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 《新闻界》2002,(3):58
悲喜交加中一张欲哭无泪的老脸,一幅人物头像的大特写。他那坚毅的神情中双眸凝视着庄严的国徽,在历时4年状告公安“行政不作为”的上访路上,满头的披肩银丝向读者倾诉着一个“真理”的故事,岁月沧桑在瞬间定格。翻开2001年9月4日……  相似文献   

2.
《北极星报》是大连大显集团公司主办的一张4开4版企业报。在众多的企业报中,以“读书”为主题的专版出现在企业报尚为数不多。该报第260期第四版以“提倡勤学好读”为主题。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不是光看夜总会消费多少,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图书的消费。”新闻出版署发布的资料显示,1995年中国人均购书5.51册,而10年前的1985  相似文献   

3.
张亚杰 《档案天地》2006,(4):26-27,17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并印发了《五一六通知》。5月25日下午2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部书记聂元梓等7人.在饭厅墙上贴出了题为《宋硕、陆平、彭瑕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引起了中央高层的特别关注。6月2日,《人民日报》以《北京大学七同志一张大字报揭穿一个大阴谋》为标题。全文刊登了这张大字报。从而.一张大字报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成为“文革”中一道特殊的“风景”,“文革”十年.  相似文献   

4.
1988年元旦凌晨,在台北开往南方的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二辆车头上闪着黄灯的密封式卡车,以110公里以上的时速飞驰而过,这是台湾两大报中国时报和联合报的运报车。今年元旦,对于台湾所有的报纸而言,非但不是假期,反而是一场“战争”的开始。长达36年之久的“报禁”在这一天解除了,报业竞争进入新的“战国时代”。 1986年,国民党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同年12月1日,台湾“行政院新闻局”正式宣布解除报禁,从1988年元旦起,开放新报的登记、放宽张数的限制,即由原来不得超过对开三大张放宽至对开六大张。至此,自1951年6月10日起限制新报登记及1955年起限制张数的规定,都告解除。台湾时报新闻周刊的记者在元旦时采访了台湾许  相似文献   

5.
来永玲 《东南传播》2011,(11):43-45
当今社会,“图像拜物教”作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它利用大众媒介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行为规范,民俗风情以及宗教信仰,而且在社会的微观权力构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微观权力这张无形的网络在“图像拜物教”这张有形网络的映衬下进入可视的状态,大到人类社会,小到每个个体,都在这张网络中受到无形或者有形的规训。  相似文献   

6.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7.
扩版潮不期而至的扩版潮,冲击着1992年的中国报业。新年的钟声响过,文汇报的读者捧读到了8个版的报纸,该报去年9月即发布预告,其后又4次试刊,多方征询意见,终于如期隆重推出两大张8个版的报纸。福建日报、黑龙江日报也于同一时刻完成了同样大幅度的扩版动作,这一东一南一北3家报纸,继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天津日报之后,跻身于省级以上综合性日报少数8版报纸的行列中,而解放日报在日出8版之外,今年于每周六又增出一张4开8版彩色报纸。今年下半年,北京日报也将“加盟”这一队列。广州日报于1990年即出对开8版,新年伊始,又  相似文献   

8.
在我家墙上挂着4张照片,是我们夫妻二人牵手走过的人生之路.每一张都在不断地述说着美好的过去.留住了美好的瞬间。1958年的订婚照——人生爱的阶梯。我是1957年从邮电电报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市电报局”电报科实习后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由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湘赣军区1933年11月4日出版的《红色湘赣》报。 该报两张4开8个版面,长58厘米,宽38厘米,油印。报头为竖排的“红色湘赣”字样,下为“第十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四日”、“本期两张”、“售铜元三枚”字样。第一版为特刊,上刊载《中  相似文献   

10.
邯郸晚报在中学生中招聘小记者,这一活动从1996年开始,已连续搞了三年,年年红红火火,至今已有200多名中学生先后加入到邯郸晚报小记者的行列。招聘小记者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张地市级晚报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其中策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好“点”。“点”即策划的切入点。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一张报纸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必须多出精品,而策划越来越为各家老总们视为出精品的看家招术。一张报纸,一个版面没有策划是万万  相似文献   

11.
经深圳市委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深圳特区报》从1989年元旦起,将由一大张4个版扩充为两大张8个版,定价每份3角。该报在扩版之后,将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刷新报纸版面,调整内部机构,力争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全国报业之林。扩版后的《深圳特区报》,将立足深圳,服务全国,沟通海外,努力办成一张开放型、多功能、多层次、“窗口”色彩浓厚的报纸,作宣传改革开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开展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我在参加“档案进家庭”的宣传、指导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同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引起许多往事的追忆。我的家庭档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一张12寸黑白照片,这是一张1945年7月10日我父母结婚时穿婚纱、礼服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合影。这张照片距今已57年,照片中的多数人已与世长辞了,但照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都在延续。每个家庭摇篮仍延续着人类生命的永恒。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在家庭档案整理就绪后,静下心来,续编家谱…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办公室里出现了新情况:未到月末“报夹子”不胜负荷,厚厚的一大叠报纸难以夹住。原先每日一大张的改出二大张,二大张的改出三大张,报纸扩版的结果,猛地使人感到数十年依旧的“报夹子”也得改造一番。1993年全国报纸半数以上扩版。有人称之为:“新闻媒介正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兴旺的年景”:有人则认为:“扩版成风”,读者不乏微词,报界也受到困扰。见仁见智,原来难于强求一致:然而这一褒一贬之差距缘何产生,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从中州平原,到燕赵大地,广泛流传着河南“房东老弟”张金印与河北“八路老哥”卢香林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张金印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关乡后嘴头村一位75岁的老人,而卢香林是河北省肥乡县翟固乡埔上村一位孤身伤残军人,张金印以超常的意志和毅力,离家别子,25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卢香林,延长了一位革命伤残军人的生命;与此同时,张金印还先后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送到部队,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国拥军壮歌。(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及一些大军区、…  相似文献   

15.
我在新闻战线上,实实在在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经”念得很少,“修行”得也很差。因为,我参加革命后做了十多年青年和文化工作,直到解放前一年,才当了记者、编辑。一九五三年,奉命办起报来。办了十三年,就碰上十年浩劫,被“关牛棚”,“下放”,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年秋天,又奉命办报。所谓“二返长安”。转眼就是六年。上述两个时期中,都是先办日报后办晚报,由小(四开一张)到大(对开一张)。十九年的办报生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备尝艰辛,苦中有甜”。现在,呈现在同志们面前的只能说是自已的一些粗浅体会,聊供参考、哂看。  相似文献   

16.
1992年4属17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报纸同时在显著位置推出同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伏在书桌上,手握铅笔,一双大眼睛充满忧虑和渴望……照片的标题是“我要读书!”这张照片被各大报刊争相转载,作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它凝聚起一股巨大的力量,成千上万的孩子因此改变了命运:这张“大眼睛”照片的主人公就是苏明娟,安徽省全寨县人。2002年7月7日,读高三的苏明娟参加了高考。10年来,苏明娟一直生活在关爱的阳光里,但也有委屈、被误解、心烦和流泪的时候,尤其是高中三年,被学校善意“雪藏”的日子里,她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13日,苏明娟在填完高考志愿后,终于敞开心扉,一吐自己成长的“烦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个春雨潇潇的夜晚,我独自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双眼默默地注视着置放在桌上的三件自己青春年代的珍贵人生档案:一张粉红色的“上山下乡”通知书、一张略显发黄的奖状、一张上海市1977年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看着、看着,绵绵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又追寻起那往日的情怀、如歌的岁月…… 首先请看这张“上山下乡”的通知书,全文不长,不  相似文献   

18.
1925年1月4日起,《京报副刊》连续一个月在报端刊登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必读书”.在征答过程中,“青年爱读书票”发出约20余万张,收回仅为308张(含2张废票).“青年必读书”则由编辑部“备券投寄海内外名流学者”,发出不过100,收到答卷78份.  相似文献   

19.
据了解,陕西日报社在1994年新闻改革中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是创办了一张以新闻照片为主的《陕西日报·社会大视角》副刊,充分体现了新闻界喊了多年的“文图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为增强党报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乃至可视性,找到了一条新路子。作为全国省级党报中唯一的一张以新闻照片为主的副刊,《社会大视角》已崭露头角,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新闻界的广泛赞誉。《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它“琳琅满目,多姿多采,是实现文图并重的一个突破,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新事物”。1994年11月下旬,陕西日报社举行《社会大视角》专题研讨会,80多人莅会,40多人发言。他们对这张副刊给予充分肯定,并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本刊特发表刘荣惠同志的讲话和尹维祖同志的发言,以资交流信息,并希望能得到新闻界的进一步关注和评论。  相似文献   

20.
2001年8月22日,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的一次“小奥运”,格外引人注目。当晚做“大运会开幕专版”,面对新华社发来的百来张图片,有点眼花缭乱。哪一张作为版面的主打照片呢?是令人惊叹的飞碟点燃圣火?是动人心弦的巨龙飞天而去?还是千姿百态的运动员入场?我挑选着、思考着,好像都可以,又都缺点什么。突然,一张“葡萄牙运动员与北京观众相互致意”的“花絮”类图片,让我怦然心动:那些健康美丽的外国男女大学生运动员前倾的身子、兴奋的眼神、高举的手臂,同挥舞着红国旗、绿会旗的如潮如海的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