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全面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引介西学过程中,通过翻译西学著作和撰写书评,对西方古典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介绍,从而将古希腊罗马历史文化知识引入了中国。严复引介传播西方古典文化的工作,为维新变法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文化武器,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人了解外国历史的需求,也激发了青年人探寻世界知识和外国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维新运动兴起之际,中国思想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也未真正突破这一框架的束缚。严复则在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了中国传统君主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弊端,强调自由与民主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在理论上给“中体西用论”以致命一击。然而,严复在变革的实践上又未能突破“中体西用论”的框架。他思想中激进与保守、现实与空想的双重因素,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这实际上是由清末社会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一百年前,中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时势造英雄,是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成就了康有为,使他成了中国先进者队伍中的思想者,近代四位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也正是维新变法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梁启超的才华充分展露,“齐名南海,并称康梁”。  相似文献   

4.
严复(1852—1921)是向西方求真理的先进中国思想家。他早年赴英习海军,学贯中西。他站在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的立场上,鼎力倡言近世西方自然科学的“求真学”重实验的精神。他提倡重实验观察的“新学风”。弃绝误国害民的中土八股取士的旧学。他对近世西方穆勒名学,培根的科学归纳法进行了科学的陈述,尤其是他能摆脱西方实证主义和新黑榕尔派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偏见,站在变革求新的新视角首次向国人推荐《天演论》与黑格尔的进步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开始于1895年,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从1903年起,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之孙中山加强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才逐渐衰落。待到1905年《民报》创刊并同维新改良派展开思想大论战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完全取代了维新变法思想,而占据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著名代表。他最早比较系统地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介绍给中国人,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1897年10月他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通过该报进行维新宣传,直至1898年9月百日维新后报纸停刊,前后将近一年时间。这一时期,严复对报纸倾注了大量心血,使之与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南北呼应,成为北方宣传变法维新的主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7.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人物,杀的杀,逃的逃,但大力宣传变法的严复却平安无事.因为严复在变法运动期间,虽然参加维新变法,大讲西学,但他只做宣传工作,而不愿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一起参加政治活动.近年来,在研究严复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时,大多只注意到了严复的思想等公领域,而对严复的性格特征、人际关系等私领域则涉及较少.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严复的公领域和私颁域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时期,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积极参与,并创办《湘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樊锥在《湘报》上发表了《开诚》、《发锢》等文章,提出了民权宪政、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改革科举、重视人才、改革社会陋习等维新变法思想。樊锥的早年经历对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的湖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开埠通商、西教传播和新学传入,使得近代温州较早、较快地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使当时国内维新变法思潮在温州得到强烈响应。近代温州维新思想家继承永嘉实学思想,汲取西方工商文明,从实业建设、金融理财、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工商经济的思想。近代温州维新变法思潮中的工商经济思想,对改革开放后温州工商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西方文化译介家、博学的文史学家和资深导师;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1890年至1894年,在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1894年入京会试,因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与康有为邀集在京18省千余名举人联名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要求。1896年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1897年赴长沙时务学堂任总教习。“百日维新”时期,主持京师大学堂译书事务并参与机要。1898年底,因变法失败而逃亡日本,在那里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维新改良,译介西方文化。1920年后,专心从事著述和…  相似文献   

11.
徐曼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6):104-106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天津生活20年,为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在天津《直报》发表政治论文,鼓吹变法;翻译《天演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创办《国闻报》,推动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严复在天津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也因此成为天津近代史上最有影响、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荣明 《文教资料》2001,(3):27-29
康梁维新变法,冲击了中国封建专制的锁国政策。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逐渐为当时的知分子所接受和宣扬。谢无量也正在中国东南海滨活动。1898年他十四岁时在安徽芜湖及南京、上海读书,稍后参加编报,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民主民权、平等自由思想。1889年12月他读到宣扬维新变法的《女学报》载:“男人与女人虽然形质不同,而为人之道则一也。” 当时高呼办女学、男女同校的声音很高,谢无量在《新青年》杂志撰文称赞康周薇办的“女学报”有革命精神。1901年他又撰文:“近世生物学家称,妇人之能力,所以终弱于男子者,盖由数…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和政治变革运动,其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他们反对旧学、倡导新学,主张设议院、开国会、伸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对封建制度及封建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猛烈的批判,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谭嗣同的表现尤为积极突出.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抨击君主专制及其理论基础、纲常名教,宣传维新变法,并身体力行,积极投入维新变法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14.
姚中秋 《留学生》2010,(5):21-22
中国模式论并非新鲜概念。过去百年来,已经出现过多个版本的“中国模式“论。清末一系列”变法”:维新、新政、筹备立宪,乃至于后来的民国和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仿照西方构建现代国家体制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西方进化主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是西学东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精神文化层面引进的一种成体系的“西学”。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矛盾、自强求富和亡国灭种的矛盾是进化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萌芽亦要求中国出现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观念或文化。传教士来华对进化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严复则将其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推至巅峰。进化主义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史上“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发奋图强、救亡图存的斗志,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批判封建主义及其维新变法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后续传入中国提供了思想上的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对中西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因而在对待西方文化上,他大胆否定了传统的“华夷之辨”,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强调学习西方应从科学技术上升到政治制度、人心风俗的层面上来全面学习,从而使其思想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取舍模式,开启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以1895年“公车上书”为标志,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四川,1897年重庆出现了鼓吹变法图强的《渝报》次年春,“蜀学会”和《蜀学报》又在成都诞生。然而,1898年的“戊戌政变”扼杀了百日维新。“蜀学会”和《蜀学报》随之从历史舞台上消隐。但是维新变法思想并没有被扑灭,相反,它依然在四川思想界传播和发展着。黄英所著《筹蜀篇》,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四川维新思想传播和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迁都定天下之本——康有为迁都思想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侃 《历史教学问题》2001,(3):20-22,19
甲午战败后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十八省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明确提出挽救民族危亡的四项主张 ,即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① 。其中“迁都定天下之本”虽属“权宜应敌之谋” ,但终关乎天下根本 ,构成维新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术界对这一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却少有研究 ,本文拟就康有为的迁都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一、迁都是为了变法图强康有为的迁都思想是其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迁都是为了变法图…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清末维新运动中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1895年,梁启超在北京代表广东籍举人向光绪帝上书,并支持康有为“维新”,主张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时期,梁启超负责主持京师大学堂译书事务并参与机要。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竭力向国人介绍和宣扬西方文化,旨在  相似文献   

20.
一比较文学在我国大体上是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之间开始的。严复、林纾、梁启超、王国维、苏曼殊、鲁迅等是接受西方文化的先驱,他们在本世纪初就对西方文化有所介绍,并对中西文化作过一些零星的比较,例如鲁迅在一九○七年就写了《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等著名的论文,茅盾曾说过:“《摩罗诗力说》,象普罗米修斯偷天火给人类一样,给当时的中国知识界运输了革命的精神食粮。”鲁迅在这篇名著中说:“求新声于异邦……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诗派。”对我国接受西方文学和从事比较文学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到了三十年代,我国学者就有意识地对中西方文学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