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原地推铅球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众所周知,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投掷原理表明,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是决定推铅球成绩的三个基本因素。但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出手速度不够、铅球出手角度偏低、最后用力过程“掉肘”等较多的错误动作,而且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影响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2.
推铅球的左侧支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知道,推铅球是属于斜抛运动,铅球飞进的距离遵循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用公式来表示,即S=V_0Sin2α/g,(其中S表示抛射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V_0表示抛射初速度,α表示抛射角。)根据推铅球的技术原理,我们知道:决定推铅球远度(成绩)的因素有①出手初速度,②出手角度和③出手高度。在以上三  相似文献   

3.
推铅球是属于斜抛运动,铅球飞进的距离遵循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用公式来表示,即S=V_0Sin2a/g,(其中S表示抛射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V_0表示抛射初速度,a表示抛射角。)根据推铅球的技术原理,决定推铅球远度的因素有出手初速度,  相似文献   

4.
正原地推铅球是高考体育专业素质考试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侧向或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基础动作。由于背向推铅球技术难度较大,一般在中学教学与训练中以侧向推铅球为主。虽然高中体育教学背负着"低层次重复"技术劝作教学的嫌疑,实践中还是不难发现许多同学甚至高考学生的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仍普遍存在缺陷和不足。原地侧向推铅球分为握球与持球、准备姿势、最后用力、铅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等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口诀",与其他现有的推铅球"口诀"相比,简约、明了、且压韵。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铅球在我们诸多训练项目中最枯燥,最单调,同时它的投掷技术也比较复杂。先后经历了原地推技术,侧向垫步式推技术,背向滑步式推技术和背向旋转式推技术。因而在铅球训练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我们知道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所以我们在技术训练中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下面我就从技术训练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和改进铅球出手瞬间的速度,角度和高度(注:在下面分析中均以背向滑步式右手推铅球为例)。旨在为铅球技术训练,尤其是给我们基层训练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推铅球是一项重器械的力量性 投掷项目。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推铅球是人体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动作,使铅球在离开手的瞬间获得尽可能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以保证铅球能飞行尽可能远的远度。由于铅球重量较重(男子为7.26公斤,女子为4公斤),因此,要想获得优异的推铅球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技术发  相似文献   

7.
推铅球技术是一项要求身体协调用力最后将球体用手臂、手掌、手指推出一定距离,对力量的合理运用要求较高的技术。如何合理地支配身体力量与铅球出手的合理技术动作是分不开的,铅球的远度的决定因素的大小依次是出手的初速度(V)、出  相似文献   

8.
根据斜抛运动远度计算的理论公式S=v_0~2Sin2α/g(其中V_0表示出手速度,α表示出手角度),若要想把铅球推得远,排除身体因素以外,主要是两个要素,其一是增大推铅球的出手速度V_0,另一个是适宜的出手角度α。由于普通中学的设备限制,不可能利用仪器测出这两个要素来。因此,在训练中,我们只能凭眼睛观看学习的动作,估计出手角度的大小,来指导训练,这不太科学。对于如何利用一般中学的现有条件来测定各人不同的出手速度和角度,较合理地指导学生训练的问题,我们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不一定成熟,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涛 《中华武术》2000,(3):13-13
滑步速度对推铅球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滑步距离短使滑步速度提高受到 了限制。而有关资料表明,即使优秀运动员对 滑步速度的利用率也只有30%-40%。因此, 如何提高铅球运动员滑步速度的利用率问题,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一、铅球在出手前的运行应符合弹道原理 (一)根据弹道原理,运动员在滑步时, 只有使铅球的运动轨迹与最后用力方向趋向一 条直线,才能使铅球出手初速度更快,从而使 铅球飞出距离更远。也就是说,要想使推铅球 成绩更好,运动员就应该尽力使铅球在滑步阶 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所获得的速度方向在一条…  相似文献   

10.
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创造,该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之后的新型助跑技术。该项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属直线性助跑技术类型,两者比较起来后撤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助跑效果明显。以个别投掷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为实验对象,并在2006—2007年两轮体育专业铅球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滑步推铅球和撤步推铅球两种不同助跑技术类型的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助跑形式,后撤步的助跑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比较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移动速度,同时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也比较到位,助跑效果显著。动作技能的形成较快,运动成绩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力量、速度、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并重的项目,铅球完美展现了力量与速度的结合。作为高考必考项目,铅球成绩直接关系到体育考生的最终体育成绩。所以日常的教学、训练中必须展开针对性训练,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训练等原则。本文将以笔者个人总结的一些经验为依据,分析高考体育生原地推铅球的训练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手臂动作是推铅球完整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影响铅球远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在推铅球时常常出现肘关节下拉,形成"抛球"的错误动作。抛球动作产生后,身体往往不能协调用力,而且身体用力不能流畅地通过手臂作用到铅球上,铅球掷不远,甚至  相似文献   

13.
推铅球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 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重器械力量性投掷项目。推铅球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铅球离手瞬间所获得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由于铅球重量较重,要想获得优异的推铅球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技术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推铅球不仅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一、万能直角计算尺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铅球投掷的远度主要取决于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三个因素。在训练和比赛中,如果能用简便方法及时地获取这方面的反馈信息,教练员就能够及时对运动员的技术和能力进行较客观地分析,以便有目地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原地侧向推铅球是高考体育必考内容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和训练实践证明,正确运用投掷技术,我们的铅球训练会在获得最佳的爆发力、出手角度、出手速度的前提下,发挥最佳的投掷水平,取得最佳的投掷效果.除了强调合理用力,超越器械,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外,如果加上巧用器械,我们的投掷也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就是我要说的橡皮筋的运用,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特别强调皮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铅球的出手角度虽然是影响投掷远度的次要因素,但在初速度一定的前题下,只有力求最适宜的出手角度,才能达到理想的远度。实践和理论证明,投掷铅球的最佳角度约38°—42°为宜。但根据我们在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投掷铅球的出手角度普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校正  相似文献   

17.
读了《运动生物力学》、《田径》等书后,书中关于推铅球出手角度的叙述,笔者感到不尽完善、不够明确,值得商榷。本文着重讨论滑步推球与原地推球的差异。一、原地推铅球 1.最佳状态的描述铅球出手后的运动是斜抛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设抛出点高度为h、抛出角(出手角)为α、抛出初速度(出手速度)为V_0、飞行时间为t、投掷远度为s,在不计空气阻力作用时,由质点运动学方程可得到  相似文献   

18.
橡皮带在推铅球训练中的应用●许青生在推铅球训练中,许多学生由于蹬地小腿拉收距离短,左右脚间距离过大,不能保证出手前动作的连贯协调和迅速转入推球动作;另外,由于上体过早地抬起和转体,铅球的投影点离支点(右脚)太近,推球也没有较长工作距离。为改进滑步推铅...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仔细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8年第10期吕建峰老师的"巧用篮球、排球场地进行铅球技术训练"一文,感触颇多。在当前全国各大、中小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紧缺的情况下,吕老师充分利用各学校大都已有的篮球场(架)、排球场(网)以及垒球、橡胶带等简易器械,针对推铅球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  相似文献   

20.
身体最长的肌肉如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都起于或止于髋关节,髋关节还是上、下肢配合推掷动作的桥梁。 推铅球最后用力时,用于右侧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形成超越器械。此时,股四头肌、臀大肌、骼腰肌被扭紧拉长,加大了工作距离,加快了最后用力推铅球动作。从唐山市中学生参加中考体育推铅球加试看,几乎大部分学生是臀部后坐髋关节留在后边,造成重心下降。使蹬腿、转髋、送髋消极和挺胸及手推拨铅球无力。最后用力阶段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而衡量最后用力是否合理要由用力顺序(蹬腿、转送髋、挺胸、推拨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决定的。从人体解剖学分析,骨盆上接腰椎,下连股骨。当腿部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