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能力是人必须掌握的最根本的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前者是其自然属性,后者为其社会属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的目的是立人,这决定了语文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今时代要求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化,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新课程在理念上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发展,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紧跟课改步伐,构建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虽以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但是它仍旧属于培养人、发展人的社会活动。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在不断升级,不仅要求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是对人的应变、生存和发展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可是由于就业压力和市场短期需求,职业学生的培养过分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为改变此种状况,必须把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和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教育必须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之路。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语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此,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其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二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理性为基点——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论争,体现在教学目的上,就是要重点培养人的科学素养还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在这一问题上,人们基本上达成共识:既要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又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但问题是:如何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点在哪里呢?这是需要深入研讨的。确定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内涵是进一步分析二者关系的前提。一般说来,科学素养主要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人文素养主要指人文知识、社会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二者各自属于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工程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成为该协议的签署方,这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帷幕在中国已经拉开。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工程教育的国家,但它却不是一个工程教育强国。人文素养的内涵在工程教育实施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科学求真,人文务善。工程教育应该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将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融合,着力培养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是高校人才培养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具有必要性,这要求教师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道德,注重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动力,注重陶冶学生健康的职业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形势社会对高等护理人才需求的趋势及护理学生从业要求的广泛背景,高等护理教育应当强调学生具有多维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注重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提出了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显人文"的本科护理课程体系,将高等护理学生人文修养和创新培养贯穿于护理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形成护理学生人文修养与创新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实施课程的改革,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使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这是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为此,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趋向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11.
栗军 《华章》2009,(22)
人文素养教育是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科学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大学生的要求.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人的灵魂塑造,并辅之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一直都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传统语文教育沿袭了自古以来的教育侧重点,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或人文性,两者之间的不平衡都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重工具性则不能够很好的正视学生的个体性,重人文性则会忽视了科学给学生所带来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在语文叫上有了新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培养之外,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教育是以人为基础来进行的教育,注重人的人格和思想尊重,提倡发挥个体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一、转变观念,强化质量第一意识首先,质量意识要增强。学校的所有人员都应该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工作,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其次,质量观念要更新。要树立全面质量观,即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和相关活动所能实现的。它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强调专业技能培养,更应注重人文技能、观念技能的培养。这三种技能协调发展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具有专业才能的人,才有可能谈得上创新。再次,质量定位要准确。要根据学科基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特…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知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在人性修养中的崇高和永恒的价值取向,是以完善人格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精神。注重中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这即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加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把云霄县地方五色教育,即红色教育、绿色教育、蓝色教育、银色教育和金色教育,有机地渗透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构建诙谐的人文环境,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彰显思品学科的人文素养,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思品课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小学英语教学不但要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要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把人文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文化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一、人文精神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内涵“人文精神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培养人文精神,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而“科技教育是以传授科技知识为主,培养科学精神,以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并提高其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科技教育主要培养人的职业技能和谋生本领,注重体现对事物的认知、分析、推理和思辩;人文精神教育则主要培养、提升人的人文精神,注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塑造…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很多人做事越来越功利化,以至于学校教育也越来越功利化。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分数与升学,学校在课程开设中也会越注重片面的知识性培养,要求学生专心于文化学习上,更为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学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社会精英,但也会社会埋下了隐患。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指出:“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该要渗透人文素养,把学生不仅培养成有文化的人,更要培养成有人文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变革,就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的化学课程改革后,化学课程强调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为能很好适应这些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就应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具有必要性,这要求教师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道德,注重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动力,注重陶冶学生健康的职业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 反思我们的教育问题,不难看出,我们的教育缺乏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教育要传递知识.但传递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缺少智慧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缺少人文的素养,学生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人文的关怀。一个人的成功,除了知识为基础,人文的因素才是关键。而智慧教育关注的是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张扬,更加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智慧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