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认识事物,认识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反复强调认真仔细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重点、目的等,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二、教给方法,提高能力。观察事物,常见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依次观察,即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静止的事物,大多按空间顺序来观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观察动态的事物则常常按时间的顺序。二是分类观察,抓住事物…  相似文献   

2.
绘画作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引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水平和鉴赏力,更重要地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力求改变注重技能技巧训练的传统教法,着力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一、教幼儿多观察美好的事物,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简化教师示范环节   首先,要放开幼儿的手脚,让幼儿直接去认识客观世界。因为绘画活动是一种以观察为基础的艺术活动,它具有直观性和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带幼儿广泛观察各种不同的事物,大…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对某一事物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作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一、从观察入手,指导学生认识周围事物。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而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过程。是人对现实对象直接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儿童要写所见所闻,经历过的事,必须要对周围的事物有所认识,而要认识周围的事物,必须要从观察入手。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三年级的一堂观察作文指导课,是写“一串红”,  相似文献   

4.
一、注重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章才会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 ,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习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 ,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 ,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 ,使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从身边悄悄溜过…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感知事物呈现阶段性,相邻的感知阶段又是连续的,但又并非是倾刻之间能够实现感知的连续。针对小学生认知事物的这一特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电化教学尝试,他们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总结近年来的电化教学的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四点:一、电化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课文的能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插图配合的幻灯和录像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便于理解和记忆,从…  相似文献   

7.
陆连华 《科学教育》2004,10(2):41-42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对学习有十分重要作用。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创造客观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  相似文献   

8.
运用投影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郭俊生一、投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客观世界有万事万物,学生不可能都观察到,必须选择少数事物作为观察对象。选哪些事物作为观察对象,与事先确定的目的有关,集中精...  相似文献   

9.
培养认识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王苹学生作文应具备两方面能力,第一方面,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认识能力。第二方面,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认识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了学生认识能力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一、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教学大纲中指...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观察是一种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人们了解事物化学性质、利用事物化学性质、改造事物化学性质的一门科学。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必须具有认识事物化学性质的素养。而这些素养不是学生与生俱来就拥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识素养。一、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观察一种物质与看一种物质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来说,人们看事物,就是仅仅从外观上去看一种物质,这只是观察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观察事物的方式不能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事物和现象的一种知觉过程,同时又包括有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现象的特征和条件,认识事物的部分属性和特点,以及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内容,发现相似点或因果关系。因此,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开设自然课,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考查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这对学生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知识,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实际中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浅析——传授自然课的知识,了解事物的本质、作用,事物与大自然的联系。讲明道理,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水平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认识事物、归类事物、分析事物共同和不同特征的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对自然课有关知识作一番梳理,讲明划分事物属性的道理、作用。例如:(找共同特征)一课,就拿钉子来说,这是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4.
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深圳向南小学武建冶一、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指导观察是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直接接触事物,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共同活动,从各方面了解事物的种种属性。这是观察和认识事物的途径。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  相似文献   

15.
许艳 《华章》2013,(25)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对事物产生一种新的认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知觉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应用“观察——思考——观察”的方法能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6.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的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系统的知识都从观察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很重视让学生观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18.
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相同、相似和差异的逻辑方法。它的认识功能在于它有鲜明的启发性,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便于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因此,我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带着比较异同的目的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所需的能力,大体有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这六个方面。认识事物一般从观察开始,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对客观事物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经过思维活动加工、提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发展。虽然观察看起来常常是一种表面现象,但它是认识事物内部的基础,由表才能及里,这是认识事物的必经之路。因此,  相似文献   

20.
化学教学中几种观察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学中几种观察品质的培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中学(311400)董君观察是一种按照预定的目的任务,并需要有一定意志的知觉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都离不开观察.化学学科的认识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