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青少年田径竞赛中的运动员心理障碍分析 1.比赛中产生的情绪障碍。引起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田径竞赛的意义、竞赛的胜负、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中美两国大学校际田径竞赛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田径竞赛种类与年度计划安排、竞赛分组与参赛方法及田径竞赛赛事运作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两国大学的校际田径竞赛管理既有共性特点,又存在明显差异。对中国大学校际田径竞赛管理的启示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大学校际田径竞赛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顺利开展大学校际田径竞赛的重要组织与制度保障;建立科学的大学校际田径竞赛体系和科学规划竞赛系列安排是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的前提;科学的田径竞赛分组和严格的运动员参赛资格规定是大学校际田径竞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规范的赛事运作是大学校际田径竞赛高效举办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田径裁判是竞赛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竞赛的效果。裁判员是在竞赛中依据竞赛规则,对运动员的成绩和竞赛中发生的问题做出评判的工作人员。因此,裁判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参赛情绪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由此  相似文献   

4.
田径竞赛制度是组织和实施田径比赛的依据和指南,是一切田径活动所要遵循的一个中心原则。田径竞赛制度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田径运动水平发展。因此田径竞赛制度必须符合田径运动的发展规律,必须服务于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逐步的与国际赛制相接轨,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5.
田径比赛兼项请假与分道跑项目发令员站位问题的处理办法王丁印①张建平①于学清①王洪宽②1关于兼项请假在田径比赛中,特别是基层田径比赛中,每名运动员多报2项或2项以上,再加上业余运动员兼项不规律,在编排竞赛日程时很难照顾每名运动员的兼项,因而在田径比赛中...  相似文献   

6.
洪潇  李益 《新体育》2023,(2):103-105
对于高校田径运动而言,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将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好,才能使其具有良好的耐力与体力,进而在田径运动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基于此,文章将围绕田径体能训练的概念,从高校加强田径体能训练的作用入手,对现阶段高校田径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一定的见解,以期望能够帮助高校田径体能训练提升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究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田径运动员出色的比赛能力与田径竞赛规则密切相关.在比赛中合理运用规则精神将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技能、自我控制应变能力,以及有效地选择与运用技战术,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8.
张战毅 《体育科技》2011,32(1):70-73
从田径运动的实际出发,以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量表》对河南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对逆境应对认知力作定量测量,对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认知力进行客观评价,试图找出河南省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的特点与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田径运动员的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应对能力,提高竞赛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各类田径比赛中,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必须遵循和执行《田径竞赛规则》和该次比赛的竞赛规程。只有规则和规程得到贯彻执行,才能保证运动员问公平竞争,才能为运动员营造良好的竞技气氛。近几年来,我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比赛中担任裁判员或裁判长。在我多次执裁中,发现有些违规问题是由于教练员忽视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包括新修改的条款不能及时了解)的学习,对规则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认知风格、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市优秀田径运动员9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田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低于田径常模、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常模,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常模,场独立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低而状态自信心更高。②认知风格与认知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正相关,认知风格是影响认知状态焦虑的一个主因素。③两种认知风格运动员与竞技水平发挥率负相关,场独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率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负相关,竞技水平发挥低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正相关,两组运动员与状态自信心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竞赛焦虑的三个维度均不能预测竞技水平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中学生田径运动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学生田径运动发展具有训练竞赛与教育体制相融合,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从"百万大军"中脱颖而出,运动员在长期全面多样的训练竞赛中逐渐突出专项以及通过广泛开展训练竞赛来培养优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等特点.并讨论了这些特点对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SCL—90量表评定57名大学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期间的心理健康程度。测试结果显示:在训练期间有8.8%的运动员存在着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在竞赛期间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上升到23.8%.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强迫和焦虑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田径竞赛学理论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生 《体育学刊》2003,10(2):109-111
对田径竞赛现象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田径竞赛学的主要研究价值和意义,提出了田径竞赛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探索田径竞赛活动的本质特征,基本规律和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田径运动竞赛的方法以及田径竞赛中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途径,方法和技巧,为有效地进行田径竞赛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田径竞赛规则是确保田径比赛的规章制度。运动员根据田径规则来进行比赛,裁判员根据竞赛规则来进行评判,教练员根据规则来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田径规则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阅读文献,结合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际工作经验将针对田径规则变化与田径运动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希冀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机构、训练与学习体制、竞赛体制、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对中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培养体制进行比较.在分析两种体制各自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对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培养体制的改革提出建议:完善体校培养体制,构建中学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6.
田径竟赛规则的法律效力主要表征为裁判员的判定准则和运动员的行为规范。在复杂的田径竞赛活动中,规则将裁判员和运动员这对矛盾双方无条件地统一在公平竞赛宗旨之下。然而竞赛的复杂性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使规则的条款又难以详尽,即使已经成文的内容中有些概念存在着定量与定性、精确性与模糊性差导,易引起对规则精神的理解和执行上的差异。本文试就几个概念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界定和辨  相似文献   

17.
在田径全能比赛中,运动员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多个单项的比赛,全能裁判根据运动员单项成绩得分总和多少来判定名次。由于全能项目的特点及双倍计分的原因,加之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全能比赛竞争异常激烈。而目前对总分相等判定名次的具体方法尚未统一,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比赛名次。为此,笔者认为根据1992年田径竞赛规则的精神以及1997年田径竞赛规则的修改内容,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判定方法十分必要,对指导田径全能裁判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延威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3):35-35,41
对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从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入手,加强“体教”结合,建立新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田径竞赛制度,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是辽宁省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与比赛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田径运动员竞赛的心理特征和最佳心理状态的表现及赛前心理控制与调节及促进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形成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中,青少年阶段是十分重要的"过渡"阶段,对于取得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苏联著名田径教练员波波夫在其所著的《青少年田径运动》一书中,列举了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模式特征,为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提供了定量化标准,现摘译其中竞赛运动员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