朵》、中国歌剧《诗人李白》等轮番上演,并创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交响合唱《太阳、大地、人》、舞蹈《城舞今典》汇集新创作的《夜舞精灵》、《剑吟》、《绽放》、《穿越》、《蝶恋》、《情人码头》等原创小节目。剧院积极策划历史题材歌剧《楚霸王》、现实题材歌剧《那时花开》、舞剧《嫦娥奔月》、《上海·上海》。  相似文献   

14.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5,(7):24-25
特吕弗的《日以继夜》和费里尼的(《八部半》有些相似,都是描写导演创作过程中的混乱状态。但是两的不同点在于,《日以继夜》通过展现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外部世界的混乱对比导演内心世界对电影的热爱,而《八部半》则直接透视导演的内心世界,不仅仅表现了导演的精神苦闷,而且透露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厌烦和矛盾情绪。  相似文献   

15.
自话剧《茶馆》1958年首演以来,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等老一辈话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便使之成为中国话剧家喻户晓的经典。上世纪80年代后,《茶馆》相继登上德国、新加坡、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舞台。如今,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数十位北京人艺新一代实力派演员,协力推出的新《茶馆》作为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化节”的压轴戏,赴美交流献艺,不仅是中国话剧首次登上美洲大陆,也是《茶馆》继征服欧洲观众后的又一次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上海木偶剧团创作了《两只蝴蝶》、《大耳朵图图》、《阿里巴巴》,重点修改了《海的女儿》。作为2008年上海市文艺创作重点剧目的大型音乐木偶剧《两只蝴蝶》,针对青少年盲目追星,想一夜成名的现象而创作。舞台剧版《大耳朵图图一梦想英雄》,是上海木偶剧团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次合作成果。该剧充满了儿童喜爱的戏剧元素。《阿里巴巴》在遵循和保留原著精华的基础上,采用新视角,对人物和情节进行全新演绎。根据安徒生原著为基础改编的《海的女儿》修改后,以独特的视角,赋予了童话故事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话剧,第三版《雷雨》于“2006中国化节”期间,在日本东京四季剧团“秋”剧场上演,这部以人性为主要请批示的经典剧目,超越了语言的障碍,深深地打动日本观众。该剧由顾咸任导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65-266
由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提供文史指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大型话剧《共和国掌柜》于6月23日~7月3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始建于1948年。50年来,剧团一直重视本团创作,相继创作与演出了近百个剧目。大型话剧《渠水长流花盛开》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荣获演出二等奖。《懿贵妃》、《班禅东行》两戏,1988年应香港艺术节协会及香港联艺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赴港参加第十六届国际艺术节,演出盛况空前。《懿》剧被认为是继话剧《茶馆》之后,赴港演出的又一个好话剧,是一次高层次的演出。《班禅东行》被报界称为"史诗般的莎士比亚式戏剧"。《女人》获第二届全国文华新剧目奖;大型民族历史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荣获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  相似文献   

20.
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综述 上海舞台艺术创作与演出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精品、优品和新品不断涌现。新创作剧目有越剧《画皮》、沪剧《胭脂盒》、话剧《大哥》、《资本·论》、《我爱桃花》等41部,音乐舞蹈杂技作品有舞剧《周璇》、《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歌剧《咏·别》、杂技《镜界》等大小节目共70个,一批精品、优品、新品剧目诞生,特别是在国家的各类艺术比赛和展演中取得骄人成绩,昆剧精华版《长生殿》获文化部第13届“文华大奖”(榜首)和“文华单项奖”,京剧《成败萧何》获第13届“文华大奖”和4个“文华单项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