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体育中考项目设置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在今天的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体育中考制度实施的意义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考试的杠杆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和  相似文献   

2.
<正>回顾体育中考推行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学校、家庭、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然而,面临考试压力的体育教学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校、体育教师或许追求的是学生的升学率;家长追求的是孩子体育中考的分数,不让体育中考拖了文化课的后腿。一、考什么教什么,体育中考的"包袱"误导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1979年上海市的崇明中学,最先拉开了体育中考的序幕,也是中国最早实施体育中考的学校。至今有近30多年的历史。2006年至今体育中考又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其发展层次进入了更深的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下发,之后出台并大力推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且促使其与体育中考有机结合,各地区高度重视体育中考,增加了体育中考分值,加大了体育中考在中考总分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4.
直面体育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中考自出台以来,在广大体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下,该政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觉得,这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其意图无疑是正确的。只不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本应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常规和文化,如今却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加以强化,其背后却反映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艰难,以及教育行政的缺位、错位和教育管理的无奈。实施体育中考的这十几年,有迹象表明,许多地方的体育中考出现了异化倾向。应试体育教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考试公…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体育是通过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增强学生体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中考是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化的外显模式,也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检验,体育中考已实施20多年,其考试模式与项目设置也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存在"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现状,制约着体育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如何合理设置中考项目,使其能更好地与课堂教学、学业  相似文献   

6.
<正>一、思想认识上,要把项目转化为方法首先,体育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要厘清思路、转变观念,不能以消极和偏激的心理去看待体育中考,尤其是态度上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体育中考。思想认识上,各地各学校一直把中考体育的考试项目当成练习项目,导致设计的练习方法手段都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反复、重复练习技术动作或项目,形成"学生不愿练,教  相似文献   

7.
<正>中考体育加试实施10多年来,对推动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初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也遭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质疑其导致了学校体育的"应试教育",学生仅仅围绕考试的项目练;质疑体育中考的公平性,忽略了体育中考中的弱势学生。  相似文献   

8.
应该正视体育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在对本地区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督导过程中,我发现各学校对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非常重视,体育教师教学认真,学生活动积极投入,体育活动中时常看到班主任教师参与其中,学校的体育器材也比较齐全。作为体育教研员,我感受到学校对体育中考的重视,已过渡到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自觉态度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新课程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为依据,针对新课程下体育中考实施中呈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以中考内容为教学指挥棒的短视现象,未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在体育活动课中围绕中考项目在中考前后实施的不同活动方式扭曲了活动课的应有内涵;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以"体育中考成绩"为工作重心,偏离了学校体育工作目标,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学校体育与体育中考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明光市体育中考的改革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学生体质。体育中考给学校,尤其是给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带来了活力,其积极的价值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育中考压力影响下,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产生一些误区,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思考,以期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雷文静 《体育世界》2010,(6):103-10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中考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的体育中考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国家和各地区都加强了对体育中考的重视,它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体育中考的应试现象、不同社会人群对体育中考的认识程度不一、体育中考成绩的真实性问题、体育中考的城乡差异。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大考试项目的灵活性、注重体育中考中的城乡差异、在体育中考中加入体育保健基础知识的考核、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中考通过几年(1992年试行以来)的实验,实践证明:体育中考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肯定。但也面临新的问题:1)1992~1998年中考项目一直为老三项(50 m 跑、立定跳远、推铅球);2)1998年下半年开始又提出体育中考项目为初一至初三教材中田径、体操、球类的全部内容中抽定三项。问题1)主要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问之,答日:社会、学校、家长的压力。实则又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进了一个误区,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感到单调、枯燥,甚至厌烦,难以调动积极性,不能正  相似文献   

13.
<正>一、社会重视化体育中考不仅是配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方式,而且是社会关注中学生体育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学校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体育的必要性,了解中考体育的重要性。当体育中考在学校、家庭、学生中形成  相似文献   

14.
石静 《精武》2013,(36):57-57,59
中考体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带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中考升学压力,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深陷"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各个学校都在针对中考项目采取正对性的练习措施与方法,使更多的体育课变成了一堂毫无乐趣、枯燥乏味的训练课。如何更加合理的应对中考体育,使其与体育教学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体育师友》2017,(6):44-46
体育中考已成为中学体育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贯彻执行中央七号文件的背景下,全国各地进行着体育中考改革,以提高学生体质水平。文章分析了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体育课质量、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和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各级学校进一步认识体育中考改革的重要性,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中考风险的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并从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规避体育中考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体育作为中考科目,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是推动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运动训练的举措。应该说有了体育中考,从学校到体育教师再到家长和学生,都对体育学科有了一定的重视,这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既然是中考,那么考试的内容是否合理,评分的标准是否公平,实施的过程是否严谨关系到每一名考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对教育的认可与否。笔者经历  相似文献   

18.
林森 《体育师友》2010,33(2):62-63
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体育加试分值的增加对引导学生多花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改变社会、学生家长、学生对体育态度是非常好的途径,是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很有效的方法。当然还需要有更加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在体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正>中考体育的实施,对推动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有力对策。由于近年来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中考增加了体育项目,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但是,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中考备考,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但是,在实行中考体育试点以及推广、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欣喜之后我们必须冷静下来认真地反思一番。一、中考体育的历史回顾1979年4月,全国范围内首先在上海市崇明中学试行体育加试。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1992年,原国家教委体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正式确定京、津、辽、苏、鲁、浙、湘、粤、陕等九省市为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